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是关键。这其实指向的是动力问题,而且这种动力包括两个层面:内生动力、外部助力。
如何在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中,真正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用好外部助力?
近日,河南省平顶山市委常委、郏县县委书记王景育结合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总结出了一份万字心得感悟。
报告结合郏县实际,从如何做好“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篇文章出发,系统回答了如何激活乡村内生动力、用好外部助力的关键“必答题”,给出了学习“千万工程”的郏县路径。
今天,决策杂志(微信ID:juecezazhi)全文刊发王景育这篇“千万工程”经验学思践悟,以飨读者,全文如下。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新时代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造就了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被当地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
2023年以来,中央和省市分别对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进行安排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
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全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推进会议,先后部署,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千万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力有序推进我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平顶山市委经济工作会、农村工作会、全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推进会,也先后对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进行部署,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学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的使命担当,强化“学”的自觉、掌握“用”的方法、提升“干”的实效,建强乡村产业,带富农民群众,优化人居环境,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和美乡村建设的鹰城实践。
近期,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这些会议精神,我更加深切地领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伟力,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千万工程”经验对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引领作用,更加深刻地坚定了,建设新时代宜居宜业美丽乡村,为打造“千万工程”河南实践平顶山样板作贡献的思路举措、信心决心。
郏县地处中原腹地,属豫西山区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全县辖8镇5乡两个街道办事处,382个行政村、782个自然村,其中,农村地区行政村357个,占比93.45%,全县常住人口50.36万,城镇化率40.86%。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近年来,郏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全国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全省美丽乡村重点县、全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等省级以上试点20余项,获评“全国首届绿色矿山突出贡献奖、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郏县红牛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称号30余项,承办省级以上现场会40余场次,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分别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郏县有基础优势,有探索实践,但也有自身不足、差距短板,关键是要领悟其思想内涵、把握其实践要领、运用其方法理念。
01学习“千万工程”的体会感悟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方法论。
通过深入研读相关典型案例、经验介绍,深刻体悟到“千万工程”就是“六个必须坚持”的实践典范。
(一)体现了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
“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农民心声意愿、以政府的不越位、不包揽,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形成了“千万工程”上下同欲、同向发力的源源动力。
启示我们,建设美丽乡村就要坚定站稳人民立场,把群众满意度作为工作成效的最高评判标准,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二)体现了自信自立的精神品质。
“千万工程”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起步,逐步实现产业迭代升级,治理日臻完备,生态更加友好。更重要的是,他让曾经弱势的农民扬眉吐气,让曾经落后的农村翻转了命运,让中国乡村文化的不自信成为历史。
启示我们,建设美丽乡村就要坚定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要看到短板不足、更要坚定信心决心,锚定目标、笃定前行。
(三)体现了守正创新的变革理念。
“千万工程”是对农村发展方式、发展路径、发展动能的一次深层次、全方位、整体性的变革重塑,集中反映了新发展理念在浙江农村形成的清晰脉络和巨大成效。
启示我们,建设美丽乡村就要把中央精神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把创新性的战略思路,转化为具体工作载体,把群众创造的创新经验,提炼为指导工作的思路方法,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绝不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
(四)体现了问题导向的实践品格。
