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观音:好一出“演员的诞生”
看死君:继《大佛普拉斯》的观影热潮后,我们也终于有幸目睹金马奖最佳影片《血观音》。尽管有不少影迷曾为《大佛普拉斯》未能登顶金马而遗憾,但显然《血观音》拔得头筹的优势也挺明显;或者说,它的优点其实跟缺点一样多。
作者| 小宇宙
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去年有档综艺节目很火,叫《演员的诞生》。我们的“影后收割机”章子怡老师在节目中大放异彩,妙语连珠,“信念感十足”,手撕郑爽,双下巴黄圣依,脚踩袁立,身体力行地用向经典致敬的方式告诉大家“经典为什么是经典”,以及什么是“个人演艺生涯十大尴尬表演”。
不过我也十分感谢她,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大家单个电影元素(表演)脱离了电影被移植到另外一个媒介(电视节目),但依旧要假装被用电影的评价体系来判断,是多么可笑和讽刺,脱离蒙太奇的电影表演意义本身就已被消解。
电影之所以是艺术,其所有元素都应该是整体互相作用且透过蒙太奇传递意义的。这样的节目敬请娱乐,但千万别指望真能在里面看到什么“电影级”的呈现。(调成影楼阿宝色真的跟胶片一点关系都没有)。
说到“表演”,就不得不提金马奖的新科状元《血观音》,这部一家母女三代的撕逼大戏一举夺下金马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惠英红)、最佳女配角(文淇)。金马史上同一部电影拿下表演类女配女主的情形并不常见,连导演杨雅喆都说自己是影后制造机。(桂纶镁就曾凭借杨雅喆导演的《女朋友.男朋友》拿下了金马奖最佳女演员)。
总体来说,《血观音》里的三位女主表演确实可圈可点,就连一同观影的法国朋友都说,她们的表演确实十分夺目(看来信念感确实是很重啊)。
惠英红的深藏不露,吴可熙的行云流水,以及文淇的少女心思。最让我惊喜的,还是她们表演上的火候,因为这种情节剧(melodrama)属性十分强烈的剧本,演员的表演十分容易失去控制,使电影成为莫名其妙的闹剧。
经过那么多年的影坛沉浮,惠英红老道的表情控制确实令人折服,在多场戏中惠英红都需要呈现极其戏剧化的转折,稍不留神就会使得观众跳戏觉得生硬,然而惠姐的眉眼、语气、动作全都跟上节奏,甚至连突然出现的粤语都和情绪的转变非常合拍。
而吴可熙饰演的棠宁则是电影里完整度最高的一个人物,她的人物情绪走向也最为清晰。吴可熙不愧是被赵德胤调教出来的演员,角色和个人特质融合得相当出色,也演绎的最容易让观众产生共情。
说到文淇,这个2016年横空出世的零零后女演员,在春夏之后让我再次看到了中国表演界的希望,非常罕见地同时入围金马最佳女主角(《嘉年华》)以及最佳女配角(《血观音》),使得这位03年出生的女演员一下子闯进了众人的视野。其实她在《嘉年华》里的女主戏份并不突出,并且更多扮演的是一个见证者角色,发挥的空间没有那么大。
而在《血观音》里,她的角色发挥空间是最大的。惠英红的棠佘月影以及吴可熙的棠宁其实人物性格相对固定,她们“无爱的未来”的命运走向十分清晰;而棠真这个年龄最小的角色,呈现出的是模糊的多种可能的开放性人物特征。
她处在青春期成长的转折点,她徘徊于闺蜜,闺蜜男友,母亲,“姐姐“以及政商界人士之间,她处在一个剧烈震荡的世界观的建立阶段。
文淇没有被这个角色吃掉,把少女敏感细腻多变的特质诠释的丝丝入扣。最为精彩的是棠真被翩翩母亲质问马跑去哪里了的一段,影片多次闪回这一关键性情节,每一次的闪回伴随着不同镜头角度和电影发展程度,文淇都有在表演里呈现细微情绪差别,棠真隐秘的内心世界也一点点被揭开。
然而美中不足的,电影中其他演员的表演很难于这三位主角在同一阶层,而这三人的表演也没有进一步呈现出强大的张力。这个原因实际并不在演员,而更多在导演。
其实与表演相比,电影的剧本和导演的场面调度离经典还有很大的差距,是影片成不了经典的一大原因就是导演能力的不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导演尝试建立自己的美学风格。
