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 《人权研究》已加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
《人权研究》已加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数据库,请登录www.pkulaw.com查看期刊全文。“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已收录235家期刊,其中核心期刊101家,非核心期刊59家,集刊66家,英文期刊9家。截止2020年9月30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共收录了89239位作者的251055篇文章。诚挚邀请更多法学期刊入驻“北大法宝”,广泛传播,服务社会,共塑品牌。
联系邮箱:journal@chinalawinfo.com。详细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本刊介绍
《人权研究》(Chines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CN10-1671/D,ISSN2096-8221)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一本有国内统一刊号和国际标准刊号的人权学术季刊,每年3月、6月、9月、12月出版。创刊号于2020年6月正式出版,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
《人权研究》办刊宗旨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办刊方向,刊载国际人权领域研究新理论、新成果、新案例,促进国际人权学术交流,提升中国人权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发展。
《人权研究》坚持严格审慎的三审三校制度,恪守国内期刊出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努力追求学术创新,是我国人权研究领域承载国际视野下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专业平台,是中国人权理论建设、人权知识普及教育和中外人权对话的重要园地,在学术和宣传层面具有重要地位。
1.自然法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权理念及其影响
刘海年(1)
【专论:妇女与人权】
2.民法典离婚家务劳动经济补偿制度完善的人权内涵
夏吟兰(19)
3.论残疾妇女的自主权
王竹青(32)
4.诉讼离婚女性权利立法和司法保护研究
李洪祥;武慧星(4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与地方实施办法的互动
邓丽(60)
6.美国校园性骚扰防治机制研究
刘小楠;龙大瑞(76)
7.麦卡锡主义及其美国民权侵害的历史教训
单纯(96)
8.联合国人权机制在人权领域全球治理中的挑战和作用
孙萌(111)
作者:刘海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
内容提要:本文从自然法则亦即自然发展规律与社会发展规律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权理念进行了梳理。虽然人权概念是舶来品,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权理念是丰富的,与之相应的权利保障制度亦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国坚信自己的社会主义人权保障理念和人权保障道路,仍将不断与国际社会加强人权交流与合作,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专论:妇女与人权】
2.民法典离婚家务劳动经济补偿制度完善的人权内涵
作者:夏吟兰(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
内容提要:离婚家务劳动经济补偿是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案增设的制度,目的是保护从事家务劳动较多一方的财产权利,体现性别平等。但鉴于该规定将夫妻实行约定的分别财产制作为予以补偿的前提条件,脱离我国95%以上的夫妻实行共同财产制的实际情况,导致这一规定形同虚设,无法达到实现性别平等、法律正义的目的。新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取消了适用约定分别财产制的前提条件,将离婚家务劳动的经济补偿延展适用于夫妻共同财产制,充分肯认了家务劳动对家庭和社会的价值,是《北京宣言》《行动纲领》改变传统的两性分工模式、促进两性平等承担家务劳动、实现男女实质平等的倡导性规定在中国的立法实践,体现了实质平等与公平正义的人权理念。
3.论残疾妇女的自主权
作者:王竹青(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内容提要:残疾妇女在享有和行使自主权方面面临很多困难。这不仅是中国残疾妇女的现状,也是世界范围内残疾妇女的普遍遭遇。残疾妇女受到性别歧视和残疾歧视的双重压迫,且在女权主义运动和残疾人权利运动中均未受到足够重视。残疾妇女在性、婚姻家庭、劳动就业等领域所受到的歧视尤为严重。反从属主义主张改变残疾人在社会中的从属地位,使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受到尊重;反消除主义主张肯定残疾人的生命价值。反从属主义和反消除主义丰富了残疾人权利理论,对改变残疾妇女的不利地位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反消除主义与儿童利益保护之间存在价值冲突,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是未来要着重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残疾;妇女;自主权
