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 | 焦洪昌:真正的改变 往往就发生在不经意之间
疫情就像夏天的风和雨,说来就来:高端大气的校庆推迟了,欢乐祥和的晚会取消了,相拥而别的举杯改日了。我从教39年,从来没觉得日子这么难过,也从来没觉得心情这么压抑,有时真想大醉一场,让愁绪和烦忧,随着酒精在空中飘散。可面对现实,怨天尤人有什么用呢?只有真抓实干,风险才能一个一个地化解,困难才能一个一个地克服,胜利才能一个一个地到来。在这庄严时刻,我要说,大家辛苦了!是你们线上线下的辛勤劳作,保障了教学的有序进行;是你们轮流入住校园,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你们夜以继日地创作,呈现了拿得出手的论文;是你们不懈地推销自己,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我为拥有如此给力的同仁感到自豪,更为拥有如此优秀的学子感到骄傲。
人的一生,总和各种仪式相关。满月时,父母请来亲朋好友,见证生命延续的奇迹;成人时,举行冠笄礼,见证鸟儿展翅的豪情;结婚时,众目睽睽,见证情投意合的姻缘;毕业时,仪式更壮阔了:有的放声歌唱,浓烈着相识的情谊;有的把酒言欢,细数着难忘的经历;有的去做公益,彰显着生命的价值;有的按动快门,把母校的模样铭记。学院也行动起来了,师生共同策划视频寄语,共同制作毕业礼品,共同检视过往点滴,虽然没有了演讲和拨穗,但鲜花依然追随掌声,泪水依然陪伴笑音,为生命喝彩,为毕业合十。
中国人送别,有自己的文化一一折柳赠君。因为柳与留谐音,有真情挽留、恋恋不舍之意。同时柳树易活,能防风固沙、荫泽后人,又有祝君扎根大地,服务国家社会的期许。记得当年左宗棠收复新疆,率领湘军一路植柳,那几十万株左公柳,就是晕染西北边陲的一抹绿云。他的老部下杨昌浚曾感叹: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同学们,带上母校的一枚柳枝吧,插在自家的院子里,与春风共舞,与思念共生。待绿柳成荫后,站着是大地的风景,倒下是大厦的栋梁。
小时候妈妈跟我说,人活着不光为自己,也要尽力帮助有困难的人。有个公益广告,时常令我感动。丈夫夜晚回家,发现阳台灯亮着,正要去关时,被妻子拦住了。原来一对环卫老夫妻,正借着灯光吃馒头呢。镜头慢慢摇开,定格在阳台的灯光和相互依偎的老人身上。然后屏幕上弹出一行字:善行无迹,留一盏灯温暖他人。今年冬奥会,学院有几十位同学,被选为志愿者。他们顶风冒雪,不畏严寒,忠于职守,默默奉献,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见到他们时,我有些激动了:你们用无悔的青春谱写了历史,用限缩的自由迎来了成功,我给你们点赞。同学们,咱们念书人没有多少资源,能让天下穷人都过上好日子,也没有多大权力,能消灭人间所有的不平等。但我们有一双手,能让弱者感受到同胞的关怀,能让爱心去融化冰雪。
“法治天下,学问古今”,是我们几代人追寻的院训。法治天下,就是要让宪法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有权威,能够约束公权力,保护私权利。判断一个国家文明与否,不光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要看能否通过法律实现公平正义。学问古今,就是要在不断追问中,拓宽视野,发现规律,找到办法,与时俱进。在40余年读书问学中,我的体悟是:数学公式的严谨之美,程序代码的逻辑之美,诗词歌赋的感性之美,学术典籍的理性之美,都能在我们身上交相辉映,甚或使思想更通透,使情感更充盈,使人性更饱满。各位同学,让我们铭记院训吧,不断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内蒙呼市有座墓碑,在和林格尔县境内,葬着18岁的呼格吉勒图。碑的造型似一滴眼泪,也像一个问号。设计师说,建筑因保护人类而存在,因传递思想而流传,因见证历史而永恒。墓志铭是老校长江平先生写的:优良的司法乃国民之福。呼格其生也短,其命也悲,惜无此福。然以生命警示手持司法权柄者,应重证据,不臆断,重人权,不擅权,不为一时政治之权宜而弃法治与公正。同学们,公堂一言定胜负,朱笔一落命攸关。当你们走上工作岗位,手握大权的时候,一定要牢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我们的神圣使命。
有本书叫《法治的细节》,谈的是法治中国的实现路径,由两位作者分别撰写,一位是周大伟先生,2013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另一位是罗翔教授,2021年在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前者“从貌似繁锁的法治细节出发,去寻求制度建设的原理与途径”;后者强调,法律要倾听民众的呼声,拨动正义的琴弦,让人们在暗夜中感受法治的光和热。
同学们,花正妍,莺在飞,风无语。岁月虽然漫长,但是值得等待。真正的改变,往往就发生在不经意之间。
-END-
责任编辑 | 吴晓婧
审核人员 | 张文硕
本文声明 | 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和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关注下方公众号,获取更多法律信息
点击「在看」,就是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