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硬核青春片,为何票房竟如此疲软

听林 看电影看到死 2021-08-10


看死君:四天前,有两部被影迷们期待已久的电影终于上映,一部是张猛导演时隔多年的新片《阳台上》,另一部是新导演白雪的高口碑青春片《过春天》。(文末福利)



可惜,这两部电影都没能火起来。试问,好电影、好导演、好演员的春天真的到了吗?似乎并没有那么乐观。


上映四天,《过春天》和《阳台上》的票房都远不如预期


或许有影迷会说,《阳台上》拍得如此语焉不详,难免让人失望;但曾经以《钢的琴》打动过无数影迷的张猛导演,没有人敢说他不是好导演。在这跳票一年之久的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



我们今天想力推的是另一部电影,豆瓣评分高达8.0的《过春天》。自从去年在平遥电影展获得费穆荣誉最佳影片及最佳女演员(黄尧)之后,《过春天》便被很多影迷誉为近年来最好的青春片之一。只是没想到,如此高口碑的好电影,却输在了票房上。



作者| 听林

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少女成长,跨境走私,陆港社会百态,原生家庭之痛……近日上映的电影《过春天》十分硬核,这部电影中的青春状态,真实而别致。



人流涌动的深圳与香港海关关口,是16岁女孩佩佩每天上下学的必经之路。她与闺蜜阿Jo约定在圣诞节时一起去日本看雪。少女的梦想需要钱为支撑,为此,佩佩提前踏入社会,为挣钱在每天上下学的途中走私手机。


这份危险的兼职,使她原本平静的生活越来越失控,而她的人生也似乎越来越通达。

 


平凡少女的犯罪之路

 

素色校服,利落马尾,中学时的佩佩,和大多数青春期的少女一样,上课害怕迟到,时不时与父母争吵,内心藏着自己的秘密,有着对远方的憧憬与无畏。



佩佩的父亲是香港人,住在香港。母亲是大陆人,佩佩与母亲住在深圳。佩佩拥有深圳香港双重身份,但在港读书,写繁体字。父亲能陪她吃饭,却无法和她生活,母亲说普通话,两人一个想去西班牙,一个想去日本。


灯火万千的香港没有佩佩的立足之地,安静如常的深圳家里,也安放不了佩佩梦想的生活。



生活于两个气质截然不同、充满割裂感的城市里,佩佩对身份的认知,家庭的认同,情感的寄托都处于摇摆不清的不明朗地带。青春的迷茫、执着与大胆无畏,共同在这个私密的故事里,上演了一出好戏。


片名《过春天》看似浪漫美好,实则是走私货品的水客之间的行话,意思是顺利通过海关闸口,给同伴报个平安。



佩佩的学生身份,让她在面对海关检查时,一次次顺利通过。她的“走货”能力愈加受到老大的赏识,但她也在一步步迈向危险的深渊,自己却浑然不知。


佩佩带货越来越多,一个雨夜,她不小心将手机摔碎,为修手机走入鱼龙混杂的手机城,遭人围堵,阿豪及时伸手解决。犯罪团伙老大“花姐”欲让佩佩走私枪支,阿豪极力反对,佩佩却颇有成就感。直至佩佩意欲躲过花姐,“用身体捆绑手机”,导致取保候审。



为了能多带货,阿豪在佩佩身上绑手机的片段,被誉为“最佳情欲戏”的典范。


安静得只能听到呼吸声的小屋里,红绿光线透出朦胧的梦幻感。小心翼翼贴近的两人,在胶带声的撕扯中,肢体局促不安,汗水混着荷尔蒙涌出额头。内心大乱的两人安静地做着“用身体走私手机的大事”,没有亲吻与拥抱,暧昧的情欲却满溢银幕。


暧昧“缠胶带”戏码,被誉为“最佳情欲戏”典范


这种暧昧不清,是佩佩对阿豪的情感,对家的认同,对深圳与香港的感受,更是身处青春期的女孩的悸动迷茫。

 

港深两地的暧昧气质

 

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时,评审团如此评价:“《过春天》用掷地有声的叙事突破电影边界,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语言,推动女主角在穿过香港与内地实体边境的同时,也完成了步入成年的情感跨越。”



影片采用粤语对白,描摹出许久未曾在影像中见到的香港深圳两座城市的特色。都是汇集天南地北过客的城市,香港的物资需要深圳供给,而香港更加繁华梦幻,更加国际化。两个城市在身份上,既有天然的亲切,又互为隔离。