4.诉讼离婚女性权利立法和司法保护研究
作者:李洪祥;武慧星(吉林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诉讼离婚女性权利保护立法、司法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诉讼离婚女性权利保护仍然存在着立法与司法层面的问题,影响着离婚女性在人身方面与财产方面的权利实现。这与传统观念、国家立法和司法实践直接相关。因此,应当从立法、司法等方面入手,解决诉讼离婚女性权利保护存在的诸多问题,切实保护诉讼离婚女性权利。
关键词:诉讼离婚;女性权利;特殊群体;制度保障
5.《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与地方实施办法的互动
作者:邓丽(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内容提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是我国保护妇女权益的基本法,其上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保障人权、男女平等、保护妇女等宪法理念,下启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办法,形成国家法律→地方法规→妇女权益保障实践的适法链条。近年来,地方立法积极创新,表现出鲜明的综合性、操作性、本土性和前瞻性,但囿于上位法固有的历史局限,在框架结构和规则机制方面受到一定的辖制,渐已形成倒逼国家法省思和完善的态势。于此之际,反向梳理妇女权益保障实践→地方法规→国家法律的传导链条,将实践中产生的制度需求精准反馈至国家立法层面,将地方立法经验及时转化为国家法律修改的经验借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价值理念、篇章架构和法律规范进行体系化重构和优化,是完善妇女人权法治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妇女人权;《妇女权益保障法》;地方实施办法;互动
6.美国校园性骚扰防治机制研究
作者:刘小楠;龙大瑞(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
内容提要:校园性骚扰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平等受教育权和性自主权等多项人权。国家承担人权保障义务,必须采取措施保障每个学生免于遭受校园性骚扰。同时,学校也有义务给学生提供安全、平等、和谐的校园环境。但是,性骚扰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棘手的、充满争议的话题。美国将性骚扰纳入性别歧视中进行理论论证和法律规制,校园性骚扰作为性骚扰的特殊样态,相应地被纳入禁止教育领域中性别歧视的法律规定进行防治。本文从国家和学校两个层面对美国校园性骚扰的防治机制进行阐释,一方面梳理美国联邦系统从立法、司法、行政各个层面对校园性骚扰的规制,另一方面以耶鲁大学为例,展现美国高校应对校园性骚扰的防治措施。同时分析阐释美国相关制度的特点、优势和不足,期待为我国防治校园性骚扰提供前车之鉴。
关键词:美国;耶鲁大学;校园性骚扰;防治机制
7.麦卡锡主义及其美国民权侵害的历史教训
作者:单纯(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
内容提要:麦卡锡主义是美国近代社会中两大民权侵害事件之一,它是“反共产主义”和“红色恐慌”传统最集中的表现,是西方传统的“惧恨异己”文化意识形态的美国翻版。麦卡锡参议员滥用公权力特别是国会司法调查和听证权力,煽动社会极端右翼势力,蔑视宪法权威,对美国共产党人、犹太移民、工运人士、艺术家、学者、女权主义者造成了巨大的人权侵害后果。本文认为,麦卡锡主义的历史教训是:公权力不得以任何借口超越宪法所施诸其上的限制,人权是宪法权利的核心与主体,任何侵害民权的行径必须诉诸宪法审查,争取民权有赖于持续性的社会抗争运动;人性尊严是社会治理的道德引领,人权是立法、司法和行政公权力不容突破的社会伦理底线。
关键词:麦卡锡主义;“红色恐慌”;“惧恨异己”;民权侵害
8.联合国人权机制在人权领域全球治理中的挑战和作用
作者:孙萌(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
内容提要:人权领域全球治理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而日渐兴起的一个问题,是指全员通过制度性或非制度性的规范及机制来管理全球性的人权问题,促进人权发展的过程。人权领域全球治理超越了传统的国际人权保障的理念,以其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客体的整体性与跨国性、治理价值的平等与合作性、机制的多层次性等特点,开启了推进世界人权发展的新时代。面对全球治理所提出来的民主化、合法化的新需求以及组织碎片化及单边主义的挑战,联合国人权机制仍将以其代表性和权威性继续发挥规制、监督、协调利益和组织行动以及构建多元化治理体系的作用,从而在人权领域全球治理中发挥多边机制的重要职能。
关键词:人权领域全球治理;联合国人权机制;多边机制;合作共赢
-END-
责任编辑 | 吴晓婧
审核人员 | 董倩
点击相应图片识别二维码
获取更多信息
北大法宝
北大法律信息网
法宝学堂
法宝智能
点击「在看」,就是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