“千万工程”针对农村环境脏乱差这一直观问题,紧扣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这一深层问题,聚焦城乡一体化这一根本问题,找到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城市和农村“两种人”、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方式路径问题的“金钥匙”。
启示我们,建设美丽乡村就要牢固树立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谋实。
(五)体现了系统观念的思想方法。
“千万工程”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一起抓,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一起推,一体实施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服务,并且把城市和农村作为整体来通盘考虑,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启示我们,建设美丽乡村就要跳出“三农”抓“三农”,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各项工作。
(六)体现了胸怀天下的战略格局。
“千万工程”基于中国国情特点,遵循世界乡村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仅为全国创造了鲜活经验,也产生了深远的世界影响,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和世界各国更好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提供了新的选择。
启示我们,建设美丽乡村就要树牢战略思维和规律意识,主动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找定位、明方向,全力做好自己的事,以一域之出彩,为大局创经验、做贡献。
02学习“千万工程”的郏县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千万工程”既绘蓝图、明方向,又指路径、教方法,到中央工作后继续给予重要指导。
二十年来,浙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谋划推进、加强实践探索,推动“千万工程”持续向纵深迈进,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
学习领会“千万工程”经验的丰富内涵、就要弄通悟透贯穿其中的理念方法、实践逻辑,结合郏县实际,找准差距短板,明确主攻方向。
(一)党建引领、群策群力“一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要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好“千万工程”领导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郏县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基础的鲜明导向,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扎实推进“五星工坊”建设,高效推动组织联合、资源聚合、工作融合。
对照“五星支部”创建标准,坚持优中选优,创新开展“红旗党支部”评选。获评“红旗党支部”的村(社区),当年奖励工作经费10万元。对首次获评、连续5年获评、连续10年获评的村(社区)支部书记,当年每月基本工作报酬分别按公务员副科级、正科级、副县级领导干部基本工资标准发放,村(社区)“两委”干部按支部书记实发基本工作报酬的60%标准落实待遇,并在推荐参加乡镇机关公务员或事业编制考试、推荐“两代表一委员”等方面优先考虑,在参加养老保险、落实正常离任生活补贴等方面予以奖励。年度评选为“红旗党支部”的村(社区)群众,在县级医院就诊免挂号费,县内景区参观免门票,当年被录取为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分别给予一次性学费补助2000元、3000元、5000元,极大激发了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人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主动性。目前,首批已评选红旗党支部5个。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就要坚持这些好的制度机制、好的方法举措,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不断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优势。
(二)人民立场、群众路线“一总纲”。
“千万工程”之所以具有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就是坚持了“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的原则,把“农民所需的”和“政府要做的”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
郏县每年民生事业财政支出占比都在80%以上,在全省率先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信息互通、结果互认,在全市率先开展“撤点并校”改革,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统筹解决养老资源布局不均衡,服务能力不足以及特殊困难群众养老难题,谋划建设5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对失能、半失能老人集中康养;改造提升12家乡镇敬老院,对生活能够自理的特困老人集中照护;建成132家农村幸福院,对空巢老人提供情感交流、日间照料等免费服务,一日三餐保本运营,惠及群众6300余人;设置邻里照护岗,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老人,提供洗衣晒被、送医送药等日常照护,构建了县乡村户的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了困难群众幸福养老,解除了在外子女后顾之忧。
坚持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创新实施“干部带头、村民筹资、义务投劳、乡贤募捐、集体补贴、项目助力”的乡村建设“闫楼模式”,统筹解决“资金哪里来、工程谁来干、项目咋整合”等问题。
在资金来源上,以召开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等方式,根据各村实际,排前路、下水道按照工程量由村民出资统一修建;村内主干道、下水道由乡贤、党员、群众捐款或村集体集中整治;脱贫户、监测对象等困难群众门前道路由驻村帮扶单位或义务投劳等方式解决;排前路路基平整由村集体出资落实。在工程建设上,党员走在前、干群一起干,大家共同参与工程设计、施工、监管等,村内项目原则上通过三方比价,选择施工质量好、价格便宜的专业施工队进行施工。
