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2020年第5期要目
《知识产权》已加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数据库,请登录www.pkulaw.com查看期刊全文。“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已收录222家期刊,其中核心期刊95家,非核心期刊56家,集刊62家,英文期刊9家。截止2020年5月31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共收录了86904位作者的243574篇文章。诚挚邀请更多法学期刊入驻“北大法宝”,广泛传播,服务社会,共塑品牌。联系邮箱:journal@chinalawinfo.com。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知识产权》2020年第5期要目
【学术研究】
1.民法典编纂背景下的知识产权法体系化路径
郭禾;张新锋(3)
2.论“署名权”应改为“保护作者身份权”
陶鑫良(15)
3.视听作品画面与内容的二分思路
崔国斌(22)
【专题评述】
《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专题之五
4.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的制度构建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课题组(40)
5.我国商标侵权适用法定赔偿的新思考
——基于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5—2019年判决的分析
胡海容;王世港(55)
【百家争鸣】
6.技术类民事案件适用先行判决的正当性思辨与规则构建
罗素云(66)
7.民刑交叉视角下的假冒注册商标罪客观要件研究
郑志(74)
【实践探讨】
8.专利权出资及其在国有单位适用的特殊性研究
朱晓娟;赵勇(81)
【国际前沿】
9.论美国专利保护客体判断的两步法
李永红(89)
【学术研究】
1.民法典编纂背景下的知识产权法体系化路径
作者:郭禾;张新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
内容提要:法典化是立法者将现行私法规范以综合和科学的方法加以体系化重构,以实现法的现代性和体系性。民法典和知识产权单行法同源于启蒙现代性,知识产权对于主体性的价值不亚于其他私权。古典民法典与知识产权失之交臂有三个原因:古典民法典的首要任务是整理旧制度;专利发明和作品与人的主体人格紧密联系;专利权和版权的特许权烙印使其受到质疑。WTO时代的半数民法典包含知识产权篇章的原因是:民法典强调主体性的实现和保障;个人劳动和智力成果财富成为个人自由的物质保障;民法典需要构建多元、开放和便于实现的财产权利体系。我国知识产权法的体系化有三条可能路径:第一是将其从价值和规范两个层面全面融入民法典,次优路径是将其作为民事特别法融入民法典价值判断体系,知识产权专门法典的尝试面临一些挑战。
关键词:民法典;知识产权;现代性;体系化
2.论“署名权”应改为“保护作者身份权”
作者:陶鑫良(大连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内容提要: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中规定的"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与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草案送审稿中曾拟定的"署名权,即决定是否表明作者身份以及如何表明作者身份的权利"的表述,都以偏概全,名不副实。其实署名权是表明作者身份权的下位概念,表明作者身份权又是保护作者身份权的下位概念。建议在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中,将"署名权"改为"主张作者身份和反对损害作者身份的权利"的保护作者身份权。我国著作权法中的著作人身权应当由保护作者身份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与发表权共同构成。
关键词:署名权;表明作者身份权;保护作者身份权;著作人身权
3.视听作品画面与内容的二分思路
作者:崔国斌(清华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在现行著作权法下,视听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是否或如何覆盖非连续画面内容,并不十分清楚。实务中,如何看待视听作品所含内容对视听作品独创性和权利归属的影响,也一直存在争议。决策者应当接受画面与内容二分思路指引,消除视听作品著作权规则的模糊性。在二分思路下,视听作品独创性体现在画面制作的三个环节,即过程事件的可视化、连续画面的拍摄和后期制作环节。视听作品著作权保护限于连续画面本身。非画面内容应按照传统作品类型分别予以保护。内容贡献者如果没有参与上述任一画面制作环节,则没有对视听作品的独创性做出贡献,也不影响视听作品的权利归属。二分思路可以很好地解释复杂的网络游戏画面著作权争议,展现了宽广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视听作品;独创性;版权归属;二分思路;网络游戏
【专题评述】
《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专题之五
4.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的制度构建
作者: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课题组(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
