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栋:行政许可创制了名为信赖利益的新型权利吗? | 求是学刊202005
【作者】陈国栋(大连理工大学法律系副教授)
【来源】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求是学刊》2020年第5期(文末附本期期刊法学要目)。因篇幅较长,已略去原文注释。
内容提要:一般认为,行政许可创制了一种被称为信赖利益的新型权利。基于信赖利益与行政许可的规范分析可以发现,这种主张并不成立。实际上,《行政许可法》第8条所保护的利益,其正当性源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民对公共资源的分享权;而第69条所保护的权利,其正当性源于公民私有财产权。前者包括被许可人为获得许可支付的对价、许可实施成本与预期利润,后者包括无过错的被许可人为许可支付的对价与许可实施成本。《行政许可法》应当根据合法许可与违法许可中公民权利的不同,完善相应的类型化权利保护方式。将二者皆视为信赖利益,不仅不利于充分保护公民权利,也不利于建构更为多维的行政权规范机制。关键词:信赖利益;行政许可;权利正当性基础;保护方式;行政权规范机制
引言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并未明文提及,但学说上普遍认为,其第8条、第69条实质上确立了信赖保护原则,并以存续保护或补偿保护等方式来保障公民在行政许可中的权益。而最高人民法院则依据这部法律,在其终审的“益民公司诉河南省周口市政府等行政行为违法案”中认定周口市计委“损害了益民公司的信赖利益”,为学界的主流见解加上了一个极为权威的注脚。之所以学界与法院将公民存续其许可的利益视为信赖利益,就是因为,“信赖保护原则意味着政府对自己做出的行为或承诺应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不得反复无常”,而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赋予相对人的,因此行政机关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撤销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就体现了信赖保护原则。
在这个意义上,我国主流学说在将公民存续行政许可的权益视为信赖利益时,实际上提出了一种被称为信赖利益的新型权利。余凌云教授在主张以合法预期取代信赖保护时即指出了这一点。尽管他认为传统的行政法制足以保护公民基于行政许可的利益,而无须再引入信赖保护原则,但他并非真的否定信赖保护,而是认为信赖保护的范围比合法预期小,因而要引入保护范围更大的合法预期,而合法预期则是“在司法审查传统上所保护的权利和利益之外建立起来的第三维度”。在这个意义上,为合法预期所涵盖的信赖利益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行政法所保护的权益的新型权利。对于行政许可是否创制了信赖利益,也不乏学者提出质疑。如刘飞教授提出,无论是旨在保护基于合法许可而获得的权益的《行政许可法》第8条,还是具有保护基于违法许可而获得的利益的《行政许可法》第69条,其依据都在于依法行政原则,而与信赖保护无关。
那么,行政许可是否创制了一种名为信赖利益的新型权利呢?在《行政许可法》已经实施十几年且学界对此已成通说的背景下,对此旧事重提,不是为了做寻章摘句的雕虫,也不是为了博眼球而为哗众取宠之举,而是为了设计更好的机制来保护行政许可中的公民权利。根据权利的体系化思维,不同的权利建基于不同的正当性基础,具有不同的生成机制与要件构造,自然具有不同的保护范围与保护机制。因此,细究公民存续行政许可的权利的本质与机制,方能为其匹配更为合适的保护方式。为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挖掘信赖利益的法理基础与完整构造,有必要回到行政许可的本质、产生过程及法律构造。
一信赖利益的法理分析
《求是学刊》2020年第5期法学要目
【本期关注:国家治理现代化】
1.乡村振兴用地难的理论表达与法治破解之道
作者:耿卓;孙聪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土地法制研究院和法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土地法制研究院)
内容提要:乡村发展用地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突出问题。用地难题在供应链视角下表现为用地供给难,在权利变动视角下表现为用地流转难,在行动理论视角下表现为用地实施难,在立法论视角下表现为用地保障制度制定难。为系统解决乡村发展用地难题,我们既需要更新理念,也需要革新制度。在理念更新方面,我们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思想。在制度革新方面,我们应以土地制度运行为主线,注重动态性和全过程。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用地难;土地权利
【社会发展与法律多元】
2.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立法反思与实践走向
