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共同缔造】古村落活化与多方参与

张帆 城市化研究 2019-12-26

张帆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人文地理学博士研究生 

指导老师:李郇  中山大学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 院长,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教授/博导


注: 文章部分收录于《中国城市更新发展报告2017-2018》

版权说明:感谢作者授权发布,如有转载等事宜,请联系原作者。


深井村概况


深井村位于广州东部珠江口前后航道交汇处,东与长洲黄埔船厂、黄埔军校相接,西与小谷围岛广州大学城相邻,北侧和海珠区新洲隔江相对,南侧与番禺区新造镇临江而望,隶属黄埔区长洲街道。作为具有700多年历史的岭南古村落,深井村分别列为广州市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之一(2000年),第一批广东省传统村落(2014年),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2018年),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海事文化、中西文化、近代工业文化在此汇聚交融。
明清时期,由于独特的区位,深井成为西方国家进入中国开展贸易活动的重要门户;近代以来,深井所在的长洲岛逐渐成为重要的船舶工业、军事要塞、军工基地和革命摇篮之一。村庄整体呈梳式布局特征,主街由北往南依次为“安来直街—正吉大街—丛桂西街—中约下街—南田大街”,由西至东依次为“岐西坊—丛桂西街—从桂东街”,整体坐西北朝东南,后为大岗、后底岗、大飞岗等山岗,形成“江—山—庙/市/社/坊/街/祠/门楼—涌—塔—田”的人居空间格局。


近年来,在快速城镇化的冲击下,深井村发展面临人口外流,产业基础薄弱,古村整体传统风貌逐渐丧失等问题。深井村原住民目前约30%住在村内,且以老年人为主,年轻人多外出打工;产业发展缺乏对资源的有效整合,主要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仍不发达,村集体收入来源单一,主要来源于厂房、鱼塘、农地等租赁费用,经济相对薄弱;传统古建筑闲置、拆除和加建新房等现象凸显,部分历史文化资源遭破坏,古村整体传统风貌的保护受到严重威胁,村内1538栋建筑中,有282栋空置,其中75栋为传统风貌和历史建筑。深井村当前发展亟需保护更新与活化利用。


图1 深井村区位图



以工作坊推动深井古村落活化

2.1工作坊的内涵

工作坊是推动古村落活化的重要途径。工作坊是一种以社区为基础的,多方参与、协商共治、“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的规划模式,在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建立有效的多方协商平台,联合街道、社区、民间组织、居民、以及专业第三方机构,以社区问题及需求为导向推动多方参与的空间规划及实施,形成基层可持续治理制度基础。


工作坊以问题为导向,以群众为主体,以空间为载体,以参与式规划为方法,边编规划边做参与,公众参与的过程即为规划编制的过程。从每块用地、每栋房屋和每位产权人的基本情况出发,让村主体在改造规划的初期即进入改造过程,让村经济联社、村民等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勾勒符合自身利益和社区共同利益的发展愿景。工作坊的方式便于有效渐进地协调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并且在达成共识的领域落实土地利用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制订出可实施的项目方案。



2.2多方主体组建深井工作坊

2016年4月,广州市更新局、黄埔区政府、黄埔区更新局委托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探设计研究院区域所、广东城印城市更新研究院联合长洲街道办、村经联社共同组建深井工作坊,通过建立有效协商制度,多方参与,提升村庄人居环境,推动深井古村活化。


在工作坊中,政府、企业、规划师、群众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针对具体规划事项以共同参与的方式推动深井古村落活化。


黄埔区政府对深井古村给予极大关注,多次实地视察调研,并以多种方式在资金、政策方面提供支持。黄埔区更新局于2016年组织编制《深井古村微改造片区策划方案》作为规划指引,并批复了《深井古村微改造三大节点实施方案》,下拨资金对深井岐西坊愚园、安来街区、荷花池三大空间节点改造给予支持,并提供资金支持工作坊活动服务,同时陆续开展了“以奖代补”等制度方面的创新机制研究。

黄埔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将深井古村列为“住建部历史建筑保护试点项目”,牵头各职能部门积极开展“党建引领,共同缔造”工作,全力支持深井古村活化。长洲街道办事处和深井村委全力给予人员与物资支持,街道办事处重点落实上级政府的战略要求与相关政策,联合家综协同工作坊共同开展活动,加大对深井的投入力度;村层面以村经济董事会、村经联社为主积极配合,协调村民关系,并对各种物资使用、空间使用给予支持。


企业也积极参与到古村落活化中,为深井发展出谋划策,开展具体实践。广州中大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探设计研究院、广东城印城市更新研究院多次设计各种层次的空间规划方案,举办多种类型的参与式活动,与深井村民建立良好关系。同时,黄埔区文化集团发展有限公司,广州市设计院也根据自身特长,通过文化注入、建筑设计等积极加入深井村活化的工作。


