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泪目!这一次,终于轮到我们仰望星空

此去经年 看电影看到死 2021-08-11


近年来,时不时就会有人提及“国产科幻电影元年”这个词,可是我们等来的,只有不了了之。当作家刘慈欣已经通过《三体》赢得全世界科幻迷的关注时,我们的科幻电影,却渐渐变成了“消耗期待”的代名词。(文末福利)



就在影迷圈里涌动的悲观情绪与日俱增之时,这部同样改编自大刘同名小说的电影《流浪地球》却以黑马姿态,突然闯进了人们的视线。从最初的普遍不被看好,到如今首映礼后的口碑爆棚,《流浪地球》以一鸣惊人的姿态带来的惊喜,着实超乎想象。



如果有人说,《流浪地球》将成为华语科幻电影领域的标杆式作品,你或许会觉得有点夸大其词。但倘若你发现这样一部特效不糊弄观众、情感不矫揉造作、剧情不浮夸幼稚的电影完全出自国人之手,你也一定会心服口服。



启航,向着星辰大海出发


用“开启了国产科幻元年”来形容《流浪地球》,恐怕并不准确。早在1938年,《六十年后上海滩》便用穿越元素开启了对国产科幻电影的探索。而在那之后的《珊瑚岛上的死光》《霹雳贝贝》《大气层消失》等虽然制作粗糙,但依然足以反映中国影人在科幻片道路上的摸索历程。



然而,比起偏向于借助科幻高概念来包裹其他类型元素的软科幻类型片,国产硬科幻类型片始终处于缺席状态。不可否认,我们仅有的几十部科幻片都局限在传统科学门类,以穿越时空、外星生物、人工智能、化学污染、物理武器等为主要表现内容,缺少对基础物理学、生物学、基因学、脑神经学等先进科学学科的拓展。



也正因此,这部实打实的硬科幻之作《流浪地球》的诞生,便真正显示出了非凡的意义。



在刘慈欣建构于科学基础上的幻想未来里,极速老化的太阳将不断膨胀,从而吞没整个地球。为了逃离这场灭顶之灾,人们建造了一万座行星发动机,驱使地球离开太阳系去寻找新的家园。




影片删繁就简,并没有为我们展现整个长达几千年的“流浪地球计划”,而将重点放在了地球在离开太阳系的加速阶段中遇到的一次危机——木星巨大的引力正在牵扯地球。



从庞大的宏观背景里截取某一段作为影片主线内容,是好莱坞大片经典的叙事手法。同样,郭帆导演大刀阔斧地对原著进行改编也是基于观众接受度的考虑。当影片有了明确的主线故事,如何讲好这个故事便是最重要的了。



影片从一开始,便带有极强的后启示录电影的特征——它为我们展现了世界末日后的地球场景。这也是整部影片给观众吃的第一颗定心丸——精良逼真的特效。



由于地表温度的剧烈下降,地球上幸存的人类必须搬去“地下城”。如果说地面上的场景布置显示出后启示录电影的废墟美学,那么地下城的置景则带有反乌托邦电影中常见的美学风格——赛博朋克。



不难看出,尽管在服化道以及布景上有借鉴好莱坞电影的影子,但这种适当地根据影片内容进行移植的做法,无疑彰显了主创的用心。与此同时,它也是对未来国产科幻片的启示——或许我们并不需要急着造出刻奇古怪的视觉效果,一步步踩在前人肩膀上更是稳扎稳打的进步方式。



梦想,人类共同的命运


碍于资源的稀缺,决定个人是否能进入地下城以求得存活希望的,是看似公平实则残酷的抽签方法。由于开头只具有背景交代功能,影片并未特别强调人类共同命运下无可奈何的生存抉择。这种不经意间流露的残酷,仿佛来自人类头顶的一声声叹息。这固然是在所难逃的困境,但依然有人选择心怀梦想。



影片中,让地球停止自传且飘离太阳系的做法,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给地球带来不可预知的各种灾难,但与此同时,人类也唯有走出太阳系,才能避免因太阳灾变而被彻底吞没。与其死守太阳系与其他行星共存亡,不如抱着看似微妙的希望,去寻找一个新的家园。这是人类的选择,为了生存,也为了文明的延续。



