查看原文
其他

上新了!匠人题材纪录片玩出了什么新花样?

陈朵儿 CDRC2011 2023-03-31

提及匠人题材的纪录片,前有《我在故宫修文物》《寻找手艺》火遍互联网,后有《了不起的匠人》开启超级IP。欣赏这类纪录片时,观众们总是赞传统技艺之高超,感匠人精神之可贵,言中华文化之博大,叹民族底蕴之深厚。最近,新上映的纪录电影《璀璨薪火3D》和系列纪录片《海派百工》也都围绕匠人和手艺展开,它们做出了哪些创新呢?


《璀璨薪火3D》和《海派百工》海报



新在技术:3D实拍带来全新体验


在国内市场中,匠人题材的纪录电影并不多,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2016年底上映的《我在故宫修文物》。2016年初,同名系列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首播,当时并未引起轰动。随后该片在B站上线,当时点击量迅速破70万,豆瓣评分高达9.4分。《我在故宫修文物》可谓“生于央视,红于B站”,系列片收获的极佳口碑,为电影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制作团队在原有系列纪录片的基础上,将100多个小时的素材重新剪辑成89分钟的影片,最终登陆院线。《我在故宫修文物》达到了一个小高峰,但此后匠人题材的纪录电影并未成为院线的常客。


《我在故宫修文物》电影版海报


疫情阴霾笼罩下,全国各大影院尚未完全复工,但纪录电影《璀璨薪火3D》大胆宣布定档——2020年6月13日,即我国第14个“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该片早在2017年就在广州纪录片节首映,是中国首部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的4K3D立体实拍纪录电影。摄制团队用3年的时间,踏足中国20余个省区市,遍访150多位中国“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只为将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中的师承关系和敬物情怀真实呈现在观众面前。该片导演曲全立长期专注于3D立体实拍,将3D技术应用于匠人题材纪录片中,是一次颇具创新性的尝试,事实上,它的确给观众带来了奇妙的视觉奇观体验。3D影像营造出的感官错觉,反倒增强了“与匠人们同在”的心理真实。


《璀璨薪火3D》预告片中3D实拍带来的视觉冲击力


《璀璨薪火3D》制作完成后,在此基础上创作团队又推出了《璀璨薪火》10集系列纪录片,于2019年9月12日在B站上线。这一点与《我在故宫修文物》系列版和电影版的良性互动有异曲同工之妙。该片为B站独家付费观看纪录片,截至目前,播放量已破600万。可见,网络版与院线版的联动是匠人题材纪录片提升关注度的颇具借鉴意义的操作,对产品价值的精准预估和对网络传播长尾效应的充分利用,有助于实现产品的内爆。


《璀璨薪火》B站弹幕



新在叙事:碎片结构突破线性思维


为适应现代观众碎片化的观看习惯并实现传统纪录片的网络化生存,微叙事逐渐成为创作者们青睐的表达方式。匠人题材纪录片的微叙事、碎片化趋向,能从《了不起的匠人》系列中窥探一二。《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至第三季每集片长20分钟左右,介绍一种技艺及相应的一类匠人,片中会用数字序号明确标注出每项技艺的具体步骤。该系列发展到《了不起的匠人2019》,在叙事上发生了明显转变。每集时长仍为20分钟,但讲述的是两位匠人的故事。可见,平均到每个故事的时长减半,叙事节奏加快,这是对新媒体传播模式的回应。


《了不起的匠人2019》第一集介绍的两位匠人


在完成《璀璨薪火》之后,曲全立导演仍全身心投入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录片创作中,不过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了上海。2020年6月5日,纪录片《海派百工》在B站正式上线,每周五晚更新一集,目前更至第12集。该片每集时长仅5分钟,记录上海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和生活故事。短小到极致的篇幅,很难进行完整宏大的线性叙事,而小处着手、碎片结构正是《海派百工》的特点所在。


第1集“海派蛋雕”为例,该集聚焦淞南蛋雕技艺传承人袁家钊,采访与纪实画面的穿插将袁家钊学习蛋雕的初衷和态度迅速交代清楚。在展现蛋雕的制作步骤上,该片并没有按照处理蛋-绘画-雕刻的线性顺序来结构,而是将最吸引眼球、最能体现技艺特点的绘画和雕刻先展示给观众,而后再说明如何得到完整的蛋壳。这样的结构方式充分体现出互联网的思维和叙事特点,观众在观看过程中突破了现实中的线性模式,在跳跃性呈现中实现与影像内容的互动。


《海派百工》第1集截图



匠人群像:互联网时代的深度何在


最新上映的《璀璨薪火3D》和《海派百工》,在内容生产上或多或少有着沿袭前代成功典例的影子,但在表现形式上玩出了新花样。匠人、匠心,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语境下,都是颇具分量的字眼。于匠人题材的纪录片而言,新技术的应用、适应互联网环境的改变,是否一定是有利的呢?


我国匠人题材的纪录片大多都是群像式呈现。一门门手艺、一位位匠人,在多而全的影像中一闪而过,我们曾有缘与他们相遇,可最终记住的能有几分?题材选择面宽广并不意味着须尽数涉及,面面俱到反而面面不到。科技进步为媒介创新带来无限可能,创作者可以采用全新的技术让传统的技艺跃然眼前;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浩如烟海,创作者可以选择精微的叙事增大“被看到”的可能性。然而,当这样的作品诞生时,观众对技艺表象的沉溺是否会盖过对“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精神的感悟?


我国近年匠人题材纪录片海报一览


古人讲“格物致知”,将人的感悟融于制物的过程之中,再通过物件反观人生百态、世间万象。从一而终,不离不弃。我们总说匠人匠心多么难能可贵,但匠人只是一份职业,匠心也只是一种职业精神。把普通而琐碎的事情做到极致就会有所成就,任何人任何事都是如此。也许,匠人题材纪录片的终极诉求不是停留在观众对匠人匠心、中华文化的感概上,而是将这种感概内化为每个人“致知”的动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传送门:







品一盘珍馐,来一碗江湖
《植物私生活》:那些关于植物你所不知道的事
有一天我们也终将老去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只认识你》
《电子竞技在中国》:打游戏一定是不务正业吗?
九叔,夜市“市长”的江湖人生
“一歇哭一歇笑”,小主安康没烦恼
《恐怖分子的孩子》:他们的童年掺杂了糖果与砒霜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吴禾昆 张嘉琪

编辑:陈朵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