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不再“难”昌!
南昌,正在怒刷存在感。
前不久,江西南昌召开首届世界VR(虚拟现实)产业大会,阿里、高通、索尼、华为、联想、HTC、紫光等全球150多家知名企业悉数到场。
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发来贺信。
这些都让这座时常出现在“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会”名单里的城市,怒刷了一波存在感。
“高精尖”牵手“老少边”,内陆省会+VR产业,一座不一样的南昌,持续撞击着外界的传统思维和固有认知。
在新一轮省会城市角逐中,南昌奋力追赶的身影尤为明显。实际上,无论是南昌,还是江西,都太需要增强存在感了。
财经作家叶檀曾写了一篇文章,惹来南昌“强烈不满”。这篇文章名叫《我眼中最无前途的十个中国城市》,其中讲到南昌。
“南昌是一个染上了小病而整体经济体里面免疫力较强的城市;南昌在整个长江中下游的省会中基础不强、未来发展模式不清晰;江西省内的人才与企业家流失也较为严重;从武汉到长沙,南昌是2030年规划中高铁不算发达的地方,与南京、武汉等城市不可同日而语。”
南昌身处城市“鄙视链”末端,不仅仅来源于叶檀,更来自于尴尬的数据。
新世纪初的2001年,南昌经济体量为485亿元,胜出于合肥和太原,和长沙728亿元也谈不上遥远的距离。
2006年,南昌经济总量1189.3亿元,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7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25位。排在南昌后两位的城市分别是厦门与合肥,与长沙也仅仅相差615亿元。
彼时的合肥,第一次走出了中部6个省会城市的“谷底”。
但到了2008年,合肥经济总量连续超过南昌、昆明,再前进两位,长沙也是快速攀升,与南昌差距越拉越大。
到了2011年,合肥已经超过南昌近1000亿元,长沙是南昌的两倍还多。
合肥
在2006年到2016年的中部黄金发展期,南昌掉队了。
时间快速划过到2017年,南昌经济总领尽管突破5000亿元关口,但还是尴尬地跌落至中部省会倒数第二,仅比太原高出一截,只能和昆明、贵阳等西部省会一较高下。
而曾经“小老弟”合肥,则以7003亿元,比南昌5003亿元多出2000亿元。
追兵赶超,标兵更渐行渐远。
曾经对标的中部省会城市武汉和长沙经济发展一路高歌猛进,均已跻身“万亿GDP俱乐部”之列,南昌已难望其项背。
南昌
南昌经济体量不大,更直接拉低了江西的区域竞争优势,导致江西在中部六省竞争棋局中,显得不耀眼。
2017年,江西经济总量首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仅高于山西。与中部六省中排名第四位的安徽省,也有着近7000亿的大规模差距。
不仅是经济实力上处于弱势,在话题度上,也越来越“边缘化”。
比如,在中部国家中心城市激烈角逐中,武汉、郑州已被明确为支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合肥、长沙的落选也引发诸多讨论,却很难发现南昌的身影,甚至连进入话题资格都没有。
就在最近两年如火如荼的城市“抢人大战”中,南昌似乎也没有动静。
可以说,在中部崛起的大战略背景下,南昌的地位不仅没崛起,反倒显得更尴尬了。
南昌
02南昌之痛曾经,南昌有过无上荣光。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工业骨干城市,新中国的第一架飞机、第一代超音速喷气式强击机、第一批海防导弹、第一辆摩托车都曾诞生于南昌。
可以说,无论是革命时代的“光荣岁月”,还是建设时期的机械制造和铁路区位优势,南昌都曾是教科书中的亮点。
这是由洪都机械厂(今南昌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的新中国第一架飞机雅克——18型(初教5)。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南昌陷入由别人追着跑到追着别人跑的尴尬境地。南昌掉队的原因在哪里?