在浩瀚无边的宇宙里,地球显得极为渺小,更别说依附于地球生活的人类了。但不可否认,正是我们这群看似如沧海一粟的人类,会始终心怀着星辰大海的炽热梦想。即便整个“流浪地球计划”预计将持续两千五百年,即便人类早已陷入苟延残喘的境地,甚至都不一定能亲眼见证计划成功的那一天。但太空梦想家们内心的火焰,从计划启动的那一天起,就从来不曾停止过燃烧。



在影片的主线剧情里,太空站里的父亲刘培强与地面上的儿子刘启都在做同一件事——尽可能让地球挺过这一次木星危机。然而,当救援队鲜活的生命一个接一个陨落,当曾经的营救措施在巨大的灾难前无能为力时,当地球末日随着时间的倒计时一分一秒逼近时,人类共同的宿命感便油然而生。



这也是影片中最为波澜壮阔的时刻。当所有人都即将彻底放弃时,却又抱着唯一的一线生机,凝聚成一股无比强大的力量。这场悲壮的人类自救,正如刘慈欣在原著中写下的那首歌词:“我知道已被忘却,流浪的航程太长太长,但那一时刻要叫我一声啊,当东方再次出现霞光……当人类又看到了蓝天……”



在我眼里,这是国产电影极少提供的观影体验——不去营造劫后余生的庆幸或者大难不死的舒心,也不去强调拯救与被拯救的关系,而是令每个人真切地从绝境与死亡中睁开眼睛,并且依然愿意抬头仰望浩瀚的未来。



希望,个人情感的力量


尽管人类的命运被拧成一团,可对于个人来说,内心宇宙里的情感始终是放不下的芥蒂。影片副线便采取了引发观众共鸣的情感叙事方式。



在中华文化里,“家”是一个即模糊又明确的意象,“家人”更是意义非凡。当母亲过世,父亲一角空缺,被姥爷隔代抚养大的刘启,在叛逆的青春期里,自然与父亲间有难以调和的对立关系。



长久分离带来的隔阂与对美好生活的食言,造成了父子间难以逾越的高山。而这座高山,更因沟通的稀缺变得更为险峻。尽管在末日背景下,这种亲情间的矛盾显得极为微不足道。但对个体而言,这同样是内心里的世界末日。



于是,影片很聪明地将个人与人类共同体的命运彼此交织。在营救地球的主线下,埋着调和父子关系的副线,而绝望里最不能舍弃的希望,恰恰是在代际关系里的信念传承。与此同时,在绝望与希望反复碰撞的过程中,顿时生出一种生生不息、薪火相承的悲壮感。



在特效颇多的电影里,是否能将末日背景下的生离死别在绿幕前演绎得生动真实,是在情感层面能否打动观众的关键。吴孟达、吴京、屈楚萧、赵今麦,他们分别饰演的姥爷、父亲、哥哥、妹妹,是整部影片里情感缔结的核心。



在太空与冰封大地上,被巨大空间割离的父子情,以我们熟悉的方式呈现出生死关头下由叛逆到理解的关系。这种宏大环境下衬托出的情感,显得真实合理,又因绝望的逼近格外动人。



同时出于对儿子的守护,吴京的人物动机便足够充分,完成了剧情逻辑上的自洽。而这种出于私人情感的动机,也让其“以一人之力对抗AI冰冷的决策”显得极为悲壮。



屈楚萧作为多重家人关系的核心,一边从姥爷那里继承到责任的意义,无时无刻不在保护自己的妹妹。另一边在父子冷战关系里体现出符合年纪的任性与张扬,完成了对刘启这个人物鲜活的塑造。而在父子关系的缓和中,他从亲情里汲取到希望的微光,则完成了影片主题上的升华以及人物自身的心理成长。



这种人物与剧情间紧密相连的编排,配合演员到位的情感诠释,很难不戳中观众的情感软肋。因此,影片在“硬科幻”的故事外壳里,其实包裹了一颗柔软的情感心脏。



硬科幻电影鲜少为私人情感留一块地,可《星际穿越》的成功恰好证明了将亲情融入冰冷的科幻题材并无不妥,而影片《流浪地球》则将这种亲情的感染力嫁接到国人更为熟悉的父子、爷孙、兄妹关系里。



