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回路清奇的导演,才能拍出这种荒诞喜剧
看死君:第二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纵观今年的竞赛及展映片,不仅有万众瞩目的世界首映,也有历久弥新的影史经典,各种“口味”任你挑选。
于佩尔领衔的“金椰奖”竞赛评委阵容
日本导演周防正行的新作《默片解说员》可以说是本届电影节的爆款之一,堪称“日本版《天堂电影院》”;而且比日本上映还要早一周,简直是国内影迷的福利。
《默片解说员》
由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和菲丽希缇·琼斯主演的《热气球飞行家》同样收获不少关注,影片中的高空探险令人心醉神往。
《热气球飞行家》
此外,还有黑泽清的《旅途的结束,世界的开始》、波蓝波宇的《戈梅拉岛》、布鲁诺·杜蒙的《贞德》、布里兰特·曼多萨的《棉兰老岛》、希亚·拉博夫主演的《宝贝男孩》,以及松田龙平与绫野刚主演的《影里》等新片,都在此跟影迷见面。
《戈梅拉岛》
《宝贝男孩》
《影里》
而华语片方面,则有《气球》《拉姆与嘎贝》《无名狂》《少年与海》《诗人》《误杀》等热门华语新片,为整个电影节增添了不少鲜活的气息。
《气球》
《诗人》
《少年与海》
纵观这届电影节中的展映片,带有“光环”的作品不在少数。比如我们今天要聊的,法国导演昆汀·杜皮约的新作《鹿皮》,便是其中备受瞩目的一部。
本片曾于五月份入围戛纳导演双周单元,如今终于赶在年底之前与中国观众见面。除了海南电影节之外,它也是今年欧盟影展中的重头戏。
作者| 猪事丁
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早在年初,法国《电影手册》就已经预言,《鹿皮》将是2019年最受期待的影片之一。果不其然,在五月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上,影片《鹿皮》凭借其短小精悍的体裁,博得不少影迷的关注。作为“导演双周单元”的入围影片,《鹿皮》的cult基底也着实符合这一单元的一贯风格。
影片由法国导演昆汀·杜皮约创作,从导演、剪辑、摄影到配乐都由他自己一手包办。相比起他在法国电子音乐界的地位,杜皮约导演却总是自称只是一名兼职导演。
昆汀·杜皮约
继前作《在警局!》入选手册年度期待之作后,连续第二年被手册看好。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从近年的作品来看,无疑还处于创作旺盛期,值得长线关注。
《在警局!》
新作《鹿皮》延续了昆汀·杜皮约以往的风格;在思维暴走的状态下,他再次创作出一部极具恶作剧气质的荒诞喜剧。
影片中的画面依旧有着昆汀·杜皮约以往作品所展现的那种褪色感,并以男主乔治拍摄的戏中戏展开叙事。男主人公乔治是典型的“三失”油腻中年,失业、失金、失婚。
百无聊赖之下,他驱车来到阿尔卑斯山的一个小村庄,花大价钱买了一件夹克。卖夹克的老头见钓到了大鱼,一高兴就把手头的那台摄像机也给了他。
乔治借着手中的这台摄像机,诓骗小镇的酒保丹妮斯来给自己当助手,谎称自己是一个制作伪纪录片的艺术家。而他的真实目的其实是收购更多的皮外套,让自己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穿皮外套的人。
对,你没看错,全片的基调都架构在荒诞的非理性逻辑上。
影片《鹿皮》的古怪之处在于,它看似只是非常简单的线性叙事,却极具迷惑性。这种带有半理性半戏谑的超现实喜剧近年来并不少见,如《比利时国王》《超新约全书》等等,都纷纷脑洞大开,一本正经地天马行空,但听起来又好像特别在理。
《比利时国王》
《超新约全书》
这同时也为乔治的荒谬铺垫了充足的合理性。当乔治打开家中的衣橱时,都是千篇一律的商务衬衫和套装。显然,乔治就跟千千万万在社会中打拼到老也毫无建树的“螺丝钉”一样,属于即便在路上偶遇也得想半天才能被说出名字的那种人。
对于这样的人而言,没钱、失业、老婆离开,这无疑是人生中的致命打击。而当乔治逃离现实生活,在小镇买到那件鹿皮夹克后,其体内的cult元素才完全被激发出来。在乔治切断与自己过去的联系,披上鹿皮夹克的那一刻,则意味着一次前所未有的自由选择。
如同果戈里的小说《外套》一般,鹿皮夹克事实上是人物在失控心理状态下的精神投射。乔治穿着鹿皮夹克,面对镜子说道:“带劲,看我的杀手范儿。”从此,他便开始了对着外套自言自语的生活。而影片在堆砌大量笑点的同时,也透出一股难以察觉的冷峻。
乔治的执着在于拥有一件外套,但终究还是无法驱逐身上的冷。他所不知道的是,这股寒冷并不是存在于环境中,而是深埋在他的心里。
与《狗牙》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的作品相似的是,杜皮约也是在一个非典型的社会空间中开辟出封闭式的地域,让人物的偏执在这个独立的隔绝的状态中发酵。乔治就像一个永远吃不饱的饿死鬼,不停地寻找更多的“鹿皮夹克”。
如果说,杜皮约仅仅是用《鹿皮》去探讨现代人的空虚性,那就实在是显得平庸了。杜皮约其实是以其在剧作上一贯的顽皮感,用大量诙谐逗趣的情节,去冲淡原本严肃的讨论语调。
当影片逐渐转向暴力时,他仍然能够将黑色幽默建立在现实意义上,这种感觉就像认真地听精神病患者在理性地谈理想。
而尤为特别的是,《鹿皮》身上不仅带有美式电影的叙事高效性,也具备着法国导演惯有的深度,两者的融合产生出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
杜皮约在采访中曾经谈到,影片最开始的框架是他在美国拍电影时的一个构想,后来回到法国后,他从人物上将角色特性做得更有深度,这似乎是法语语境才能激发出的创作本能。
创作上的混搭风,很难看出杜皮约特别明显的偏好。荒诞戏剧、B级片元素、法国电影气息等等,就像杜皮约的正职电子音乐创作一样,彼此杂糅却毫不违和。
而在他看来,一部简单的喜剧,其最大的功能就是让人们发笑。当前一分钟的紧张气氛将观众的注意力收紧后,到下一分钟人们又笑了。在节奏上而言,影片《鹿皮》便始终保持着这样一紧一松的步调。
杜皮约将各种元素以戏谑的方式混搭在一起时,由始至终都保持着语调上的轻快愉悦。他尽量在影像上“去哲学化”,由此却反而产生出一种老式录像厅电影的喜感。
诚如“此昆汀”调侃“彼昆汀”时说的,如果将《低俗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四平八稳地拍出来,会有什么效果呢?那就该成“烂俗小说”了。
作者| 猪事丁;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 近 期 热 文 】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荐片|迷颜|电影节|花园|吉光片羽
纸上马戏团|影人纪念日|鲸鱼放映室
合作投稿 | kdykds@163.com;微信 | kdyk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