社会团体和组织发挥协助相关工作顺利推进的作用。中山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在村内开展各种专业设计课程实习、方案竞赛、深度访谈等。通过带领大学生走访村庄,组织摄影征文比赛,举办规划作业展等一系列活动,了解村民对于村庄发展的建议。埔衣坊、蜗牛居、林间小院等社会组织通过开办女红学堂、民宿体验、儿童冬令营等一系列活动积极也参与到深井活化工作中。


村民作为深井村的主体,对深井古村落活化的相关工作给予大力支持。2017年5月,在工作坊团队进驻飞扬阁时,深井第五经济合作社向工作坊赠送龙标一艘,预示着多方参与、同舟共济发展好深井,对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活化发展模式表示支持与认同,希望与各方共同合作促进深井的活化发展。同时村民在一系列参与式活动中,积极表达对村庄发展的建议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2 深井第五经济联社赠送龙标一艘予深井工作坊

图3 飞扬阁入驻仪式



3

深井工作坊的实践成效

3.1构建多方参与平台,形成发展共识

自2016年10月至今,深井工作坊共组织约30余次公共参与性活动。如,通过组织大学城300余名大学生走访深井,举办摄影征文比赛等活动,引导深井村周边年轻力量认识深井;通过举办大学生规划作品展示,新老村民茶话会,微改造策划方案公示讨论会,设计工作坊讨论会,乡村社区学堂等活动,建立与新老村民,多方主体共商共谋的沟通机制;通过举办新春蜗牛市集,女红体验课,“我和我的美丽深井”夏令营,古村中秋游园会等一系列活动,给公众提供具有公共性的公共空间,建立公众参与交流的沟通平台。


图4 大学生作业展览

图5 大学生走访活动


图6 深井茶话会

图7 女红体验课堂



3.2推动古建筑活化,培育深井活化“益生菌”

深井工作坊以一系列方式活化历史老建筑,美化空间环境,丰富建筑空间功能,培育深井活化“益生菌”。通过策划老建筑活化创投竞赛,吸取年轻人的优秀方案与奇思妙想,对正吉大街14号进行设计改造;在肖兰陵公祠多次举办作品展览,开展乡村社区学堂,设计工作坊等一系列活动,活化老建筑;对德星里2号进行改造设计,建设成为乡村社区图书馆;对从桂西街8号工作坊驻点与飞扬阁进行空间美化,将其作为各群体协商活化深井事宜的场所和展示深井历史文化的平台;对于存在现状闲置老建筑,尝试通过“老房子伙伴计划”开展老建筑规划设计、修缮改造、功能注入、运营管理等活化作为公益和半公益用途。


图8 深井建筑创投竞赛

图9  广州“共同缔造”规划师培训


图10 正吉大街14号改造前

图11 正吉大街14号改造后



3.3挖掘社区历史价值,推动古村落活化

工作坊以多种方式挖掘社区历史价值,推动古村保护。自2016年以来,工作坊多次参与深井耆英会和端午龙舟节活动,通过与村内民间艺术家保持良好沟通,挖掘和保护根雕、刺绣、手指画、雕塑等多样化的民间艺术,依托古村内现有和将新引入、新萌发的民间艺术家空间,开展艺术创作空间布置、立面装饰、交通导引等建设内容。挖掘深井村祠堂历史文化渊源,以村内主要祠堂为脉络,开展历史文化展示布置、空间特色与文化氛围营造等历史文化路径建设内容。使村民和社会各界认识、保护和传承深井古村历史价值,推动古村保护。
目前,通过一系列参与式规划与活动,围绕着共同参与的平台,村内多方主体共同形成了深井“干净、安静、宁静”的发展共识。肖兰陵公祠、工作坊驻点、正吉大街14号、飞扬阁、岐西坊愚园、安来街区、荷花池等也逐渐成为古村文化活化的重要节点。工作坊团队充分落实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提出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理念与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多方参与,上下联动,共同认识村落发展需求,形成以“耕读传家、文创兴村”为方向,推动深井古村落活化的发展共识,形成以“多方参与、社区治理”推动深井古村落活化的创新模式、发展机制与治理格局。

 

◆ ◆ ◆ ◆

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文责自负,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

◆ ◆ ◆ ◆

欢迎公众投稿,投稿邮箱uisysu@163.com,请注明微信投稿字样

回复“0”可获得文章列表

 点击下列标题即可查看相关文章

深井,我们来了

【深井工作坊】“我和我的美丽深井”夏令营:小小社区规划师成长手记

【共同缔造】深井工作坊:以“社会治理”模式推动古村微改造

【深井工作坊】古建怎么活化?来自年轻人的脑洞——深井村古建活化策划及创投竞赛决赛通讯

【深井工作坊】“重新认识了很多村里平时没留意的地方“

城市化一周热点(7.29~8.4)

【劳动力研究】制造业成为劳动力流动性最高的行业

【共同缔造】与村民一起,畅谈云吟未来家园

……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