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基层故事和乡村形象在中外合拍纪录片中的呈现
中外合拍系列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全球首映式7月13日在北京举办。该片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监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外推广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指导,于7月15日起先后在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海峡卫视、东南卫视、腾讯视频、Discovery探索频道、英国Sky天空电视台等中外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播出。该纪录片由英国知名导演柯文思执导,聚焦中国一系列鲜活的中国基层人物故事。
近五年来,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跨文化交流日益深入的时代环境中,中外合拍纪录片呈现泉涌态势,出现了《运行中国》《中国:变革故事》《我们的未来时·畅想中国》等许多优秀的中外合拍纪录片。中外合拍纪录片是文化和思想的影像化表达形式,其播出促进了中国故事在全球的广泛传播,成为海外群体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
小故事和大梦想
纪录片的叙述方式是其叙事至关重要的策略,影响着纪录片的传播效果。《柴米油盐之上》《运行中国》《中国:变革故事》《我们的未来时·畅想中国》等纪录片选取了诸多生活片段,通过一个个小人物、小故事、小细节来展现中国的变迁与发展,展现中国的欣欣向荣。纪录片从小角度切入进行铺陈,并在讲述的过程中,插入中国历史或现状的信息描述,讲述中国故事。
合拍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重要历史坐标为时间节点,讲述了一系列鲜活的中国基层人物故事。他们是基层村总支书记、待扶贫搬迁农民、女卡车司机、杂技演员、民营企业家等等,镜头里的他们自信、阳光、坚强、善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辛勤和汗水,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中国注入了蓬勃的生机活力。
柯文思导演7月13日在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的全球首映式上介绍,纪录片每个短片的主人公都曾经历贫困,但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腾飞的时代浪潮,他们的命运也发生了剧变。这个系列片名字的直译是“期待已久的梦想”,这个“梦想”就是等待已久的发挥个人潜能的机会。小康让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人民有机会真正畅想自己和家庭可以拥有的一切可能未来。他希望以平凡人的视角记录和展示他眼里的中国巨变。
乡村中国的文化形象
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摇篮,农耕文明则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脉络的主要构成部分,乡土文化自然也是现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决议强调,“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2017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当现代性渗入到中国当代文化的肌理之中,传统乡村文化面临着城市文化的强烈冲击,向世界讲述中华文化及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延续农耕文明的文化内核,离不开对乡村文化的记录和解读。
在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乡村解体导致乡村文化的衰落是不容忽视的。但中国的乡村文化相对于传统文化不是割裂的存在,反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合拍纪录片展现了中国乡村丰富的地域文化、传统的民俗及宗族文化,勾勒出当代中国人的文化根脉和价值底色,以注重文化间性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展开跨文化的交流与对话。
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其自给自足的耕作方式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衍生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里最基本的人地关系,促使农民在心理层面上产生一种“耕者有其田”的乡土情愫。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拉斯指出:“所有农业文明都赋予土地一种崇高的价值,从不把土地视为一种类似其他物品的财产。”传统意义上的留乡村民视土地为生产资本,将“种地”作为由祖辈继承而来的正式职业,其对土地的无限热爱和深切依赖在恪守传统的留乡老人身上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
在中外合拍纪录片里,与土地互为依存的留乡村民坚守着“天人合一”的生存意识,他们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时刻保持着顺其自然的乐观精神。中英合拍纪录片《隐秘中国》第一季中展现了众多具有达观态度和坚韧品质的传统乡民形象。在第一季第一集《艰苦奋斗》中,留乡村民深知农民靠天吃饭不易,遵循自然规律以获取土地的馈赠让他们对自然产生了敬畏之心。云南哈尼族先辈因地制宜,修建梯田,创造了奇迹般的工程,恶劣的自然环境往往能激发农民的抗争精神,这一点在守望老人身上显得更加执着。靠天吃饭的生活方式让恪守传统的留乡老人学会越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里,越是要敬畏自然、顺应天时,在遵循规律的同时勇于克服因自然发生变化而产生的逆境。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的脱贫成就举世瞩目,如何清晰、立体的向居住在繁华都市中的人们,向远隔万里的国外观众展现“精准扶贫”政策指导下的具体实践,打破对我国乡村百姓生存状态的普遍偏见,《柴米油盐之上》给予了我们答案。合拍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第一集讲述了云南彝良县小干溪村的村支部书记常开勇的扶贫故事,村支书需要带着基层工作人员劝贫困户离开原来的宅基地,搬去新的家园。常开勇每天上班开车要走40分钟,下雨还有可能遇到落石、垮山车玻璃被砸等危急情况,但他特别乐观,对自己在做的事充满激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工作也不是将贫困户从一个旧的房子安置到一个宽敞房子里就可以,也帮助这些贫困户安置工作,考虑他们搬迁过来之后的医疗和教育,甚至帮他们保留原有的宅基地,这是一个健康的体系。中外合拍纪录片通过纪实影像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政府在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宏观政策下为贫困百姓做的具体工作。
结语
全球化背景下,纪录片担负着连接中国与世界的责任,中外合拍纪录片是中国向海外讲述中国变革故事的重要实践。发掘国内外受众的兴趣交集,以小故事的呈现体现大时代背景下的国家发展,用引导体验式的方式讲述故事,媒体人仍需着力探索中外合拍纪录片的优化路径,加强国际合作,发挥合拍纪录片“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使命,有效促进中国故事在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传播。
参考文献
1.庄圆,张之钰,王否,宋漾.跨文化视角下中国故事在中外合拍纪录片中的呈现[J].视听,2021,{4}(07):116-118.
2.侯凯峰. 跨文化传播视域下新时期中外合拍纪录片中的乡村形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20.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传送门:
反思战争 凝聚共识—— 中国二战题材纪录片中的影像记忆与价值追求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杨博雅 陈朵儿
编辑:郭晓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