这也是为何当舆论普遍默认喜剧片才是春节档的核心标配时,一部科幻片也敢同场竞技——合家欢的电影并非只能是单纯的欢笑,也可以是用真挚的情感打动观众的作品。



将人类有温度的情感放置于残酷的自然环境前,那才是我们真正该相信的希望。



逃离,一场求生的流浪


孤独,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在影片《流浪地球》里,同样展现了一种人类共同的孤独。这种孤独感在人类放弃抵抗那一刻显得尤为强烈。同时,它也是这颗承载无数生命的星球踏上未知之旅的孤独,另一层面应了那句“在太空,没有人听得到你的尖叫”,能拯救人类未来的,唯有人类自己。这也正是“流浪地球计划”的美好初衷,选择逃离,是为了更好的求生。



末日来临,当整个地球不得不逃离曾经适宜的环境时,其体现出了当下不少年轻人的困境——逃离还是驻守。而无论每个人做出哪种选择,都是为了寻求更光明的未来。



影片主旨自然不在于探讨个人的去留问题,但相似的概念却让两者间产生了特殊联系。不得不踏上流浪之旅的地球,在未知的旅途里,无疑要承担莫大的风险。所幸,每个人都心怀着对遥远未来的希望与信念,即便命运危在旦夕,也决心奋力一搏。



这场史无前例的木星浩劫,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久违的“家国情怀”。而在小说原著中,拖着地球逃离太阳系的惊艳设定,本身便是对“家国情怀”的宏大投射,正应了刘慈欣那句“太阳死了,人还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远方,这是我们的一小步


如今的科幻片,已然成为了电影工业水准的代名词。尽管“电影工业”一词在中国尚没有完整的存在感,但不可否认总有电影人在这条路上不断摸索。尽管这些“新生儿”都走得跌跌撞撞,但所有的尝试都是值得鼓励的。因为这些电影人明白,当电影承担了文化输出的功能时,它需要成熟的工业体系为奠基石。



这也是为何我希望《流浪地球》可以脱颖而出——这部体量更为庞大、且完成度更高的电影,可以说是将国产工业电影的制作水平,又提升了一大截。更重要的是,它也为我们带来了信心——或许,我们能将更多优秀的国产科幻小说搬上大银幕。那一天,并非遥不可及。



同时,它也让我看到了资本对青年导演的信心。从擅长运用镜头调度削弱表演尴尬的韩延,到熟练运用类型叙事的路阳,青年导演的潜力急需资本来激发。尽管郭帆导演的前作并不出名,但《流浪地球》的惊艳绝对会成为其导演生涯的突破点。我也相信,他将会继续在国产科幻片的海洋上扬帆远航。



正如持续两千多年的“流浪地球计划”一般,我们当前最为稀缺的,不是资金和技术,而是信心与耐心。这是郭帆导演的一小步,这是刘慈欣作品影视化的一小步,这是“流浪地球”的一小步,却是国产科幻片的一大步。



未来的国产科幻电影,想做得更出色势必会更难,但哪怕地球逃不开太阳的吞噬,哪怕人类终究要被毁灭,我依然选择相信。这一次,轮到我们仰望星空了。



作者| 此去经年;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影  迷  福  利


请大家转发本文到朋友圈,并在文末留言,聊聊电影《流浪地球》,或者你对国产科幻片的期待。我们将根据留言质量和点赞数,送出10张《流浪地球》的电影票哦,截止至2月4日(大年三十)。




【 近 期 热 文 】


理想主义真死透了吗?他绝不相信

女魔头!天下没有她卖不出的房子

兽性的寓言!金基德为何如此癫狂

脑洞大开的改编,反转到最后一秒

十二年一轮回,疯狂的宁浩回来啦

毒舌老戏骨!论嘴炮,先活个明白

致命游戏!这才是最刺激开年黑马

第91届奥斯卡提名名单,喜忧参半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荐片|迷颜|电影节|花园|吉光片羽

纸上马戏团|影人纪念日|鲸鱼放映室

合作投稿 | kdykds@163.com;微信 | kdykd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