南昌之痛,痛在产业。
有媒体在谈论中部崛起的优势时,援引专家的话说,传统制造业方面,湖南、湖北和安徽的汽车制造业在全国都有影响力,各有优势:
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光电子产业全国知名,集成电路等产业正在崛起;
合肥和芜湖的平板显示产业发展得比较好;
湖南的轨道交通制造也是全国知名,湖南还有中联重科、三一重工这样的标杆民营企业。
这其中,并没有南昌的影子。
实际上,南昌及江西的经济下滑,一定程度上是进入了一个传统优势逐步丧失,但新动能又长期缺位的下滑通道,经济增长乏力,后劲明显不足。
工业上,南昌的国有制造业逐渐没落和边缘化,而武汉的汽车制造蒸蒸日上,长沙和株洲通过机械制造业赶上“基建狂魔”时代,合肥2005年确立“工业立市”战略,一步步将合肥推至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
江铃汽车集团公司
交通上,南昌在现代铁路交通体系上,未能获得青睐。
在武汉到九江客运专线开通前,南昌到北京的高铁,需要向西绕道长沙,或者向东绕道合肥,甚至更远绕道杭州才能北上。
地缘上,江西东接浙江、福建,南靠广东。按理说,这些年东部的产业转移和人才回流,江西应该有“捷足先登”的优势。
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不但江西省内高校的毕业生留不住,在外省就读的江西毕业生,也不太愿意回来。
从2017年985高校及江西主要大学赴赣就业人数统计来看,985高校共约4126人,回江西人数仅807人,比例仅为19.55%。很显然,南昌未能改变被长三角、珠三角“虹吸”的命运。
南昌大学
诸多因素下,南昌显得有些落寞。
“经济体量小、产业结构不优、发展动力不强是南昌当前的实际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积极主动转变思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寻找质量和速度的最佳平衡点,才能实现南昌这座中部欠发达省会城市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跨越赶超。”南昌市市长郭安说。
掉队的南昌想要崛起,必须换道超车;南昌的路径是参照贵阳,无中生有发展VR产业。
在贵阳打造大数据中心前,存在感比南昌还要低,贵阳经济体量一直低于南昌,2017年比南昌低出约1500亿元。
但贵阳为何近些年来增速长期高居省会城市第一,并于2014年赶超乌鲁木齐,2015年超过太原?
这其中关键一招是找到了换道超车的机遇。
曾经饱受诟病的“穷都”贵州,在互联网基础还处于“蛮荒时期”的2014年,创造出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等互联网大佬应邀出席,阿里巴巴、高通、IBM等纷纷落户贵阳。
2017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开幕
凭借大数据引领,贵阳加快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带动经济实现弯道超车。2012年贵阳经济总量居省会城市第22位,2017年上升到第19位。
贵阳做到了,南昌可以成功吗?作为欠发达地区,参加这场激烈的全球竞赛,南昌凭什么?
江西省委书记刘奇率先发声,为南昌加油鼓劲,“新经济不嫌贫爱富,谁拥抱新经济,新经济就青睐谁;谁对新经济熟视无睹,新经济就远离谁。”
新经济打破了对传统路径的依赖,拉起同一条起跑线,为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马云在VR产业大会开幕式上同样回答了这一问题:“有人说江西没有VR人才,谈什么VR?我觉得,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什么VR人才,我们的世界并没有专家,所有的专家都是昨天的专家,未来的专家。今天的江西,正在打造未来的VR专家!”
更直接地说,南昌VR产业有了大佬和知名企业的站台,就摸到了换道超车的“道”。
“抢跑”后,南昌火力全开。大会期间,共签约项目108个,投资总额351.1亿元。
南昌的雄心是建设“世界级虚拟现实产业中心”,并以此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把“制造”升级为“智造”。
在马云眼里,南昌近两年已在VR的路上快速发展,但将VR作为产业中心,甚至作为一个平台来打造,南昌是第一个。
诸多业界大佬能去给南昌站台,这与南昌自身努力有很大关系。过去几个月内,刘奇与马云见了三次面,让马云感叹于江西的进取心和执行力。
2017年,南昌有7个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10名。其中,经济总量迈过5000亿元大关,增速9%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第4,工业投资增长13.4%,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第4;规上工业增加值9.5%,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第6。
2018年上半年,江西以9%的增速,仅次于贵州、云南,排名全国第三。
种种迹象表明,南昌和江西正在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昔日流失的传统交通区位优势,江西也在努力弥补。
在《江西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年)》中,未来江西将建设干线铁路项目25个,全面拉近南昌至各设区市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距离,有望1-2小时至上海、广州、深圳等周边主要城市,打造至北京、西安、昆明6小时交通圈。
就在8月,南昌还召开了一项重磅会议,提出今后要1小时通达都市圈内所有县城。根据规划,南昌大都市圈将以南昌为中心,赣江新区为引擎,九江、抚州为支撑,打造一小时时空距离大都市圈。
这是江西强有力推动“强省会”的战略意图,集一省之力推高南昌的省会地位。
做大做强省会,南昌还有着一个重要优势——人口发展潜力。
尽管南昌总人口不到600万,城区人口甚至还不到武汉的一半。但江西总人口达到4600万,按照20%的省会人口强度增加,未来,南昌可以超过900万人口。
这些,都是南昌奋起的底气。
-- END --
作者为决策杂志特约观察员
编辑:纪海涛 / 审稿:王运宝
决策杂志原创作品
转载请联系编辑授权,侵权必究
大家都在读
3、人民日报:看似“不折不扣坚决落实”的“一刀切”,实则是不作为的懒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