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徽“第三城”之争,谁将爆发?

2018-04-29 姚成二 王运宝 决策杂志


导读  

4月28日,安徽省统计局发布第一季度安徽16市各项经济数据,谁快谁慢?谁的更有高质量?决策(juecezazhi)小编梳理后发现,2018年一季度的“黑马”格外引人注目。


在工业增加值增速上,亳州、阜阳、宿州、黄山4市超过10%,其中,
阜阳以10.2%居安徽省第二位。


在固定资产投资上,
阜阳增速以32.5%居全省第一,淮南以27%居第二。


阜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9亿元,总量全省第三,仅次于合肥、芜湖;同比增长17.2%,位居全省第一,高于全省5.6个百分点。


在财政收入上,阜阳以93.2亿元排名全省第三,仅次于合肥、芜湖;在增速上,阜阳以29.2%居安徽省第一,马鞍山、六安居第二、第三位。


在财政支出上,阜阳169.6亿元,仅次于合肥的309.4亿元,居全省第二位,高于芜湖30亿元。


在体现哪个城市更有钱的资金总量上,有4座城市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超过3000亿元,其中,合肥以14381.2亿元,遥遥领先,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名也是前列。
阜阳以3813.2亿元,居全省第二位,超过了芜湖、安庆。


综合来看,
阜阳在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支和资金总量等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上,都迈入安徽省第一方阵。
       

在安徽省域经济格局上,合肥的核心城市地位已经确立,芜湖也坐上了第二的位置,而围绕经济“第三城”的角逐,正在展开。从最近两年的经济数据起伏变化来看,马鞍山赶超安庆,而滁州、阜阳、蚌埠劲头十足,一场城市竞位赛的“好戏”正在上演。 



谁能重返“第一方阵”?


让我们首先把观察的视角跳出安徽,从周边省域的城市结构来看,在城市经济第一、第二位之后,都存在相对显著的一个经济“第三城”,不仅经济总量第三,而且在城市功能上也强于其他城市。


从安徽向东看,江苏和浙江呈现“多极并列”的局面:江苏的南京、苏州、徐州一直是经济增长的三个主引擎;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三城势猛劲足。

再向北看,山东的青岛、济南、烟台是拉动经济奔跑的“三驾马车”。


再往西看,湖北“一核两极”现象最为典型,武汉全力冲刺国家中心城市,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宜昌争相进位。


通过梳理发现,安徽要全面崛起,同样需要在合肥、芜湖之后成长出“第三城”,承担起带动一个区域板块转型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那么,谁能担当安徽经济“第三城”?《决策》杂志首先把观察的视角,落在被寄予厚望的、在战略定位上赋予淮河流域和皖北振兴“双中心”的蚌埠


在安徽,“合芜蚌”是常常并列出现的概念,早已深入人心,蚌埠理应成为安徽“第三城”。在安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中,蚌埠凭借区位优势,被赋予“建成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的重任,在城市排位上的重要程度仅次于合肥、芜湖;而安庆、阜阳分别是打造皖西南、皖西北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蚌埠凭借工业基础,与青岛、无锡等城市并驾齐驱,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众多的科研院所,城市经济发展取得过骄人成绩,部分工业制造国内独占鳌头。”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胡登峰告诉《决策》。但在区域竞争中,蚌埠多年来积淀的产业基础优势,在转换成胜势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曲折。


蚌埠


由此造成的影响是,近二十年来,蚌埠在全省的经济位置从“老二”降至如今的全省第七。更严峻的是,蚌埠面对的是“标兵渐远、追兵渐近”:2017年,芜湖经济总量成功跨过3000亿关口,是蚌埠的1.98倍;身后宿州经济总量也已达到1503.9亿元,与蚌埠仅差46.8亿元,距离赶超蚌埠仅有一步之遥。


面对区域经济的新态势,蚌埠强力提出“重振雄风、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战略目标。这与同在京沪高铁线上的滁州“冲刺总量全省第三”的战略内涵不谋而合。


那么,“第一方阵”在安徽省的城市发展中是什么概念?以最新的经济数据来分析,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滁州排在前五位,阜阳第六、蚌埠第七。这就意味着,蚌埠需要再前进两位,才能跨入全省前五位


