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申国昌 , 程功群: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的角色定位及建设路径

申国昌 , 程功群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01-09

本期精彩回顾

新刊速递|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年第六期

特稿 | 顾建军:技术的现代维度与教育价值

[德]底特利希·本纳 , 顾娟 , 彭正梅:童年并未消逝:迈向支持自主性的现代教育

姜勇, 柳佳炜, 戴乃恩:论教育研究的现象学范式与实证主义范式的差异

彭韬 , 林凌:赫尔巴特的性格形成理论研究——基于教育学与伦理学相互关系的视角

舒志定:马克思对教育正义理论构建思路的变革


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的角色定位及建设路径

1,申国昌;2,程功群    

1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省教育政策研究中心, 武汉 430079;2 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盐城 242002

     

摘要

教育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构成,在服务国家教育决策、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扮演着教育决策的智囊团、教育改革的思想库、教育政策的评论员、教育实践的引导者、教育发展的评估者、高端人才的储备库、教育交流的联络站、正面舆论的策源地等多重角色,并发挥有资政建言、理论创新、实践引领、人才培养、数据储备、舆论引导等主要功能。因此,要明确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的建设路径与运行机制,以保障其功能的有效发挥,提升其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真正提高服务质量,为建设教育强国发挥更大作用。

关键词:教育智库    角色定位    本质特征    主要功能    建设路径


申国昌,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数字化校园示范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研究"(XT201701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建设教育强国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研究"(VGA180002)

原文载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年第6期



教育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智库建设,是推进国家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与重要保障。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现实需求驱动下,要解决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新型教育智库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资政建言、理论创新、实践引领、舆论引导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教育智库的角色定位与功能发挥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还未能满足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新时代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建设,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需进一步明确中国特色教育智库的角色定位、类型划分、本质特征及主要功能,进而规划好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的建设路径与运行机制,真正确保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的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一、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的角色定位与类型划分


智库,作为“国家大脑”、思想库和智囊团,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智力支撑。教育智库在服务国家教育决策、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教育智库的价值与地位至关重要,虽然其类型多样,但作为思想库、智囊团,其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扮演着多元化的角色,发挥着多维度的功能。

(一) 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的角色定位

教育智库是“主要围绕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与教育间关系,为国家教育领域的战略布局和重大改革发展提供决策服务的研究型专业化的决策支持机构”(庞丽娟,2015)。随着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和深化,我国教育智库对国家教育宏观决策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大。因此,教育智库应定位于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宏观教育决策为导向,以研究亟需解决的重大教育问题为重心,以研究前瞻性、引领性、创新性教育政策为重任,以促进教育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指归,进而为推进新时代我国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具体而言,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应承担教育决策的智囊团、教育改革的思想库、教育政策的评论员、教育实践的引导者、教育发展的评估者、高端人才的储备库、教育交流的联络站、正面舆论的策源地等角色,具体分述于下:


教育决策的智囊团。作为教育决策的智囊团,教育智库的基本使命和首要职能是紧紧围绕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重大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政策研究,为决策者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美国学者麦根(James G. McGann)指出:“在为决策者提供信息和对决策者及决策结果产生影响方面,智库发挥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潜在作用。”(麦根, 2015, 第397页)可见,教育智库对教育决策具有重要指导与引领作用。教育智库应紧密结合国家教育战略需求,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智慧与政策思路,真正成为科学决策和创新理念的“策源地”,进而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尤其是,中国正处于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过渡阶段,建设教育强国成为新时代的主题与战略。教育智库应结合新时代的教育需求,探究教育发展的新主要矛盾,援引全球教育强国的国际经验,梳理中国教育从教育兴国向教育强国发展的历史规律,探寻建设教育强国的中国模式、中国路径,从而为教育强国战略的具体实施与路径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咨询服务。


教育改革的思想库。教育智库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场所,是思想创新的活力源泉,应力争成为引领与推动教育改革的思想库,为教育改革提供思想源泉与精神动力。尤其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全面施工内部装修”阶段,深化教育改革的难度与压力依然重大,教育智库应切合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依托自身的学术专长和科研特色,提出具有前瞻性与战略性的教育改革理念,探索教育发展规律,创新教育理论思维,为教育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撑。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心与重点。教育智库应结合中国教育实际,剑指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运用自身的学科、科研优势,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放管服”改革、依法治教等提出改革建议。譬如,在依法治教上,教育智库针对各地教育法治现状进行教育法治改革,对已有的教育法律则结合时代发展而提出修订建议,对缺失的教育法律应进行充分论证,不断完善教育法治建设,为教育法治改革提供思想基础。