在项目助力上,借助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一事一议等项目,统筹谋划考虑下水道开挖、道路修建、村庄绿化等工作,加大对工作成效好、干劲大村庄的倾斜支持力度,按照工程量、难度,有序进行施工,确保设计合理、施工高效、群众满意。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整体看,我们的民生事业建设还有短板,对标“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要求还有差距。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就要自觉站稳人民立场,把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找出来,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做好什么,让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规划先行、全域布局“一盘棋”。
“千万工程”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
郏县扎实推进“百镇千村规划先行”专项行动,依托县乡国土空间规划,坚持因地制宜,明确村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三条”红线。
推行“多规合一”,科学编制《郏县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和13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完成了89个试点村庄的实用性规划以及除城区、乡镇政府所在地外的338个村的“两图一书”管控规划。同时强化规划的刚性执行,在全省率先实施“乡级规委会+综合执法”工作模式,成立13个乡镇规划管理委员会,明确宅基地农户申请、四邻签订意见书、村“两委”审核、乡级规委会审批程序;出台《村民自建住房建设管理规定》等制度,加强农村工匠队伍培训管理,对新建房屋的样式、风格、地基、层高、房高等进行预审管控;成立377个村级控违队,对施工中的依规建设、工程质量、施工安全、物料占道等问题开展常态化巡查监管,依法组织拆除“双违”建筑,腾退“一户多宅”;搭建“两代表一委员”议规平台,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村民小组长联系重点户的网格化三级管理平台,“乡镇规委会+综合执法队”的联动平台等监管平台,强化日常监管、保障制度落实,逐步解决了乡村建设缺乏合理规划、村庄建设“只见新房、不见新村”、违章建筑屡禁不止等问题,村民规矩意识得到强化、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房屋建设质量得到保障,乡村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这一做法被写入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就要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凸显规划的严肃性,守住规划的“硬杠杠”,实现一张蓝图绘到底。
(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一张图”。
“千万工程”实施二十年来,浙江以整治环境为先手棋,步步为营,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
郏县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首场硬仗,建立“县级统筹、部门主导、专班推进、挂图作战、镇村整治”的推进机制,创新开展“百村千巷万户”示范创建,点面结合、分类推进环境整治提升。
对基础薄弱的村,从头抓起、稳步推进,以残垣断壁清理、厕所无害化治理、垃圾全链条清理为目标,达到“一眼净”。对于基础条件较好的村,依托优势、综合提升,依托国家级传统村落、知青文化等,对黄道、冢头、姚庄、广天4个乡镇、40个村进行示范打造;依托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结合临沣古寨,姚庄茶食、张良故里等文旅资源优势,对堂街、李口、姚庄3个乡镇境内5条干流、15条支流进行综合治理,通过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人文景观建设等措施,修建生态骑行绿道、健康步道、水上栈道、回廊景观带18公里,修建生态湿地、游园等健身休闲精品区等人文景观节点14处,实现了水系连通、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水系沿线的3个乡镇29个行政村全部建成水美乡村。
坚持城乡融合,深入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乡村清洁能源建设、数字乡村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农房质量安全提升”七大工程,扎实推进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
坚持法治、自治、德治、数治“四治”融合,狠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三零”创建,扎实推进乡镇“六位一体”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实现统一指挥、一网统管、联动反应。
但整体看,郏县还存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乡村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就要做到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治理一起抓,实现软件硬件同步提升,塑型铸魂全面推动。
(五)产业发展、三产融合“一体抓”。
“千万工程”突破了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加快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奠定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
郏县围绕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开发乡土资源,突出特色优势,大力发展郏县红牛、郏县烟叶、设施农业红黄绿“三色”经济。
郏县红牛是全国八大良种黄牛之一,因原产地在郏县、毛色红润而得名,被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入选首批全国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郏县坚持把红牛产业作为全县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坚持“以富民强县为目标,政策支持为引导,保种扩群为基础,科技研发为支撑,项目建设为抓手,市场需求为导向,品牌打造为引领,坚定不移走“全链、专营、高端、品牌”的发展道路,建成省级郏县红牛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取到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连续两年被确定为全省养牛大县培育县,郏县红牛研究院被列入中原农谷种业创新体系。
目前全县以红牛为主的肉牛存栏达10.4万头,初步形成了集研发、育种、饲养、屠宰、销售为一体的全链条产业链,总产值达80亿元。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1亿元,实施红牛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项目,通过“龙头企业(养殖场)+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880余万元,带动脱贫及监测对象3197人,年均增收610余万元。