与蚌埠同在皖北地区的阜阳,发展潜力正在激发,未来的上升空间巨大。其中,一个关键性的因素是人口。阜阳常住人口达到809.3万人,安庆为464.3万人,滁州407.6万人,蚌埠为337.7万人。


阜阳


“从目前看来,作为安徽人口第一大市和全国5个千万人口地级市之一的阜阳,潜力无穷。”安徽省发改委经济研究院区域所所长徐振宇分析认为,庞大的人口消费红利是阜阳的最大优势。这直接反映在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2017年,阜阳、安庆、蚌埠、滁州分列省内第3、4、5、7位。2018年第一季度,阜阳市消费增速全省第一,消费总额跨入全省第三,与人口数量直接相关。


另一个与人口相关的增长因素是新型城镇化。“十二五”以来,阜阳的新型城镇化进入“加速度”阶段,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的提升,对人口集聚产生巨大的“磁吸效应”,阜阳的大城市框架正在变成立体化的现实。


更为重要的是,阜阳周边数千万人口的空间范围内,没有大城市,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大年的概念来说,阜阳处在大城市的“围空区”,这为阜阳大城崛起提供了天时地利。



再次,阜阳正加快迈入高铁时代。随着商合杭、郑合、京九和皖北城际铁路的陆续开工建设,到2020年后,阜阳将会形成仅次于省会合肥的第二大“米字型”高铁枢纽。巨大的铁路建设投资市场+高铁经济的节点效应,将极大地带动阜阳经济发展。


起落之间看城市比拼


“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


安庆,在安徽16个地市中,承载了太多人的关注。这里拥有灿烂的文化,因扼守长江咽喉,战略地位显著,一度与上海、重庆、南京、武汉并称“长江五虎”。


安庆


但在经济潮起潮落间,安庆经济却逐渐落后了。1989年,安庆经济总量被合肥超越,2008年又被芜湖赶超,2017年又被马鞍山赶超,这条经济曲线,在安庆人的心底烙下了深深的印迹。而且,滁州、阜阳经济总量也在快速增长。以2017年的经济数据来看,滁州距离安庆只有100亿元。


更重要的是,早在2016年,滁州就已经将“冲刺总量全省第三”写入党代会报告,成为全市发展的主战略。在滁州的发展规划中,是要做安徽省内经济总量仅次于合肥、芜湖的“经济探花”,赶超马鞍山、安庆。


滁州


从区域板块上看,滁州是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的交集地带,具有左右逢源的优势。但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也是滁州在城市发展中的一个功能性短板。


从城市实力的分析模型来看,“第三城”的竞争不仅仅是单纯各项经济指标的PK,更要考虑它的区位、功能、辐射力、环境承载力以及文化等城市成长的各种因素。因为一座城市能否最终成为“第三城”,还要充分考虑是否能成为带动一方的“核心增长极”。


处在南京都市圈和合肥都市圈交点上的滁州,“双圈互动、左右逢源”的格局已经形成,这样的区位决定了滁州未来的发展方向。


“南京发展需要拓展空间,滁州的很多企业都是南京转移过去的。从安徽的角度来讲,滁州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同理,未来发展也将会受到南京的影响。”徐振宇对《决策》分析说。


但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撑力,最根本还是落在产业集聚上。如果从产业的角度来分析,又会是怎样的格局呢?


“产业之痛”


经济数字是无声的语言,也是最好的表达。


提起安庆经济,给人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安庆“石化”。但除了石化,安庆至今没有其他能叫得响的龙头企业。在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中,安庆企业至今尚无一席之地;在2017年安徽省百强企业榜单中,安庆仅有4家。从反映区域发展活力的上市公司来看,安庆仅有3家,落后于同在皖江的芜湖12家、马鞍山8家和铜陵6家。


安庆石化


从安庆向长江上下游两边看,安庆成了明显的经济‘凹陷区’。”安庆市委党校副教授胡建国对《决策》分析道。在2017年长三角26城经济排行榜中,安庆排在倒数第6位,“看安庆在长三角的排名,从后面往前看,一看就是。”