内容提要:我国《商标法》2013年第三次修改时首次在知识产权领域引入惩罚性赔偿责任。实证分析表明,惩罚性赔偿在商标侵权诉讼中适用甚少且适用不规范的问题突出,未能充分发挥其遏制侵权行为的预期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存在适用条件不明确、赔偿基数难确定、程序保障不充分等问题。为规范适用,充分发挥惩罚性赔偿的作用,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其制度构建:一是强化程序保障;二是明确适用条件;三是完善赔偿数额的计算;四是厘清惩罚性赔偿与法定赔偿的关系。
关键词: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恶意;情节严重;证明标准;赔偿基数;赔偿系数
5.我国商标侵权适用法定赔偿的新思考
——基于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5—2019年判决的分析
作者:胡海容;王世港(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重庆理工大学"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研究院)
内容提要:法定赔偿是我国商标侵权损害赔偿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5年来的司法实践表明:法定赔偿适用的比例畸高,法定赔偿判赔数额和支持率呈现不稳定的趋势,法定赔偿的考量因素体系也正在形成。但是这仍然无法改变法定赔偿存在偏离末位救济的立法初衷、部分背离补偿性赔偿的功能以及缺乏较为一致的适用规则等问题的现状。基于此,应对我国商标侵权法定赔偿进行新设计。法定赔偿应成为与实际损失、侵权获利、许可费的倍数并行的损害赔偿计算方式,同时取消"难以确定"这一适用条件,明确计算过程,还应结合商标侵权的特殊性建立考量因素体系并优化证据规则。
关键词:商标侵权;法定赔偿;损害赔偿计算;考量因素
【百家争鸣】
6.技术类民事案件适用先行判决的正当性思辨与规则构建
作者:罗素云(清华大学法学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
内容提要:先行判决,又称"部分判决",是与全部终局判决相对应的概念,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审理清楚的部分事实和部分请求作出的判决。在技术类民事案件中适用先行判决,符合技术类案件的内在审判规律,可以及时保护权利人的利益,有效提升知识产权审判效率,是程序上的一次审理机制创新。文章对我国司法实务中适用先行判决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进行统计,针对司法实践中呈现的问题,提出需要明确先行判决的适用条件,构建二元启动模式,避免剩余标的处理方式的异化,在具体操作层面作出精细化设计,并借鉴英美法系的禁令制度,在同案中处理好先行判决与行为保全的关系。
关键词:先行判决;部分判决;技术类民事案件;行为保全
7.民刑交叉视角下的假冒注册商标罪客观要件研究
作者:郑志(贵州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地方实践高端智库)
内容提要:假冒注册商标罪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与商标假冒侵权的构成存在交叉,有必要在犯罪客观要件构成的判断中吸收商标假冒侵权的判断标准。商标许可的存在应以合意说为标准,服务商标也应纳入刑法保护,相同商标是视觉上基本无差别的商标。同一种商品的判断以《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表》《类似商品和服务区分表》为参考,综合考虑一般公众的认识。商标使用的判断需要加入识别来源的功能性考量。如果有证据能够证明双相同也不会导致混淆,则可排除犯罪成立。在商品类别比对中应以核定使用的商品范围为据,但对连续三年不使用的商标不宜提供刑事保护。
关键词:假冒注册商标罪;商标假冒侵权;构成要件;商标使用;相同商标;同一种商品
【实践探讨】
8.专利权出资及其在国有单位适用的特殊性研究
作者:朱晓娟;赵勇(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商法研究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人事教育部人才体系建设处)
内容提要:专利权出资是专利权转化的重要方式。在专利权出资中,其会面临可评估性、可转让性以及转让过程中的缴付等问题,现行法律规则的状况是要么规定模糊要么规定缺失,应修正相关法律为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国有单位专利权出资中,除存在上述一般性问题外,还因其存在的国有资产属性而应构建相应的特殊规则,以更好地平衡国有单位专利权转化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关系。
关键词:公司法;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伙企业;专利权;专利权出资;技术秘密
【国际前沿】
9.论美国专利保护客体判断的两步法
作者:李永红(原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电学发明审查部)
内容提要:自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对于涉及计算机领域的专利保护客体判断标准,经历了三次重要的变化。目前,美国专利保护客体判断标准采用的是两步法(也称Alice/Mayo判断法)。但适用该方法存在三个固有难点。文章结合美国近期典型案例分析难点背后的成因,以启发我国业界同行更加深入地思考。
关键词:专利保护客体;两步法;抽象思想;权利要求概括;权利要求整体性;法条适用
点击相应图片识别二维码
获取更多信息
北大法宝
北大法律信息网
法宝学堂
法宝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