郏县是全国“山儿西”烟生产基地、全省烟叶种植核心县。去年通过“烟粮间作”模式,落实烟叶种植面积10.3万亩,完成烟叶税收7168万元、烟农直接收益3.26亿元,亩均收入达4460元,实现了县乡增财力,群众得实惠的双赢局面。
郏县是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有“坡河萝卜、三念酱菜”等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1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32个,锶型矿泉水、富硒农产品、饸饹面、豆腐菜等众多特色饮食产品。
依托这些优势,谋划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园,现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去年实现产值16亿元。通过“乡村联建”“棚室交替”等模式,发展果蔬菌10.8万亩,年产值达20亿元以上,带动就业1.2万余人。
但整体看,郏县农业产业还存在“多而不优”“大而不精”,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知名品牌少,三产融合不够等问题。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就要把产业振兴作为重中之重,做足“土”的文章,叫响“特”的品牌,延长“产”的链条,真正建成产业、形成集群,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效益。
(六)久久为功、稳扎稳打“一股劲”。
二十年来,浙江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保持战略定力,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一个阶段性目标,又奔向新的目标,创造了接续奋斗不停歇、锲而不舍抓落实的典范。
郏县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规划体系、政策体系、制度体系,先后研究出台了《郏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好“三农”工作的实施意见》等30余项制度文件。
针对郏县干旱缺水的实际,综合实施“引水、储水、分水、用水、治水”措施,全域开展水生态治理,每年确定一批重点工程,一步紧跟一步往前干,累计落实各类水利资金22亿元,相继在北汝河郏县段建成橡胶坝4座,实施广阔渠和恒压灌区提质增效、农村水系连通一期二期工程、昭水入郏等重大项目23个,全县增加水域面积5000余亩,灌区面积达到58余万亩。
最快的脚步是“坚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就要坚持锲而不舍、久久为功,锚定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03学习“千万工程”的思考启示
“千万工程”取得突出成效,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必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蕴含其中的思想观念方法,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体现到每件事情上。重点把握好“六个相结合”。
(一)粮食安全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实现乡村振兴,粮食安全是底线,产业兴旺是基石,两者不可偏废,必须完善好规划体系,统筹好空间布局。
一是坚决扛稳全省粮食生产核心区、高产巩固县政治责任。坚持把乡村和农田一体谋划、一体设计、 一体建设,把更多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推进“投融建运管”一体化,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94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36万吨以上。
二是做大做强乡村特色产业。坚持布局园区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方式绿色化、产品品牌化“六化”发展方向,聚焦红黄绿“三色”经济,持之以恒发展壮大郏县红牛产业,争创国家级郏县红牛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全国高端红牛养殖基地、高端牛肉生产加工基地,牛产品交易集散地。
叫响“山儿西烟”金字招牌,打造全省烟叶核心产区示范县。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园建设,打造豫西南地区重要的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三是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坚持“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强力推进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市场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休闲康养、农事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一二三产业互补、农文旅融合、农工商互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力争2024年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下村全部“清零”。
(二)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相结合。
坚持面子、里子一起抓,内外兼修打造美丽乡村。
一是把党建引领放在首要位置。始终将党管农村工作要求贯穿到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全过程,扎实推进“五星支部”创建,“红旗党支部”评选,强力推动软弱涣散村整顿,培养“明星”村支部书记,调整不适合的村“两委”班子成员,抓两头、带中间。严把党员发展关口,坚持在能够留在当地的群众中发展党员,注重在能人中发展党员,注重把党员培养成发展能人,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引领发展、乡风塑造等方面的主力军作用。
二是积极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围绕打造交通“大路网”、生态“大水网”,全力服务保障焦平高速建设,实施环县旅游公路、客运枢纽站等项目,提升交通内外通达力;加快推进陆浑水库、前坪水库引水济郏,谋划建设农村供水城乡一体化、水源地表化,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三期等重大水利工程,提高供给保障力。
总结推广长桥闫楼、安良王平庄、广天邱庄等村经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统筹利用闲置资源,突出乡土元素,不搞大拆大建,打造一批省市和美乡村示范片区、示范村、样板点,争创全省乡村建设示范县。
