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夏日浓长,一行诗,一寸凉
又是一年大暑天。
记忆中的童年,满满都是夏天:烈日,鸣蝉,昼长,人静,沉李,浮瓜,风蒲,荷花……夕阳西下,打谷场上,三五邻里,闲坐纳凉,缓摇蒲扇,漫说故事。那时,生活似乎地久天长。
那时是另一个时间,一个农业的时间,一个尚未被钟表劫持的时间。它仍活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活在汉语词汇里,活在古典诗词中。
撰文 | 三书
1
夏天的回忆
/ /
/ /
2
山里的时间
/ /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 /
3
孟浩然的纳凉怀想
“山光忽西落”的惊讶是诗,“池月渐东上”,写夏日黄昏的悠长,也是诗。两句单独看,有现代的诗意,合为对句,便是古典诗的感觉。山光与池月,都是很古典的命名方式。一忽一渐,一西落一东上,也是古典的想象力和修辞,古典的句式和节奏。
接下来是孟浩然的乘凉。“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如果说这样的乘凉和今人在阳台上乘凉并无太大区别,那么接下来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恐怕就与我们有些疏远了。今天也有这些事物,问题是它们能否进入我们的日常,能否被我们的感官捕捉到,又能否拨动心灵的琴弦而奏出音乐?
这样的乘凉本身已足够好了。此时想弹琴也很好,但孟浩然却觉得寂寞,“恨无知音赏”。他似乎总在期待一位知音,在宿业师山房诗中,最后一幕也是怅怅然“孤琴候萝径”。
中国古典诗人几乎都在寻觅一位知音,作为自己喜悦或忧愁的倾听者。或许只有陶渊明和王维能独立于这个传统之外。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维的“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酒可以独饮,琴无需知音,他们也孤独,但那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之独。
然而,孟浩然此时对辛大的怀想,尽管不够超脱,却很近人情,读来感觉十分亲切。他不是神,而是我们中间的一个人。诗题为“夏日南亭怀辛大”,最终落在怀辛大,可否这样说:荷风送来的香气,竹露滴落的清响,以及这个夜晚围绕着他的一切事物中,都有辛大的存在?而怀辛大就是在倾听这些事物?
4
纳凉不需要主题
/ /
(宋)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 /
5
再来读一首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追凉》:
/ /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 /
6
点下图,看“消夏”专题▽
延伸阅读
苏轼与杭州的“前世今生”
—
往期关键词
2019年度阅读盛典|2019人设盘点|2019性别观察|2019诺贝尔文学奖|2020值得期待的新书|五四100年|知识分子|坂本龙一|加缪逝世60周年|迟到的正义|童书里的性别歧视|杜威来华100周年|生育与身体伤害|家庭暴力|消费主义|图书促销|俄罗斯文学|抑郁症|敦煌守护者
点击阅读原文,进书评的小铺逛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