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法学要目 | 法宝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已加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数据库,请登录www.pkulaw.com查看期刊全文。“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已收录181种期刊,其中核心期刊70种,非核心期刊52种,集刊53种,英文期刊6种。截止2019年1月31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共收录了77760位作者的224993篇文章。诚挚邀请更多法学期刊入驻“北大法宝”,广泛传播,服务社会,共塑品牌。

联系邮箱:journal@chinalawinfo.com。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法学要目


【法学研究】

在秋菊的“说法”与国家法之间

——一种正式法律制度的解释

夏纪森;张书克(64)

道德困境与法律中立

——再论“罗伊诉韦德案”及实践检讨

陈忠林;周芸野(70)

风险社会与刑法解释观研究

赵运锋(77)

违法性认识的本土化

石经海;吴永辉(85)

对共享经济背景下使用窃盗问题的反思

——以英美法财产犯罪为视角

马松建;徐楠(94)

【法学研究】


1.在秋菊的“说法”与国家法之间

——一种正式法律制度的解释


作者:夏纪森;张书克(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北京莫少平律师事务所)


内容提要:正式法律制度能够提供秋菊讨要的“说法”。秋菊所谓的“说法”,体现了她对自身权利的理解和维护,这种权利观与现代意义上的权利观只是程度上的不同,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这种“说法”与国家正式法律制度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并不存在,主要是因为人的因素,而不是因为制度,由于没有适时地把生活用语转换成法律术语,法律机器识别不了,才没有产生出想要的结果。村长身上所体现的只要“因公”就可以为所欲为的权力观,是实现法治中国的极大障碍。


关键词:权利;行政指导;行政调解;行政裁决


2.道德困境与法律中立

——再论“罗伊诉韦德案”及实践检讨


作者:陈忠林;周芸野(重庆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自由主义的法律中立说认为国家应该坚持价值中立,保护公民的自由选择权,人们的道德观念不应该体现在法律层面上,社群主义对此提出了强烈的反对,他们认为在一个民主国家,法律应该并且也不得不放弃其中立性的原则,道德观念反映实质上是必然存在于法律之中的。双方在此问题上以“罗伊诉韦德案”为研究范本,对于在该案的司法过程中是否且应否坚持中立原则展开了激烈争论。我国在堕胎入刑的问题上同样面临着艰难的立法选择,在立法环节中均存在着不尽相同的道德观念,实践中难以坚持价值中立。


关键词:法律中立说;社群主义;道德强制;堕胎罪


3.风险社会与刑法解释观研究


作者:赵运锋(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


内容提要:随着风险社会概念的盛行,风险刑法理论也越来越得到国内学者的支持。分析我国社会性质,在社会形态、风险来源及研究范式与西方社会存在显著区别,不宜对西方社会学中的风险社会理论持拿来主义态度。在社会属性、风险性质和刑法理论等层面上,并没有为风险刑法提供充足的社会基础与理论支持,分析我国近年来的刑法修正案,风险刑法理论在刑事立法层面上的影响也较为有限。在风险高发的压缩性社会形态下,刑法解释应采取相对克制的姿态,认真遵循刑事立法的精神,充分体现沟通协商的态度。


关键词:风险社会;风险刑法;刑法修正案;刑法解释


4.违法性认识的本土化


作者:石经海;吴永辉(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违法性认识是各国刑法都会面临的理论难题和实践难题,在我国径行引入德日刑法的故意说和责任说存在规范依据和基础理论上的本土化障碍。立足于我国《刑法》第13条、第14条的规定和实质的犯罪故意、事实—价值一元式的犯罪构成体系,可以将我国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认识解读为实质的违法性认识,即行为人对自身行为违反国家基本法秩序的认识。在违法性认识的适用上,应当采用以一般人的认识为原则、个别人的认识为例外的适用标准。对违法性认识错误应当分类适用不同的规则,在因规范构成要件要素和行政犯引发的违法性认识错误的场合,可以转化为事实认识错误来处理。围绕违法性认识展开的争论是我国刑法知识转型的一个缩影,而使其本土化才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违法性认识;实质故意;本土化;认识错误


5.对共享经济背景下使用窃盗问题的反思

——以英美法财产犯罪为视角


作者:马松建;徐楠(郑州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刑法受到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影响,其中一个直接的反映就是概念上的财产和财产犯罪的联动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一样的样态。现代共享经济模式并没有对私有财产制度形成挑战。在共享经济视角下反观盗窃罪,特别是暂时剥夺他人对于财产支配权的使用盗窃情形是否具有相同的刑法意义,以及在相较于使用价值更为注重交换价值环境下,是否要将暂时剥夺他人对于财产的持有或利用行为入罪,都值得深层次思考。对盗窃罪保护法益之争和盗窃罪的保护界限的判断都必须依据刑法目的来进行,在当前刑法没有明确将使用盗窃纳入盗窃罪的前提下,实践中不宜将使用盗窃取得的利益扩张解释进对盗窃罪中财物的解释,成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参与共有资源的权利”将是未来最根本的财产权,但从历史进程来看,人类社会还没有完成从“所有权”向“取用权”的转型,故将使用盗窃入罪尚非其时。


关键词:英美法财产犯罪;使用盗窃;非法占有目的;共享经济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34年,是全国较早创办的高校学报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嵇文甫、高亨、冯友兰、姜亮夫、张邃青、任访秋等著名教授都是该刊的作者。《河南大学学报》拥有良好的学术品牌和学术影响。1999、2002、2006年,被评为 “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连年被评为“河南省社会科学二十佳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2004年,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2008年,再度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同年,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10年,正式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10年,被评为“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

往期精彩回顾

百万法律人都在用的北大法宝详细介绍!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法学要目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法学要目 

欢迎扫码获取法宝介绍和试用



更多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