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前金棕榈得主新作,真爆款还是假高潮?

蓝詹 看电影看到死 2022-09-10


睽违戛纳五年,前金棕榈得主鲁本·奥斯特伦德携新作《无限悲情》重返主竞赛单元。前作《方形》曾是他首度入围戛纳主竞赛,在评价两极的争议中一举拿下最高奖


电影《无限悲情》剧组亮相戛纳红毯


2017年,鲁本·奥斯特伦德曾凭借《方形》拿下金棕榈大奖


尽管观众们对于他作品中的戏谑与冒犯感受不一,但当年那部《方形》的话题度,确实为这位年轻的瑞典导演带来过世界性声誉。对他过去作品并不了解的观众,自然会因为金棕榈的盛名而对他充满好奇。


电影《方形》


影片《无限悲情》沿袭了鲁本·奥斯特伦德导演一贯的幽默讽刺风格,在不断变换的场景里,无休止地拿角色开涮。整部影片从模特情侣卡尔和丫丫开始,他们在时尚行业摸爬滚打的同时,也在不断探寻两人之间的关系和界限。



随后,他们受邀到一艘豪华游艇上度假,同船的游客不乏罗斯寡头英国军火商这样的权贵,船长则是一位酗酒又特立独行、喜欢引用马克思主义的船长。


在经历过一场灾难性的暴风雨之后,卡尔和丫丫以及少数幸存者流落到一座荒无人烟的岛屿上。幸得拥有野外生存技能的菲佣的帮助,他们便开始了荒岛生存。



影片《无限悲情》三个主场景,时尚圈、游艇和荒岛,让故事线有了界限清晰的三个章节。


在描绘时尚圈的第一幕,观众本以为影片的主旨是对纸醉金迷的猛烈炮轰。然而,场景很快被搬到一艘载满富豪的豪华游艇上。正当你以为这是从另一个圈子对虚荣进行变相的抨击时,游艇却突然遭遇风浪,乘客们富有而体面的形象瞬间被吹打地荡然无存。



流落荒岛之后,那些习惯于被佣人服侍的娇贵富人们,由此便陷入必须臣服于菲佣的境地。而曾经处在社会底层的外国劳工翻身做主,权力被翻转和玩弄。


这三个篇章如果独立来看,第一幕和第三幕所讽刺的是时尚圈的捧高踩低、权贵的无能、社会底层自身的奴性,以及贫贱者一朝翻身的得意。



最出彩的戏主要都集中在第二幕。在此,鲁本·奥斯特伦德将游艇上的几乎所有角色都彻底讽刺了个遍:富人纡尊降贵惺惺作态、男人说一套做一套、女人爱慕虚荣自甘堕落、不学无术之人附庸风雅……


任何凡是出现在影片中的人物,都被导演找到了各种可嘲讽的黑点。尤其当暴风雨来临时,富人们被不断摇摆的邮轮晃得狼狈不堪,晕船、呕吐、撒酒疯,可谓丑态百出。整个场面一度被推向混乱的极端,也带来了最密集的笑点。



然而,尽管整部电影的嘲讽非常大胆直白,戏谑的力量也非常显而易见;但仔细推敲,本片更像是奥斯特伦德根据“讽刺富人穷人男人女人所有人”的话题写的段子合集。


在我看来,没有任何一处讽刺拥有足以推敲的深度。尤其是荒岛戏,虽不乏令人捧腹的段落,却毫无新鲜亮眼可言。



放眼中外,荒岛生存题材的电影早已屡见不鲜。比如《一出好戏》,虽然叙事上略显滞重呆板,剧作上对权力倒换则有着精细处理;比如去年小火的《老去》,拥有个性十足的角色,动机和行为都很符合他们的性格和逻辑再比如《荒岛余生》,则细致地讲述了对自然一无所知的城市人如何在荒岛上“进化”为鲁滨逊。