闽南语评弹,酒席,园林,服装,用光,油画,佛教观音的意象再到镜像风格摄影,闪回剪辑美不胜收,可没有建立导演风格的他无法掌控它们,使影片没有风格化的凝聚力。
要说场面调度看看《聂隐娘》就知道什么是神级水准了,侯孝贤用起强大的调度能力使得整部影片高度风格化,所有元素之间都密不可分。
调度能力的薄弱使得全片张力不足,剧本本身也并不够出众,人物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带来更大的推进。我始终觉得中国人的酒席谈天蕴含的信息量可以是极其庞大的,这不论是从《色戒》还是《一一》都可以一窥一二,而《血观音》里面的设计也是太过于直白,并且讽刺的十分没有力度。
有几场戏导演很明显的想借对话塑造人物形象,可实在是火候不够,人物立不起来。闪回的剪辑更是让影片陷入零碎的局面,两年前在香港金像奖大放异彩的《踏血寻梅》(不仅包揽了最佳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和女配角,最后还拿下最佳导演和剧本)。
同样使用了多处闪回的手法,导演翁子光运用章节性的结构方式让不同人物担任不同章节的主视角,极大的帮助了人物塑造又不至于凌乱。在我看来,《踏血寻梅》在人物塑造方面远远优于《血观音》。
《踏血寻梅》
金马奖没有把最佳导演给杨雅喆的原因大抵是其导演能力确实不够,但为什么会把最佳影片颁给《血观音》呢?
就从最近几年的最佳影片获奖来看,47届最佳影片《当爱来的时候》(台湾),48届最佳影片《赛德克巴莱》(台湾),49届最佳影片《神探亨特张》(大陆),50届最佳影片《爸妈不在家》(新加坡),51届最佳影片《推拿》(娄烨),52届最佳影片《刺客聂隐娘》(台湾),53届最佳影片《八月》(大陆),尽管台湾电影依旧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主要还是老面孔(侯孝贤,蔡明亮,张作骥),与内地香港中青年导演崭露头角的状况相比,台湾新生代导演的成绩单并不尽如人意。
《当爱来的时候》
《刺客聂隐娘》
《赛德克巴莱》
《推拿》
杨雅喆作为70后的台湾导演,从台湾的广告圈电视圈摸爬滚打再到电影圈,“血统”纯正。而在《血观音》中他展现了强大的艺术企图心,用荒诞的视觉风格讽刺台湾社会乱象。
回想《当爱来的时候》依旧聚焦私密的个人情感,《赛德克巴莱》是台湾精神用力但有些苍白的呼喊,《聂隐娘》是侯孝贤对于电影本源的一次新探索,而《血观音》可以说真正属于台湾的社会,即便硬伤明显,但依旧值得鼓励。
我们也不禁疑问,什么时候台湾才能再出现《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悲情城市》这样艺术性和社会性兼备的高峰。毕竟台湾新电影的导演们,都已经老了。
在《血观音》的宣传语上大大标注着“必修妇黑学”。女人撕逼是好看,《血观音》“妇”,没错。“黑”,没错。“学”,也没错,但就是称不上是“妇黑学”,撑死是一场女演员版本的“演员的诞生”。
作者| 小宇宙;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迷 影 帆 布 包
“ 看 电 影 看 到 死 ” 微 店 75 折
这款“Possession"迷影帆布包,是我们独立设计的原创好物,不仅适合在各大电影节使用,也适合日常出行。
这里必须说下优点:1.这个帆布包的厚度是12安,比一般的帆布包都要厚实;2.两侧的图案都是采用丝印,不易剥落;3.帆布包内侧有小口袋,方便装电影票或其他小物件。
大家可以扫下图二维码或戳“阅读原文”购买!75折优惠,72小时内发货。优先下单的影迷,会送一枚精致的I Do书签,以及卡片,送完为止。邮费涨价,买两个及以上包邮。
详情请参考:着魔!影迷必备神器,还差这款帆布包
【 近 期 热 文 】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荐片|迷颜|电影节|花园|吉光片羽
纸上马戏团|影人纪念日|鲸鱼放映室
合作投稿 | kdykds@163.com;微信 | kdyk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