三是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不断完善“四治”融合模式,深化“三零”创建和“六位一体”“九员合一”建设,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县。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整治陈规陋习,持续开展“出彩郏县人”、“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典型评选,弘扬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提升。
(三)全域推进和因地制宜相结合。
乡村振兴是全面、全方位的,环环相扣、互为衔接,必须通盘考虑、全面布局,一个环节都不能落,一个方面都不能少,但是具体到每个地区、每个乡村,又有不同的发展基础、特色风貌、资源特点,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一方面,立足全域抓统筹,把环境整治、产业培育、公共服务完善、乡风建设、乡村治理等各项工作进行系统谋划,推动每个阶段范围不断拓展、内涵不断丰富,一以贯之、梯次推进。坚持示范村、一般村、整治村,村村不落,以点促线、以线促面、全域发展。
另一方面,不搞千篇一律,针对白庙、广天、王集等城郊村庄和茨芭、薛店、堂街等传统农区,长桥、冢头等平原乡镇和茨芭、黄道等山区乡镇的不同特点,科学把握村庄分类标准,精准确定村庄发展类型,分类细化整治建设的目标和重点,切实做到尊重文化禀赋,体现乡土风情,打造“一村一策、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生动图景,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四)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
既要立足当下,多办一些近期能够见效的好事,又要着眼根本,多做一些打基础、做铺垫的大事。
一方面,要从环境整治提升起步,从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村道硬化、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下水道建设、三线入地、户容户貌等当下的基础工作开始,扎实开展“百村千巷万户”示范创建,每年确定1-2个阶段性重点工作进行集中攻坚,每年培育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一步一个脚印地解决具体问题。
2024年要打造和美乡村示范片区2个、示范村8个、网格样板点60个、庭院示范户500个。
另一方面,要坚持久久为功,以更宽广的视野来抓谋划、促发展,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确定整治重点,与时俱进、创新举措,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既不刮风搞运动,也不超越发展阶段提过高目标,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接着一步干,持之以恒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层级跃升。
(五)城市发展与乡村提质相结合。
把农村和城市作为有机整体系统考虑,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一是坚持“一盘棋”理念统筹规划建设。今年要全面完成全县361个行政村规划审核,形成与县乡国土空间规划相互衔接、紧密配套的规划体系。在乡村规划上,要通过文化定桩、功能注入、示范带动、群众参与等方式,坚持实用性与艺术性统一,历史性与前瞻性结合,打造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规划蓝本。
二是发挥城镇联城带乡的关键节点作用。加快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突出城区与乡镇差异化、协同互动发展,支持茨芭、冢头、堂街等人口相对集中、离县城较远的乡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中心镇;白庙、王集、渣园、广天等乡镇增强服务功能,配套城区建设。姚庄、广天、安良、长桥、薛店等乡镇依托生态、产业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型、旅游型、商贸型和特产加工型乡镇。
三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同步推进城乡水、电、气、网一体化建设,梯度配置县乡村公共资源,加快城乡集团校建设,扎实推动县域紧密型医疗共同体、全国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薛店、堂街、冢头、安良等4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巩固拓展县乡村户四级养老体系建设成果,年内建成投用长桥镇区域性中心敬老院。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争创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六)外部助力与内生动力相结合。
持续做好“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篇文章,凝聚同步聚合、同频共振的工作合力。
一是政府重在搭好平台、建好载体、做好保障。
落实党委政府定目标、明方向的目标导向机制,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部门统筹联动、资源有效集聚的协调配合机制,健全财政有效投入、政策衔接配套的工作保障机制,完善指导督导考核、示范标杆打造的工作引领机制,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促进项目、资金、资源、人才的充分对接、高效互动。
二是持续强化群众的思想武装、动力武装、本领武装,深化党员结对帮扶,星级文明户评选,探索农民互助合作模式,着力纠正个别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怪圈、“干部干、群众看”的工作怪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精准设计“需求清单”“服务清单”,充分调动群众全程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主动性。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用好用活“工小兔”等就业创新服务平台,不断激发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增收致富的技能本领。
三是吸引社会各方参与乡村运营。围绕“运营什么、怎样运营、谁来运营”三个关键问题,探索建立乡村运营人才库、资源库、项目库“三库”体系,全面梳理盘活农村土地、房屋、河流湖泊、自然风光等闲置和特色资源,搭建乡村与市场对接平台,构建村企合作便捷渠道、完善联农带农捆绑机制,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大学生、专业技能人才、退役军人、在外成功人士等,通过担任乡村运营官、投资兴业等方式参与乡村振兴事业。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