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李子柒到“好嗨哟”:在2019,想象一种过去的“人”

罗东 新京报书评周刊 2021-11-14

2019,要走了。以后再谈到它,就是“当年”。我们正在从“当年”进入21世纪20年代。


现在,书评君的视频栏目“罗东时间”盘点这一年的网络流行文化、网络热门议题。有哪些呢?“李子柒”及其他田园视频,一个现象级现象;瑞典环保女孩,一个年度争议性人物;“好嗨哟”,一个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之一。当然还有更多。而这几个都透露着一个渴望:想象一种过去的“人”。







看完再往下看呗!


如果你正在上班或上课
无法看视频,
到B站、微博关注@罗东时间,
存下以后再看?





剩(you)下(hua)的 话


在视频结尾,我们说了句:“想象可以浪漫,因为它是一种艺术、一种观念,但并不是真实世界的运转逻辑。”想象中那个过去的“人”并没存在过。


不过,你可能也听说过一种观点,故事推动人类的技术发展、知识积累。人是唯一能讲并且需要故事的动物。艺术可以欣赏,观念可以探讨,我们担心什么、渴望什么,都能到那里寻得共鸣、力量。


耗尽最年轻的岁月去学习一门知识、掌握一项技术,从事的工作越来越专而精,然而如果恐惧工种更新速度太快或市场需求下滑,我们会羡慕在视频里游离于职业化系统外的李子柒,渴望逃离职业人的“魔咒”;即便瑞典女孩再怎么激进,也很少有人能否认说生态环境不重要;与人打交道的时刻多了,训练职业表情,再也没有时间和地方能自由自在地放空一切,渴望能体验巅峰自嗨。


但是,没有人能走出复杂的社会分工和职业系统,也没有人能回到自然神圣的过去,也极少有人能彻底摆脱束缚享受巅峰自嗨。这是“人”的必然命运。


“人”在进入现代社会后经历了翻天覆地且不可逆的变化。诸神退位,获得现代性的“人”比过去大多数时候更自由、更自信,同时也承受着跟以往不同的束缚。如今人们都熟悉的“工具化”“理性化”“异化”“枷锁”“平庸”等等概念及其家族,自19世纪以来就被用来描述束缚的过程或结果。


有束缚,就有对现代性的反思。有束缚,就有对前现代的向往。有反思,有向往,其实也就有为现代性的辩护。多方并存,源自于现代性的张力。


2019,要走了。以后再谈到它,就是“当年”。我们正在从“当年”进入21世纪20年代。而想象一种过去的“人”,不只是出现在这一年,因为那几乎贯穿于过去一百余年。即便被证伪,它们也能延续下来,因为“人”接受但不完全服从必然命运,渴望更高的自在状态。


延(fang)伸(fa)阅 读


李子柒及其他田园视频·社会分工与职业化

《职业系统:论专业技能的劳动分工》
作者:安德鲁·阿伯特
译者:李荣山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16年8月
(点击书封可购买)


第一本是社会学家阿伯特的《职业系统》。每个职业要获得社会认可,都需要一个正当化的过程。职业化的结果包括对被划分出来的领域建立“管辖权”。


“管辖权”有其合理说法,比如建筑师设计大桥、医生诊断可以据此拒绝“门外汉”无理干预。


确实,“管辖权”也是被创造出来的。在学术研究领域最典型的是不同学科对研究领域的争夺,而学科之间形成分工的边界、隔阂。阿伯特在分析芝加哥学派崛起过程中提到一个突破方法,简言之,他们将不同学科教师的办公室打乱,交叉分布。社会学者就像串门一样找经济学者聊天,而跨学科交流就在日常细节中完成了。只是他们的交流并不意味着放弃专业追求,没有人能成为一个百科全书式人物。
 

瑞典环保女孩·气候变化

《气候赌场:全球变暖的风险、不确定性与经济学》
作者:威廉·诺德豪斯
译者: 梁小民
版本:东方出版中心 2019年9月
(点击书封可购买)


第二本是经济学家诺德豪斯的《气候赌场》。在一般印象里,气候并不是经济学擅长的研究问题。


气候舆论场上,众声喧嚣,彼此水火不容。那么,是否能统一标准再讨论呢?比如都冷静下来,在最简单的气候变暖标准上达成一致。非常难在这期视频里,我们也提到“历史节点”去看网络争议为什么各方都能说一番道理。


而经济学的特征在于,它能通过成本、效率去考量气候改变政策的效果,以及气候改变对现实生活的具体影响。诺德豪斯本人对气候的态度,一方面是考虑成本,竭力倡导走出“气候赌场”,为气候做出改变,不然无人能承受糟糕的赌场后果,另一方面是考虑效率,并不同意激进的环境保护,因为那可能会重回“气候赌场”。


“好嗨哟”·为了自己

《妥协:政治与哲学的历史》
作者:阿林·弗莫雷斯科
译者: 启蒙编译所
版本: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6年12月
(点击书封可购买)


第三本书叫《妥协》。作者弗莫雷斯科说的是私人与公共两个领域。他回顾十六七世纪的英法两国,有一个很有趣的发现,英国人能同时做到“向内坚持内心”和“向外平等地协商和妥协”。而法国人认为向外协商和妥协都是一件没有尊严的事。


他讲的是政治观念史,对于个人来说,何尝又不是纠结于内与外的边界。“外”是无法脱离的他人,以及与他们组成的邻居、陌生人、同事以及公共等领域。一个人对外做到尊重、参与、尽责后,也就是“让步”“妥协”,剩下的都是他的绝对领域。按照这个顺序——而不是相反——明晰边界后,尽情去做而不必背负不必要的负担。


更多内容


“阅读迷雾”系列
No.1 亲眼所见、书上所说,到底谁更靠谱?
No.2 理想的读者,比作者更聪明、更自由
No.3 常识可贵,很遗憾我们还是在“背叛”
No.4 比碎片化阅读更糟糕的,是“不可证伪”的阅读

“人间迷惑行为”之手机系列
No.1 “手机外放”,都是“没素质”惹的祸吗?
No.2 微信聊天里的“在吗”:不是礼貌,而是博弈
No.3 手机全年“静音”:消失的来电铃声,还会回来吗?


欢迎在B站、微博上关注@罗东时间,我们每周更新文化评论视频(周二)和🎁“捞鱼日”赠书视频(周五),在那里,你可以看到🎬Vlog进入“2019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榜”决选评审现场。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罗东;视频编导与制作:黄立钦 许蓓;视频绘画:张抒唱;视频字幕校对:翟永军;编辑:西西。封面题图来自电影《远方》(Uzak 2002)剧照。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我们最终的大众阅读推荐榜正在征集投票中

长按识别小程序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来为你心爱的作品投票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