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法学》2020年第4期重磅推出“国家治理与民法典专题”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外法学编辑部 Author 中外法学编辑部
《中外法学》已加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数据库,请登录www.pkulaw.com查看期刊全文。“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已收录222家期刊,其中核心期刊95家,非核心期刊56家,集刊62家,英文期刊9家。截止2020年5月31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共收录了86904位作者的243574篇文章。诚挚邀请更多法学期刊入驻“北大法宝”,广泛传播,服务社会,共塑品牌。
联系邮箱:journal@chinalawinfo.com。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中外法学》2020年第4期“国家治理与民法典专题”
为庆贺民法典编纂,《中外法学》2020年第4期重磅推出“国家治理与民法典专题”,深入探讨民法典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专题文章包括:1.《民法典: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保障》 王利明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2.《无权处分再辨》 崔建远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3.《民法典人格权编几个重要理论问题评析》 刘凯湘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4.《我国<民法典>对类法典化立法的规则创新》 杨立新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5.《民法典动产担保权登记对抗规则的解释论》 高圣平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6.《合同自由与分配正义》 许德风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7. 《论我国民法典中的个人信息合理使用制度》 程啸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8.《分合之间:民法典中的合同任意解除权》 朱虎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9.《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立的难点问题探讨——兼析<民法典>和<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则的理解与适用》 宋志红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
民法对国家的建构功能是通过建构市民的人格而展开的。共同体是由人组成的。亚里士多德在谈到希腊城邦时说过,城邦不是由城墙围合的空间,而是分享权利并分担义务的人的集合。市民或公民的人格,决定共同体的灵魂。民法是关于人的法,它调整共同体内部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空间和时间的关系,市民人格不过是这些复杂关系的总和。民法典就是市民人格和精神气质的肉身。
欧洲民族国家起起落落,政治地理版图大开大合,不仅有枪炮和战士搏杀的身影,也有民法的竞争。枪炮是硬实力,民法是软实力。通过民法典编纂来系统性地宣告一种有吸引力的生活方式,不仅可聚拢本土民心,亦可吸引异邦人心,在根本上,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国家整合和竞争策略。《拿破仑法典》以及其后的《德国民法典》《瑞士民法典》《意大利民法典》等等,一定程度上都是对罗马法建构功能的模仿。
民法典编纂是国家主导的工程,这反映出国家对民法所具有的市民人格塑造和国家整合功能的高度重视,在很大程度上也重申了国家治理法治化的战略决断。历经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有了巨大发展,但市民人格塑造和国家整合的历史性命题,在四十年后改革再出发的端口,也显得越发紧迫和必要。在这一承前启后的历史性时空节点,民法典编纂的国家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是对前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回望和盘点,它是对社会变迁背景中市民生活方式的反思和重述,它是对市民人格和精神气质的体系性导引,它是对市民生活社会法律基础的加固。在探寻共和与法治历程的百年求索中,民法典并非横空出世,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民法典汇聚了几代法律人的梦想和努力。一路走来,披星戴月,风尘仆仆,而念念不忘,终有回响。这是法律人不断求索的结果,更是国家意志的决断。
国家主导的民法典编纂,必然贯彻和体现国家意志。强有力的国家意志与市民人格之间具有二元张力。一方面,国家意志及其力量,是发展市民权利和自由人格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国家意志及其力量,也可成为侵害市民权利、压制人格自由的潜在威胁。无论是公民人格尊严、意思自治、财产权利,还是信息化时代的隐私和安全,都折射出国家与公民之间此种复杂的二元张力。面对国家意志与市民人格之间的张力,需要以民法培育市民人格,更需要以宪制塑造国家品格,二者缺一不可。
市民生活在国家之中,不可避免地成为公共生活的组成部分。在国家之中,市民即国民,国家对法治和市民的态度,决定了法治的品格和国民的人格气质。国家如何看待和对待市民权利,是法治的根本。孟德斯鸠的名言“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个人都是整个国家”,赋予了民法一种温情和浪漫主义色彩。但不无反讽意味的是,他写这段文字所讨论的问题,恰恰是国家对私人财产的征收。财产征收(Eminent Domain)是主权与私人权利冲突的典型领域。国家以何种态度、何种方式、何种程序、何种公平来处理冲突,决定了民法眼中的光,到底是慈母还是严父。
现代国家早已超越了罗马时代的国家功能,与十七、十八世纪的民族国家也大不相同。在当今的“行政国家”时代,公权力对社会和个人生活全方位渗透,编织起权力对权利影响和制约的关系网络。技术手段的跃迁,强化了公权力对个人和社会的全方位管理,甚至可能催生“监控型国家”的兴起。在这个背景下,藉由民法典编纂而宣告和重申权利,尤为必要;但对权利保障而言,却远非充分。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系统性工程,在这个系统中,民法典编纂只是局部,只是依法治国这一国家治理基本方略和蓝图的部分展开。权利保护和自由人格塑造的命题,惟有安顿于以“依宪治国”为引领的法治国建设的大系统中,方得求解。
民法典编纂是集法律界几代人心血和努力而成就的盛事,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法治建设历程的一个重要节点。为庆贺这一盛事,本刊推出“国家治理与民法典”专题。这里刊印的专题文章,映射出法律学人对民法精神和法治信念的执着和向往。法律人的信念和坚守,型塑着这部关于人的法典的品格,但这项立心立命的事业,还需经受时间和生活的考验。民法典是市民权利的宣言,但市民权利如何从宣言成为生活实践,任重道远。生活体验比法典编纂更重要。民法典应是一个法治新征程的开始。
1.民法典: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保障
作者: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民法在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和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私法自治的理念,有助于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推动社会财富的创造与增长。以此为根基的从正面清单管理模式向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转变,反映出私法自治原则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保障私权,有助于构建基本的市场经济秩序,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民法典》所确立的绝大多数制度,包括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合同制度、侵权制度、婚姻家庭制度等都与国家治理体系密切关联,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具体体现。正确解释和适用《民法典》,充分发挥《民法典》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是未来民法理论与实务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民法典;国家治理体系;民法的渊源;民法的功能
2.无权处分再辨
作者:崔建远(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无权处分;无权代理;股权代持;借名登记;冒名登记
3.民法典人格权编几个重要理论问题评析
作者:刘凯湘(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民法典;人格权;私权;主体资格;法典体系
4.我国《民法典》对类法典化立法的规则创新
作者:杨立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民法典;法典化;类法典化;规则;创新
5.民法典动产担保权登记对抗规则的解释论
作者:高圣平(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动产担保权;登记对抗;正常经营活动中的买受人;所有权保留交易;融资租赁交易
6.合同自由与分配正义
作者:许德风(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分配正义;程序正义;合同自由;欺诈;胁迫
7.论我国民法典中的个人信息合理使用制度
作者:程啸(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民法典;个人信息;合理使用;处理;免责事由
8.分合之间:民法典中的合同任意解除权
作者:朱虎(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任意解除权;继续性合同;服务合同;民法典
9.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设立的难点问题探讨
——兼析《民法典》和《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则的理解与适用
作者:宋志红(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建设用地使用权;民法典;土地管理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END-
责任编辑 | 华铭章
审核人员 | 张文硕
客服 | 法小宝
微信 | pkulaw-kefu
微博 | @北大法宝
点击相应图片识别二维码
获取更多信息
北大法宝
北大法律信息网
法宝学堂
法宝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