而影片《无限悲情》中南海既没有性格突出的人物,也没有对权力的颠倒多做阐述,生存技能的进步更是潦草带过。剧作上从进入荒岛后就开始偷懒,以幽默来掩盖内在的匮乏。


除此之外,奥斯特伦德也没有将第二幕稍有努力的人物刻画继续下去,而是将一些他想嘲讽的特质堆在人物身上。在我看来,几乎所有角色都没有展现出完整的性格,也没有在剧情的发展中被赋予不可替代性。



伍迪·哈里森扮演的船长也许是唯一的例外。尽管出场时间最短,但在那场游艇闹剧里真正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当然也要归功于伍迪·哈里森润物细无声的传神演技。而其他配角的刻画大多简单粗暴,尤其是最后一幕站到权力顶峰的菲佣,在第二幕根本毫无铺垫。


电影《无限悲情》首支片段

依靠絮叨的台词和胡闹的情节提供包袱,自然很容易达成喜剧效果。纵观全片,导演不断甩出高潮,不断让观众爽。然而这种“观众要什么,我就给什么”的剧作,跟奥斯特伦德的前作《方形》志在挑衅观众的出发点完全相反。


也许鲁本·奥斯特伦德非常在意此前经历的毁誉参半,所以这次要不断地讨好观众,给观众们制造各种兴奋点。


然而,两个半小时的连续高潮下来,最终却几乎剩不下什么余味。就算剪辑、摄影、配乐再如何考究,还终究难掩花瓶肚中空:马克思主义一笔带过,马斯洛需求层次也只在最低三层里来回转换。嘲笑了身份,却回避人性。



影片《无限悲情》所涉及的全部话题都肤浅异常,没有从任何维度对它提到的社会话题和哲学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刁钻晦涩的讽刺消失的同时,也一并带走了深度,只有浅尝辄止的机关枪扫射。



纵然《无限悲情》拥有着大爆的形态,媒体场也非常慷慨地给予了爆裂的掌声。但它归根究底只是大爆笑作品而已,跟往届戛纳爆款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果说《方形》尝试以讽刺进行严肃探讨,《无限悲情》则连尝试的姿态都没有。它真诚地想逗大家开心,却没有交流的欲望。



而从《无限悲情》首映的时间点来看,戛纳过去几天的主竞赛作品大多不温不火,多数影片的叙事手法都偏沉稳,没有出现让大家一致好评或差评的作品,就很难持续讨论的热度。如今终于出现一部能让大家哄堂大笑的电影,观众们自然要报以热烈的掌声。



然而,作为前金棕榈的得主的奥斯特伦德,真的只做到这样就够了吗?在我看来,作品深度与观众喜好的平衡,他依然掌握得不够精确。



以下是@陀螺电影 组织的华语媒体场刊评分表。目前,本届主竞赛单元已有8部电影完成戛纳首映。评分最高的是两位前金棕榈得主的新作,鲁本·奥斯特伦德的《无限悲情》和克里斯蒂安·蒙吉的《R.M.N》,都是3.0分,位列第一。



作者| 蓝詹;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魔 灯 对 话

当下最火爆的电影话题,一个是正在举办中的第75届戛纳电影节,另一个就是闹得沸沸扬扬的约翰尼·德普离婚案。在此特别推出四期魔灯对话,来聊聊这两个热门话题!


魔灯对话:戛纳电影节专题

【 电影艺术应该被政治干预吗 】


魔灯对话:戛纳电影节专题
【 本届戛纳评审团主席够格吗 】


魔灯对话:约翰·尼德普专题

【 处于风暴中的约翰尼·德普 】


魔灯对话:约翰·尼德普专题

【 被外貌和才华耽误的好演员? 】




【 近 期 热 文 】


这绝对不仅仅是性少数群体的节日
张曼玉息影18年,终于有人挑战她
梦幻联动:Pink Floyd遇上李商隐
用科幻致敬小津安二郎,余味无穷
移民挽歌!他乡永远都成不了故乡
这部23+大尺度,有封神的可能吗
二线英雄跻身一线,需要如何努力
戛纳电影节,汤唯新片冲进主竞赛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陆上观影团,一个无风不起浪的电影俱乐部

在 陆 上 ,我 们 一 起 看 电 影


合作投稿 | kdykds@163.com;微信 | kdykd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