影片《过春天》以并置手法,客观地展现两座城市,这是女孩成长后的社会背景,深深受它影响。充满淡蓝色调子的影像里,人物鲜活,节奏明快,视听语言创新有劲。


深港地铁的窗外是飞驰而过的风景,学校门口是害怕迟到奔跑前进的佩佩,大街上,佩佩与Jo赶着去参加聚会。躁动不安的青春里,佩佩不停前进,极有律动感。



影片中的香港部分多是手持摄影,手持带来的呼吸感无形加快了影片的节奏,体现出城市森林的拥挤与压迫,带动观众以第一视角感受主人公的情绪。


深圳则以静止为主,力求展现人物乏味的生活状态。这两种摄影方式既是不同城市的气质写照,也是佩佩内心世界的外化。佩佩过海关时的定格剪辑与动感音乐,则使影片有了新颖洒脱的气质。



想去日本看雪,与阿豪暧昧,和母亲吵架,找父亲求安稳,尤其是走私手机事件等等,这些叙事极大的增强了影片的可看性。一次次的事件中,安稳与不安的挣扎里,佩佩在悄然成长。



成长需要自己去体会

 

The Crossing,这是《过春天》的英文名,是“跨过”,也有着“十字路口”的意思。影片中的三位主人公,佩佩、阿Jo、阿豪,也都获得了各自的成长。阿豪的重情义,阿Jo的敏感,佩佩父亲的无奈、母亲的麻木,花姐的能干世故,这些鲜活立体的配角成为影片的一大特点。


影片最开始,佩佩想攒钱,不得不去餐馆打工,而Jo富有的家庭则给了她充足的经济来源。阿豪是佩佩闺蜜Jo的男友,他领着佩佩入门,两人共事的过程中,也慢慢产生出超越友谊的暧昧朦胧的情感。



随着阿豪从喜欢阿Jo到佩佩,两个女孩开始逐渐撕开了面具后的另一面。阿Jo的家里父母更爱弟弟,而佩佩的父母关系并不正常,厮打在一起的两人从互相约定去日本看雪,走到了剑拔弩张的境地。


在走私货物被警察发现、闺蜜阿Jo离自己远去、与阿豪暧昧又分开、母亲去西班牙的梦想破灭、嫌弃又理解母亲的这些过程中,佩佩逐渐从困顿中走出,仿佛一切变得清晰而明朗,她终于明白了成长必须由自己承担。



以美好开端的愿景,结尾却不尽如人意。失意时,往往更能反思自己的行为,珍惜已有的一切。佩佩家里发生的变故,逼着她重新却审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并悄然走进残酷的成人世界。


原来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易,我们既渴望别人给予温暖,却也忍受着他人带来的各种伤害。就如同被困在鱼缸里的鲨鱼一样,看似舒适却没有自由。我们走向成长的路,难两全,得靠自己。



没有伤春悲秋式的个人情绪展现,不矫揉不造作,《过春天》以严肃真实的态度关照着现实社会,在青春片的类型里还融合了犯罪元素。导演白雪两年多的实地调研,也为影片增加了社会学的文本价值意义。

 


阿豪曾带着佩佩爬上山顶俯瞰香港,无畏的高喊:I’m the king of Hong Kong。后来,佩佩带着母亲也爬到山顶。这个承载着无数人梦想的繁华之城,被雾气笼罩,真实的存在着。母亲感慨:这就是香港啊。



究竟香港是什么样子?佩佩母女两人以他者的身份,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明白了生活的本质后,依然选择继续前行,无疑更有力量。


片尾,佩佩将养在水缸中的鲨鱼,放归大海,她选择了与自己和解。这段日子,让她度过了青春,经历了成长。那么,你的成长又是在哪个瞬间呢?

 


作者| 听林;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影  迷  福  利


请大家转发本文到朋友圈,并在文末留言,聊聊《过春天》这部电影。我们将根据留言质量和点赞数,送出两张腾讯视频VIP会员卡。




【 近 期 热 文 】


新西兰枪击:恐怖主义是人类公敌

这位日本导演,重新定义爱情电影

这10首古典名曲,是导演们的挚爱

追夏目友人帐这十年,像一场奇遇

抖S、治愈男 ,他就是变色龙演员

惊奇队长能打败灭霸吗?拭目以待

戛纳预测! 这66部能入围的有多少

揭秘!绿皮书的真实度到底有多高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荐片|迷颜|电影节|花园|吉光片羽

纸上马戏团|影人纪念日|鲸鱼放映室

合作投稿 | kdykds@163.com;微信 | kdykd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