安庆之痛,痛在产业。“一个城市的经济如果严重依赖于单一企业,会造成产业结构单一,工业门类狭窄,进而演化成经济发展中的路径依赖。”安庆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杨国才告诉《决策》。


长期的路径依赖,让安庆产业竞争力弱,进而直接影响到发展后劲。2017年,安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仅增长8.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6个百分点,增速全省倒数第一。同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


传统产业正在衰退,而新兴产业又未能及时跟进,致使安庆产业结构出现“阵痛”,经济增长乏力。


产业上的“难处”,蚌埠同样也面对。胡登峰对《决策》分析说:“蚌埠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不是偶然有其必然。以主导产业的选择来看,芜湖和蚌埠选择分别是汽车和生物制造业,其代表企业为奇瑞和丰原,决定了两者的产业分工和产城融合能力,直接影响了两个城市的发展实力和发展水平。”


再从开放水平上来看,2017年,同在淮河经济带上的淮安,进出口总额46.3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7.15亿美元;而蚌埠仅有18.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1亿美元。


“虽然蚌埠地处交通要道,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促进整个经济转型的关键力量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能力,最近20多年来,蚌埠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胡登峰告诉《决策》,“千里淮河第一大港、火车拉出来的城市,让蚌埠引以为傲的交通区位优势,却没有成为淮河流域开放新高地,这是决定和制约蚌埠发展的关键所在。”


蚌埠淮河铁路大桥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淮安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成为继深圳、东莞、昆山之后的又一台资高地,“南有昆山、北有淮安”如雷贯耳;芜湖也成为外商投资的青睐之地,芜湖进出口总额高达63.7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6.87亿美元;截止2017年,已有43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投资了51个项目。


有比较,才能发现差距;有差距,更能激发奋起的动力。蚌埠又将如何重振雄风?2018年3月1日,蚌埠市高规格召开新春第一个全市性大会——工业强市暨招商引资推进大会,会议的核心主题是树标杆、学先进、找差距。


蚌埠市委书记汪莹纯说:“蚌埠要着眼打造淮河流域中心城市和皖北振兴核心增长极,找准定位、拉高标杆,精准发力。”


谁能成为“种子选手里的黑马”?


城市竞争犹如武林高手过招,谁能领袖群伦,靠的是过人的真“本事”。从2017年的经济排名来看,马鞍山、安庆、阜阳、蚌埠、滁州、宿州六城实力相近,让“第三城”的角逐变得高潮迭起。


其中,宿州经济虽5年连跨5个百亿元台阶,但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粗放、脆弱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宿州突出的“发展烦恼”


宿州


在刚刚公布的2016年安徽省各市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排名中,宿州倒数第一。在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里面,除了埇桥区属于省重点开发区域以外,下辖的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均属于限制开发区域。


那么,安庆、阜阳、蚌埠、滁州四城,谁更有希望成为“种子选手里的黑马”?


产业结构


先从产业数据上作梳理分析。产业结构蕴含着一座城市的发展潜力。


从2017年四城的产业结构来看,


安庆11.3:48.5:40.2;


阜阳19.8:40.6:39.6;


蚌埠13.2:43.9:42.9;


滁州14.1:51:34.9;


同年,安徽省的三产比例为9.5:49:41.5。与安徽作为新兴工业大省相对照可以看出,蚌埠与滁州的产业结构相对占优。


主导产业


再从四城的主导产业来看,


安庆石油化工、纺织服装、机械装备三大主导产业早已形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也已落子布局;


阜阳重点发展现代医药、绿色食品、煤电化工、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主导产业;


蚌埠聚焦硅基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高端医药等重点产业;


滁州是智能家电、汽车及先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型化工、硅基材料、新能源六大主导产业初见雏形。


从产业的成长性和牵引性来看,蚌埠、滁州、阜阳更具后劲。


工业


“抓发展首先必须抓产业,抓产业首先必须抓工业”,对于后发型城市来说,更是如此。


从四城的2014到2016年工业增加值的平均值来看,


安庆为690.5亿元,平均增速9.1%;


