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兰并非江郎才尽,他只是更需要沉淀
看死君:在奉俊昊赢得金棕榈大奖的掌声中,第72届戛纳电影节终于告一段落;但对于国内的影迷们而言,等待电影的日子才刚刚开始。趁着热度不减,我们这几天依然会持续跟大家分享今年戛纳的热门片。
今天还是想聊聊备受争议的泽维尔·多兰。这场争议始于《只是世界尽头》,然后是《约翰·多诺万的死与生》,再到这部《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曾经被认定为“天才导演”的多兰,似乎深深陷入了“坏口碑”的魔咒。他该如何走出这场困局呢?他的电影之路究竟还能走多远?
作者| 蓝詹
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这几年一直保持出片效率的泽维尔·多兰,时隔三年回归戛纳主竞赛,依然带来一部同性题材的《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
这部电影与我的预期不尽然相同,看完后的感受可以说非常复杂。依然能够看到的,是多兰远超于同龄人的才华,以及他电影里透出的独属于青春的头脑发热。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多兰向大师之路进发的坚持不懈,与因为年少成名备受瞩目、而不得不努力保持成绩的压力。
这两股劲拧在一起,最终使得多兰在他不擅长的方面用力过度且没有达标,而原本可以做得很好的地方也没能保持水准。
总而言之,多兰太努力了。他太想证明自己是会拍电影的,是有大师潜力的,是懂艺术电影的技术的。所以他求繁去简,把这部电影拍成了一个连故事都没讲到位的四不像。
电影《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是一部简单的爱情片,讲述两位男主人公因为拍电影短片演吻戏,从而坠入爱河的故事。
有趣的是,这个吻并没有引发一个连贯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爱情线路。多兰转身去讲了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各自的人生。
Gabriel D'Almeida Freitas饰演的马蒂亚斯是一位刚刚找到工作、事业正待起步的青年。多兰饰演的马克西姆则和一起母亲生活,为支撑家庭付出许多,但却得不到母亲的尊重与爱。
某种程度上,《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是对《我杀了我妈妈》的重复,即那种夹带暴力的、大吵大闹的亲子关系。影片中,马克西姆与母亲从未有过一次和平落幕的谈话。这样的剧情设定,与《我杀了我妈妈》如出一辙。
只不过《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里的亲子矛盾并不关键,甚至对剧情毫无助推作用。如果把这个矛盾拿掉,随意换一个别的,依然能够使马蒂亚斯这个角色展现出脆弱又渴爱的一面。
多兰演得很好,具有少年感的细微表情,和朋友们嬉笑吵闹时的朝气蓬勃,与母亲吵架时的歇斯底里,以及事后独自舔伤口时的脆弱迷离,都被他诠释得非常精准。有鉴于今年戛纳的片子很少有非常突出的男主戏,多兰其实也是强有力的影帝竞争者。当然,班德拉斯自然是呼声最高的。
遗憾的是,多兰显然不会写别的矛盾,所以由他自己出演的角色,他只能演最擅长的有mother problem的孩子。换言之,马克西姆这个角色的内核,并不是恋爱中的青年,至少和“妈妈的孩子”这个身份有同等的重要性。
没有mother problem的马蒂亚斯就单薄多了。这个角色比较模版化,是个事业刚刚起步的青年,总是和不同的人吃饭聊天,总是走心或不走心地和工作中认识的人交谈着。影片中有个角色与马蒂亚斯从见面吃饭到谈及婚姻,直到最后一次出现时马蒂亚斯才问出他的名字来。
可惜,演员的表演上,或许是因为角色比较扁平,所以发挥空间很小的缘故,我甚至在看电影过后不太记得他的长相。
与描述马克西姆一样,多兰同样想要制造马蒂亚斯的漂泊不定、不安全感,好让他们的相爱更多一点除那一吻带来的情欲以外的东西。但这个人物的背景制造得很粗糙,有一种连篇累牍的废话感。这并不是很高级的表达。
整部电影不太高级的还有制作。多兰做出了一个丢西瓜捡芝麻的选择,即像艺术大师那样拍艺术电影,注重摄影、剪辑这样的硬技术,试图加强制作。可是要知道,技术服务于电影文本,连故事都讲不好,技术做得再好也只是空有皮囊。
电影的缺点很明显,不恰当的剪辑与摄影出现数次,情绪上不来就一股脑放音乐,以舒伯特为代表的古典音乐轮番上阵,生怕让人觉得自己肚子里没有墨水。
多兰是不是有才华的?他当然很有才华,甚至可以说是天才导演了,曾经拍出过《我杀了我妈妈》和《双面劳伦斯》就足够证明这一点。他也不是不可能成为像肯·洛奇、阿莫多瓦那样的大师级导演,我们都知道他未来可期。
他的问题在于太急功近利,生怕这个“少年天才”的名头因为年龄渐长而黯然失色,他便会被慢慢遗忘,便会成为大家眼中的那个“曾经红过的人”。
其实多兰没必要这么缺乏安全感。《马蒂亚斯与马克西姆》并非没有闪光点,比如靠近尾声的吻以及结尾的哭戏,都拍得非常感人。可见,如果他能简简单单地讲一个因为一个吻而开始的爱情故事,本身就够美好了。
这部电影最理想的情况是,多兰像《我杀了我妈妈》时期那样讲述自己,大胆剖析,坦诚相待。观众不需要花太大力气,只要专心看电影就能感受他的爱,他的痛,他的青春与脆弱,并明白为什么那些都很美好。
童年不再没关系,多兰青春正当年,恋爱正是最好的时候。他细腻敏感又脆弱,无所顾忌敞开去爱,就是最好的电影题材。
然而现状如是,着实令人可惜。多兰想要证明自己很厉害的虚荣心如此之强。欲求拍出精致与内涵,却拍出了笨拙与浅薄。
我对多兰依然抱有很大的希望。保持灵性,保护好心,未来他会越拍越好。现在他就是需要时间与沉淀。或许等他老的时候,即便技术做得极佳也会在电影中隐去。
毕竟,谁会在意阿莫多瓦的《痛苦与荣耀》有多少技术?即便制作上没有前作突出,即便摄影打光美术留白剪辑都不够华丽,那又如何?观众照样感动得痛哭流涕。
多兰当然也有可能拍出大师级电影,但那不是现在。他现在最需要长大一些、成熟一些,而时间会成为一种历练。他现在最需要明白的便是这一点。
作者| 蓝詹;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 近 期 热 文 】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荐片|迷颜|电影节|花园|吉光片羽
纸上马戏团|影人纪念日|鲸鱼放映室
合作投稿 | kdykds@163.com;微信 | kdyk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