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访院前社】重要事情说三遍:乡村产业发展,合作社是关键X3

黄耀福 周金苗 城市化研究 2019-12-26

黄耀福 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周金苗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人文地理学硕士研究生


版权说明:感谢作者授权发布,如有转载等事宜,请联系原作者。图片除标明来源外均为自摄。


  早在2014年,厦门市海沧区成立了两岸社区工作坊,邀请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团队与台大城乡基金会共同参与到院前等村庄的共同缔造活动中。作为规划师,我们一直在关注与参与院前社的活动,不仅感叹村庄振兴成果来之不易,更惊讶于小小的村庄能够焕发的生命力与国际性的影响力。经过几年发展,院前社以“闽台生态文化村”为发展目标,改变了曾经面临的“被拆迁”命运,转型发展成为厦门市新24景之一。


  至2018年,累计有两百多位部厅级领导干部参访,全国23个省份之各级地方政府皆已到访院前社调研学习,四次进入央视新闻,其中两次新闻联播、一次记住乡愁纪录片。在“一带一路”的中央政策下,院前社团队走出国门至日本京都大学及印度尼西亚圣那塔达玛大学进行交流,更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共计42个国家青年到访院前社听取农村发展经验。2019年5月,我们再次前往院前村调研。此次我们以学习者的身份,来感受院前社后续发展的蓬勃活力。


  分散的农民缺乏市场判断能力、产品销售渠道,生产上以自给自足为主,难以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因此,通过合作社组织农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共识。但合作社在组织上并非一蹴而就,往往面临诸多困难。我们希望通过总结济生缘合作社的发展模式,为全国合作社的发展提供经验、树立信心。


  本次推送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院前济生缘合作社如何实现村庄发展的变化,同时结合村庄讲解员小林为我们再访院前社时做的介绍,为大家再现院前的发展活力。下篇主要结合与社长陈俊雄的访谈,分享合作社如何培育村庄造血机制与创新合作社运行模式。



  小林为我们介绍时任政协主席俞正声调研院前社时对合作社社长陈俊雄的赞赏:“你不仅带着全村的老百姓共同走向致富的道路,还转变了农村这么多青年思路,你就是农村的希望。”因此,院前社合作社合影上面加了一句话:“我们变了,村庄就变了。”




一、组织村民与吸引村二代回乡创业,成立济生缘合作社

  院前社于2014年5月成立了济生缘合作社,陈俊雄作为合作社社长,首批招募了15个80后、甚至90后的年轻人。济生缘合作社的年轻人以土地、资金入股,投入100万资金。这15名年轻人包括村里在外经商的乡贤理事会成员、在外就业的文员、村里无业青年和村里回乡创业的大学生等。


  成立经济发展合作社是院前社乡村振兴共同缔造中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整合村社资源,建立起农村与城市的销售渠道,以市场导向的思维进行农村供给侧改革创新农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乡村旅游以带动村民致富。合作及与其合作的个体村民掌握部分的土地资本发展城市菜地、农家乐和民宿等产业,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决策和开发经营,同时聘请当地村民工作,形成集中资源、共同决策、共同开发、自主运营的发展模式,使资源得到整合利用的同时提高村民经济收入。




二、从农村农地发展到城市菜地,

为城市提供市场化产品与服务

  城市菜地是合作社运营的第一个集体经济项目,其运作方式是在集中菜地后分片出租给与院前对接的城市社区居民,定时向其配送生鲜蔬菜,同时聘请当地农民耕种和打理,实现土地增值和返利于民。“济生缘城市菜地”主打健康无公害蔬菜,已吸收会员100多人,提供三种方式成为“城市菜地”会员:

  (1)净地20平方米出租,由市民自己来种,每年收费2000元;

  (2)合作社帮市民种和管,周末有空时,市民自己来管,相当于“半托管”,每年收费2400元;

  (3)菜地委托合作社代管,合作社定期配送,一个月送40斤左右,一年500斤,收费3000元左右。


  城市菜地一方面保持了耕地的基本功能,聘请的农民依旧可以在此耕种,这是城市菜地中的主要活动;另一方面亲子户外活动和农耕教育体验是建立在菜地之上的经营性活动,亲子、学生、老师利用厨房客厅和农业工具进行耕种、采摘、手工品制作、包饺子和蔬菜烹饪等活动,并在城市菜地指导员讲解下学习农业知识。院前的村民实现了从3到8的变化,即农民自己种菜每年每亩收入约3万元到合作社经营每年每亩收入约8万元。随着城市菜地项目的不断发展,合作社的股东也从最初的15名增长到了50名,约有半数村民已从城市菜地项目中收益。


城市菜地鸟瞰(图片来源:陈俊雄)




三、建立旅游导向的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融合

  旅游导向下产业体系的构建是统筹村社可利用资源、实现土地增值的主要方式。由于物质环境的改善、城市菜地的窗口作用和政府支持下的宣传推广,越来越多的游客进入到院前社,院前社的集体经济空间具备了进一步创造经济收入的可能性。在这基础上,合作社谋划发展结合农业教育、乡村文化体验、展览、民宿、餐饮等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满足游客的各方面需求。院前社相继成立了凤梨酥观光工厂、乡约院前民宿、烘焙布丁DIY手艺馆等。同时院前社的发展也吸引了台湾、漳州等其他地市社会人士的积极投资建设,包括原漳州台商协会副会长共建台大兰园、帝宝牛樟芝企业进驻院前成立牛樟芝养生馆、台湾“布丁夫妇”创办台湾布丁等,共建多样化的产业。


走访院前社路线,再次感谢院前社小林为我们做的介绍,

本路线根据实地调研进行整理


上图是院前的城市菜地,通过年轻人返乡之后把闲散土地开发利用,

是QQ版农场的现实体验版本


酸菜缸、水缸、石缸等老物件焕发新的生命力


收集的农用具,让我们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都记得村庄农耕历史


墙面上看到“我是小袋鼠,垃圾不落地”这样的宣传标语,

进村的第一件事情都是给游客先倡导垃圾不落地


培训讲堂


凤梨酥DIY工厂


凤梨汁品尝展销


凤梨酥和菊花茶试吃展销


牛轧饼试吃展销


雪花酥试吃展销


邻村产品展销


◆ ◆ ◆ ◆

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文责自负,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

◆ ◆ ◆ ◆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

回复“0”可获得文章列表

 点击下列标题即可查看相关文章

【再访院前社】乡村振兴中,怎么做好合作社?

“统筹、精准、共建、共享”美丽乡村共同缔造专题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乡村振兴】振兴规划如何做?供需对接打通康溪村产业发展的任督二脉!

【乡村振兴】共同缔造推动乡村脱贫攻坚

【新社区规划:调研篇】走访香港绿庭院、田妈妈农庄——城市与乡村的链接

城市化一周热点(7.8~7.14)

【研究】行动者网络视角下的住宅型多代屋社区治理机制分析——以德国科隆市利多多代屋为例

【研究】珠三角外围地区农村回流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及影响因素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