阜阳为499.8亿元,平均增速10.8%;


蚌埠为674.3亿元,平均增速11.2%;


滁州606.7亿元,平均增速11%。


安庆虽平均产值最高,但平均增速最慢;蚌埠平均增速最快,潜力也最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


当下是各地市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紧要关口期,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不二选择。


从2014年到2016年,四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均产值和增速来看,


安庆为440.1亿元,平均增速11%;


阜阳为232.4亿元,平均增速31.5%;


蚌埠为795.2亿元,平均增速26.9%;


滁州为527.3亿元,平均增速21.2%。


可以看出,蚌埠总量最高,平均增速第二;而阜阳虽平均产值最低,但平均增速最快,高达31.5%。


开发区数量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离不开平台载体的强劲支撑。


从四城的开发区平台数量来看,安庆最多,拥有2家国家级开发区和9家省级开发区;


滁州1家国家级开发区和7家省级开发区;


阜阳8家省级开发区;


蚌埠虽最少,只有1家国家级开发区和5家省级开发区,却拥有“金字招牌”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固定资产投资


从推动市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固定资产投资上来看,安庆2014年到2016年,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值为1610.2亿元,平均增速12.2%;


阜阳为1310亿,增速26.6%;


滁州为1695.3亿元,平均增速15.6%;


蚌埠为1679亿元,平均增速15.4%。


滁州的平均值最大增速为第二。滁州总量最大,阜阳总量最小,但增速最快。



实际上,后发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之一在于增投资,投资的来源是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三城”之争实质就是大项目、新项目之争。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雄辩地证明,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以影响一个区域的发展格局,一个重大产业项目可以改变一座城市的发展轨迹。


城市崛起靠产业支撑,但产业是否真正强大则取决于人才。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型的人才是否集聚,最终决定一座城市在区域经济坐标系上的位次。由此,2017年以来,20多座城市的“人才抢夺战”,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话题。


在人才要素决定城市发展的实例上,安庆很能说明问题。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安庆人才辈出。在安徽,安庆每年高考录取人数最多,但毕业以后回来的不到20%。安庆一中一位校长曾说:“安庆一中每年都是把安庆的人才,一火车皮一火车皮的往外运!


人才流失,让安庆人心中五味杂陈。胡建国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一次我们到芜湖一个开发区开会,坐在会议室一共有18个人,只有4个人跟安庆没关系,14人中要么是安庆人,要么在安庆工作过,我们开玩笑说芜湖都是安庆人建起来的。”


产业不优,人才外流,造成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进而产业容纳力不强,人才流失更严重…这成为紧箍在安庆经济上的一个内循环。


站在“万里长江第一塔”的振风塔上,遥望时代大潮下安庆的身影,人们不禁发问:传统工业城市遭遇成长烦恼,如何破解发展难题?


“要把工业经济作为‘一把手’工程,重点解决好‘没有新产品不行;没有制高点不行;没有大投入不行;没有新思维不行;没有操盘手不行’这‘五个不行’的问题。”安庆市长陈冰冰在部署经济工作会议时特别强调说。


纵观城市角逐的大格局,位次年年更新,但永恒不变的法则是“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过程中,有两个法宝:创新驱动、埋头苦干


回望2018年各市的一系列谋划可以发现,城市之间追赶超越竞标赛的“发令枪”已经打响,谁能最终成为安徽“第三城”?让未来告诉现在。





你认为还有谁可能成为安徽“第三城”?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 END --


原载于《决策》杂志2018年第4期

辑:纪海涛 / 审稿:王运宝

转载请注明来源




大家都在读


1、最新!2018年中国1-5线城市排名重磅公布,前5名出乎所有人意料!

2、“中国经济已被房地产绑架,房地产市场不整,早晚出大事!”

3、今天刚“进去”一个副主席,而另一个“副主席”或将出狱!

4、人民日报:汇报工作说结果、请示工作说方案

5、信息量很大!国家公务员局局长刊文,一项重大改革在进行,涉300余万公务员!




▲点击放大上方图片,识别二维码订阅


不点个赞再走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