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法学院院长:要善于对待自己的生活
张志铭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法学院院长,兼任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等。
祝贺大家顺利毕业,迈上人生学业的新台阶!与以往不同,你们这一届毕业生经受了长期病毒防控的考验,在你们的眼里,我们看到了对人生对社会之复杂性之脆弱性之坚韧性的更多的观察和认识的成分。人生的经历是财富,一份经历,一份成长。能抵抗住压力还能如期毕业,值得欣慰和自豪!
但是,学校毕竟是象牙塔了,社会才是万象筒。我们中间有部分同学将继续硕士和博士学业,更多的同学则将走上社会,如果说人生如航船,那么从此你们将航行在风景无限却又风浪起伏甚至波涛汹涌的大海。
值此大家挂帆远行之际,我和学院的所有老师馨香祝愿,再唠叨几句。
请不要忘记我们的院训奉法守正,知行合一,也请继续努力在我们的人才培养九字要诀即识时务有关怀讲方法上养成自己,我相信,深知之,践行之,必将助力于你们作为法律人的人生!
同时我也想在更贴近更针对当下生活的意义上分享一点人生的感悟。人有七情六欲,最难最要者莫过于认识你自己,规范你自己。人生在世,做人做事,做人做事的根本是修身,修身的前提是对事物的认知,知识就是力量。大学或研究生毕业意味着你们已经有了比较好的知识储备,但知识并不意味着德性,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致知,而且是致良知。作为社会生活关系集成的个体,持续修身的要求是,慎独处慎交友,修善自己修睦他人,这应该成为贯穿一生的修行状态。
就对待自己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不盲从、不固执。人是思考的芦苇,思而后在。盲信盲从者不会有自我,不会有尊严。当然,独立思考并非固执己见,甚至一意孤行,要知道在人群中社会中不会只有一种立场一种意见,甚至经常也不会有一成不变的看法,要善于换位思考,要有移情倾向,使自己的心田不断能得到源头活水的滋养。
对于自己的要求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不自弃也不自大。每个人都是是主体,是自然造物独一无二的造化,任何人都不可以也不应该被取代,要自信自强,永不躺平。同时人格无差别,人的能力却有大小,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要尊重权威,信从专业判断,要承认别人的长处,善于向别人学习。
对待别人,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同情心,同理心。仁者爱人,这是极高的境界,虽心向往却很难做到。趋近仁爱的修行法门是,要有不忍之心,诚心正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待人以诚,予人以应得。
实践出真知。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要树立终生修行的意愿。
我衷心的希望大家岁月静好,事业有成,再次祝贺大家!
-END-
责任编辑 | 吴晓婧
审核人员 | 张文硕
本文声明 | 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和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关注下方公众号,获取更多法律信息
点击「在看」,就是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