作者:卞建林;吴思远(华东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内容提要:刑事缺席审判程序是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改的一大亮点。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可划分为明确刑事责任型缺席审判、解决诉讼障碍型缺席审判、为被告人正名型缺席审判三种基本形态。其中,明确刑事责任型缺席审判是本次缺席审判立法的重点,其入法是为了解决被告人潜逃境外、逃避审判的司法实践难题,具有较为成熟的立法基础。刑事缺席审判程序具有例外性,基于公正与效率的平衡、程序安定性的考量、权义复合性的逻辑,在合理范围内对被告人在场权进行限制并不违背刑事诉讼的基本原理与规律。从刑事缺席审判程序入法后的实践情况来看,鲜有明确刑事责任型缺席审判的实例,似乎与本次缺席审判立法的初衷有所背离。为了充分发挥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的价值功能,尤其是在国家反腐败领域的法治作用,应当准确把握有关适用要件、程序流转、权利保障等方面的重要问题,并厘清其与违法所得没收程序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缺席审判;特别程序;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刑事诉讼法修改
3.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程序属性解读
——从两个试点办法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的文本分析
作者:徐阳;王崇(辽宁大学法学院;辽宁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为保证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效运行,有必要正确认识其程序属性。第一,程序嵌入性。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以嵌入的方式与既有的刑事诉讼程序衔接,形成了多元程序建构。第二,程序合意性。以政策引导、制度形塑替代利益驱使下的自然博弈,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合意机制的基本属性。第三,程序正当性。作为制度正当性基础的被追诉人认罪认罚从宽“自愿性”标准,具有认识要素和意志要素双重规范结构。认罚从宽以功利主义的逻辑去让渡刑罚权,对此更应该警惕无原则宽恕对实体正义产生的破坏性,应考虑以细致的实体规则及裁量标准,明确“从宽”的边界,促进刑罚适用的均衡。
关键词:认罪认罚从宽程序;程序嵌入性;程序合意性;程序正当性
【新兴权利法律问题研究】
4.行政许可创制了名为信赖利益的新型权利吗?
作者:陈国栋(大连理工大学法律系)
内容提要:一般认为,行政许可创制了一种被称为信赖利益的新型权利。基于信赖利益与行政许可的规范分析可以发现,这种主张并不成立。实际上,《行政许可法》第8条所保护的利益,其正当性源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民对公共资源的分享权;而第69条所保护的权利,其正当性源于公民私有财产权。前者包括被许可人为获得许可支付的对价、许可实施成本与预期利润,后者包括无过错的被许可人为许可支付的对价与许可实施成本。《行政许可法》应当根据合法许可与违法许可中公民权利的不同,完善相应的类型化权利保护方式。将二者皆视为信赖利益,不仅不利于充分保护公民权利,也不利于建构更为多维的行政权规范机制。
关键词:信赖利益;行政许可;权利正当性基础;保护方式;行政权规范机制
5.作为物质型人格权之“基因权”的理论证立与法律保护
作者:郭少飞(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基因技术令人体研究利用进阶至分子层面,基因作为物质自人体析出。基因是人生命的自然基础,道德意义显著;在社会系统中深具独特的文化意涵,关乎人的尊严自由;基因人身利害关系重大,之上存在独立的人格利益,应以单独的“基因权”进行保护。“基因权”客体乃物态基因,系物质性人格要素,且与人体直接密切相关,侵权后果亦具客观性,契合物质型人格权特性,应定性为新型物质型人格权。《民法典》基因法律制度间接原则,亟待完善。在后民法典时代,应秉持自由与管制并重、伦理与法律共治、审慎必要的理念,首先开展法典解释,构造“基因权”;同时,实施框架式实验性特别立法,以特别法建构“基因权”要素、运行、救济等制度体系。
关键词:基因;基因权;物质型人格权;民法典;解释论
《求是学刊》是黑龙江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创刊于1974年,前身为《黑龙江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改名为《求是学刊》(双月刊),并公开发行。《求是学刊》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来源期刊;系第三届全国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第二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第三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第四届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学报;第一届北方优秀期刊,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第三届北方十佳期刊;荣获黑龙江省精品期刊奖,第二届黑龙江省出版奖,首届黑龙江省出版奖优秀期刊奖;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教育部首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教育部第二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刊建设”工程。
点击相应图片识别二维码
获取更多信息
北大法宝
北大法律信息网
法宝学堂
法宝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