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说 | 从上科大到哈佛
任:你好钱乐琛,感谢抽空接受我们的采访,当初是怎么会选择上科大的呢?
钱:最初了解到上科大是在高三下学期,班主任老师告诉我们有一所新学校,并且在黑板上写了几句关于上科大的粗略介绍,之后班主任带几个同学到上科大参加夏令营活动,然而我当时因为有事所以没能参加。高考结束后,经过对各个高校更加详细的了解,我的父亲觉得这个学校很有发展潜力。另外,因为从小我的爷爷就在我耳边灌输科学家的工作是多么重要,希望我未来能够成为科学家,所以上科大是比较符合我和家人对大学的期望的。我的高考分数超过浙大录取分数一些,但最终选择了裸分报考上科大。当时我个人觉得上科大的办学理念很不错,虽然是新学校但确实是比较靠谱的,不仅注重科研,而且发展机会更多,例如出国交流之类,回过头来看,正如入校前所期待的,上科大的科研资源和交流机会对我有非常大的提升作用。
任:那么在上科大有哪些难忘的学习生活经历呢?
钱:对我来说最难忘的体验,应该就是大二和另外两个生院的同学创办第一支参加iGEM比赛的团队,当时我们做的课题是生物与材料跨学科交叉类型的,通过量子点和合成生物学的手段将光能转化成清洁能源氢气,目的是改善能源问题,同时也能改善雾霾问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花了一整年的时间,从设想课题开始,进行团队合作,头脑风暴,到最后整日泡实验室来实现我们的想法。难忘的是,在最后冲刺阶段,指导老师陪着队友们一同熬夜。这个比赛是艰辛的,但却将我们的心在那一刻紧紧凝聚在一起。之后我们前往波士顿参加比赛,与其他四百多支代表队共同角逐奖项,最后获得了金牌。另外我比较喜欢的是参加学校的合唱团,当时是每周六晚上都在参加排练,学校也请了专业的指导老师为我们进行训练,虽然很累可是很开心。王思思老师特别会调节气氛,常逗得大家乐不可支。从一开始大家把一首歌唱的妖魔鬼怪,到磨合再磨合之后的天籁之音,特别有成就感。
任:四年的上科大生活,对你来说是怎样一种体验呢?
钱:大一的时候就纯粹是忙,那时候专业课特别多,每天都在赶deadline(作业等任务提交的截止日期)。感觉大二要好一些,现在学校排课要合理得多,之后的时间大多在参加各种活动,像大二的iGEM,再之后加入实验室。学校的相关资源很多,可以很快实现自己的科研梦,学校也鼓励本科生科研创新,当时给了资金和实验室,还允许我进导师的课题组进行实验。相比哈佛的话,他们的本科生进实验室很不容易。然而在上科大导师还会主动发邮件邀请我们进组进行实验,这点上差别蛮大的。
任:你大三时到哈佛进行了一学年的海外学习,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觉得上科大和其他名校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钱:总体来说,到了哈佛的交流学习是没障碍的。在上科大,学习方式与国外相似,包括presentation和讨论课之类的形式都是相同的。区别在于实验室差别比较大,哈佛的实验室对本科生来说难进,但是更成规模化。不过上科大的教学真的是与国际接轨,在哈佛接触到的前沿文献和论文回国后跟上科大的同学交流,发现大家都从课堂或实验室早有了解。上科大在国际化方面做得是非常出色的。
然而以哈佛为例的话,哈佛本科生的重心不一定都在学科上,他们可能更看重社团活动一些。在与哈佛同学交流时,感觉她们都思维敏捷且表达清晰,交流时特别享受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犹豫要不要出国的同学,我强烈建议出去看看,多和外界接触交流。
任:还有什么特别想和我们分享交流的吗?
钱:要说的话,感觉上科大对我出国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首先是英语能力,在上科大,专业课全英文,包括课本考试slides这些都是全英文。本来高考时我的英语底子就还不错,来了上科大之后还是感觉提高了很多,去了哈佛,外国人都说我英语挺好的,在国外英语毕竟还是很重要的。
另外就是表达能力吧,包括presentation和讨论课都在培养我的沟通交流能力。在科研和就业方面,感觉都挺需要表达能力的,上科大的各种训练还是让我掌握了很多技能。
还有就是在上科大,大一就要求我们学Python,当时Python在国内也没这么火,结果出国之后发现哈佛那边Python是必修。上科大在编程语言方面以及很多其他方面都很具有前瞻性的。具备编程能力给我的生物科研带来了优势,也让我获得了上科大导师和哈佛导师的赞许。
然后值得一提的是上科大的导师制。不仅我的三位导师,我的实验室导师也对我有特别大的帮助。他给我推荐去哈佛大学交流时的课程,给我科研方向的指导,以及在大四申请时给我巨大的支持。
最后,我想说学校的3+1海外交流机会宝贵,未来想出国的同学一定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
*原文via上科大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