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业生说| 曾李阳:上科大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

我们毕业啦!

又是一年毕业季。转眼间,四年前刚刚踏入上海科技大学校园的第一届本科生,又一次站在人生的关键时刻,青梅煮酒,论天下英雄。而这所朝气蓬勃的大学,依然迎接着一批又一批有志科研、不懈追求的同学。莘莘学子来自四面八方,共同的理想让我们汇聚一堂。


如何在上海科技大学更好地学习生活,实验室科研与书本知识的结合,大三的过渡期和大四的选择……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许你我都会遇到。那么今天,让我们跟随学生记者团记者沈嫣然、钱江潮一起走近物质学院材料专业的“大牛”,推荐免试到上海交通大学读博深造的曾李阳同学(以下简称曾),他为我们分享了自己在上科大的心路历程和成长感悟。

1.当初是如何与上科大结缘的呢?

曾:能来到这里其实挺巧合的。最初我是在报纸上了解到这样一所新颖、国际化的学校,和父母商量后家长也支持,就直接过来了。当时上科大的校园甚至还没有完全建好,但是所拥有的科研环境和科技氛围,是其他很多地方所不能比拟的。同时我也通过对自己的了解和反复确定,觉得自己未来的兴趣方向(材料化学)和这所学校的专业结合十分紧密,因此走到这里也算是长辈支持和兴趣使然。而且现在来看,上科大的发展势头迅猛,当初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2014年,第一届本科生入学报到

2.上科大有一定学习压力,你体验的学习生活如何?

曾:就学习来说,肯定是压力比较大,没有“轻松”的说法。我记得我们当时大一的时候修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信息科技导论,加上每周的物理化学实验课,一学期排满了硬课,有一段时间就在自习室,从早坐到晚,除了寝室教室自习室,几乎足不出户。虽然辛苦,但是当你完成的时候,那种巨大的成就感也是别人无法体会到的。现在回头看,我仍然非常想回到那个时候,即使重新经历一遍被作业碾压的“黑暗时期”也没关系。因为那个阶段,真的是你非常纯粹学习的时候,不带任何杂念和私心地去追求知识。


上科大物质学院

3.还有什么令人深刻的校园生活场景吗?

曾:选择上科大,就相当于选择一种环境。除了平时丰富的社团活动和含金量极高的讲座,更重要的是你会遇见一群不一样的人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会带给你不一样的视野,包括看待问题的角度、高度和深度。

与跆拳道社的同学们外出合影(后排中间为曾李阳)

4.具体说一说身边老师、同学给你带来的影响?

曾:其实有很多。我的室友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王一帆,他今年获得了华盛顿大学的Ph.D Offer,可以说他是我最早的榜样。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组织了露营、夜谈等很有意思的活动。他让我明白了生活真的不只有一种模式,优秀也不局限于一个领域,人生其实有很多种可能性。上科大的很多老师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坚持用英文教材,说实话这一点我曾经十分痛苦,但是到大二大三以后,我才慢慢理解老师的苦心。正是因为这些老师的坚持,让我较早接触顶尖科研文献时,能够毫无惧色。

习字作品by曾李阳

5.我们了解到你实验室经历非常丰富,能否分享一下?

曾:我是大二开始正式进入的实验室。初期算是对各种各样机器设备的熟悉,后来会慢慢有自己的课题。我认为上科大要求本科生有自己的课题,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制度。一个科研工作者,熟悉了解自己研究方向和领域,应当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导师和研究生会给予你画龙点睛式的帮助,有时候会让你茅塞顿开。当然在实验室,要耐得住寂寞。很多时候,不是花时间就会得到好的结果,而且你永远不知道好的结果什么时候会来,也许在明天,也许明年,也许在下一秒。


6.学长推荐免试到上海交大了,谈谈面试经历吧?

曾:面试有一个自我介绍,把自己的实验室经历和发过的文章如实地呈现就可以。老师可能更看重的是你的科研能力和素养,只要你把自己展现出来就好。而且我觉得,从踏入上科大的那一刻,甚至从开放日开始,这些能力的训练就已经在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各种各样的presentation,多样化的期末考试,这是上科大特色。


7.能和我们聊一聊四年里在上科大遇到的挫折吗?

曾:四年的大学生活,给我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感觉一开始的课本关、软件关,都曾让我非常痛苦。其实大一的绩点也并不是很理想,大二才渐渐步入正轨。课本上的知识与动手操作的实践结合,有时候实验的知识范围甚至超出课本,需要额外查找资料。但渐渐地,我知道书上说实验为什么要这么做,我甚至知道为什么不能那样做。实践和知识的结合形成良性循环,帮助我建立对自己的信心。之后我上课基本上会把课本章节全部看一遍,能够感觉到自己慢慢吸收消化知识的过程。这在我大一是不敢想的。


毕业寄语

上科大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好好把握,加油!

by 曾李阳


文字整理:沈嫣然、钱江潮

排版:牧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科技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