教育政策的评论员。评论员是“通过对政策制定过程、决策、执行过程和效果的分析、评论,帮助社会公众对政策作出公正评价,帮助政府检讨得失和提高决策能力”(王佩亨等, 2013, 第5页)。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是一个内在的、统一的过程,涉及到教育政策制定的理想层面和实施的现实层面,两个层面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就需要教育智库扮演评论员的角色,对教育政策的利弊得失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教育智库在学科建设、研究力量、研究基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发挥教育智库政策咨询功能来沟通理想与现实两个层面,对教育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提出建议。譬如,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上,教育智库应结合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深入城乡义务教育实际,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实效及其存在的弊端,建立义务教育发展数据库和监测系统,在此基础上对教育政策作出科学客观评论,为教育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建议参考。


教育实践的引导者。教育实践引导者的角色,是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对新型教育智库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坚持教育智库实践导向的应有之义。教育智库应以问题为中心,立足教育实践,积极主动地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将教育研究的理论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际行动,引领并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探索,探究教育改革的现实路径。在引导、研究教育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丰厚的实践经验,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实践引领和现实指导。例如,我国民间智库长江教育研究院,针对我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弊端所进行的阳光教育实践,围绕阳光教育的实施背景、理论构建、人才培养等问题,以“合育”为核心理念,构建了系统的教育理论,在广东、湖北、山东等地的诸多学校开展了教育实验,这些理论和实验为义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前瞻性、创新性的探索,进一步发挥了引导作用。


教育发展的评估者。聚焦教育发展前沿问题,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情况进行实时检测与评估,及时形成反馈意见,为教育改革和政策调整提供科学依据。虽然评估的方式各有不同,教育智库应有效发挥评估者的角色,制定有效的评估方案、建立完善的评估制度、组建专业评估团队,形成可行性评估报告,以此来提升教育评估的高度、广度和深度,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改进建议,进而提高教育质量。各教育智库应根据自身研究特色,针对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等教育改革热点建立起系统的评估体系,从质量标准、监测体系、课程教材、评估标准等层面,对教育发展进行全方位、立体化评估,以此促进中国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高端人才的储备库。人才是智库的第一资源,是影响智库发展的核心因素。“决定智库建设的最根本因素是人才,各国先进智库无不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促进自身发展的基本保障,把高学历、跨领域、国际化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标准。”(田慧生,2016)因此,教育智库应组建优秀的创新团队,创新人事组织与管理制度,打破教育智库人才流动的壁垒,培养和组建专业化的高层次人才队伍,扮演好教育智库的“高端人才储备库”角色,发挥其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的功能。


教育交流的联络站。教育智库应成为加强跨部门、跨地域、跨领域、跨国界的教育交流联络站,加强国内外教育合作与交流。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教育智库应树立全球视野,加强学术交流与人员交流,“广泛传播中国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政策主张,增强在国际教育媒体和国际组织平台的话语权,把中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主张有效传播出去”(周洪宇,2017),增强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各教育智库应主动承担起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功能,通过举办或参加国际学术论坛、学术访问、人员交流等形式来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鉴国际经验,扩大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为世界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正面舆论的策源地。引导舆论、启迪民智是新型教育智库的重要使命和特殊功能。作为正面舆论的引领者与策源地,教育智库应积极阐释和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传播主流思想和正能量,正确引导社会舆情和教育舆情,帮助社会各界深入了解教育改革发展成就,正视存在的问题,引导群众理解和支持教育改革,形成教育共识,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形成正确、理性的舆论导向。各教育智库应及时、科学地对国家教育政策进行解读,引导民众全面、正确认识各项教育政策,例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针对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从教育培训机构的健康发展、均衡教师资源配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民办学校办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解读(杨东平,2018),使民众对“减负”问题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社会舆论。

(二) 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的类型划分

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在教育发展进程中扮演了多元化的角色,并成为影响教育决策和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说,一流教育智库的建设,是教育强国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随着教育智库的发展,根据建设与管理主体的不同,可将教育智库划分为政府教育智库、高校教育智库、民间教育智库、混合教育智库四类。


政府教育智库,又称官方教育智库,是指由政府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设立的官方教育政策研究机构,与政府部门联系密切,其经费主要来自政府拨款,人事管理由政府负责,在教育智库中居于核心地位。相对而言,政府教育智库属于官方性质的智库,成立时期较早,与政府关系密切,在经费来源、人才构成、信息渠道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政府教育智库的主体是省部直属教育科研机构,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各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


高校教育智库,隶属于大学,主要包括各高校设立的教育研究机构,是指“高校内部设立的一种独立于传统院系的专门开展政策研究的学术研究组织,生产政策知识和政策思想,培养政策研究人才,并通过知识转化以影响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文少保,2015)。高校教育智库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内部拨款、课题经费、教育赞助及社会捐助等。与其他教育智库相比,高校教育智库具有人才资源集中、学术氛围浓厚、学科门类齐全、基础设施良好等天然优势,易于产生创新性的学术成果,是我国教育智库的生力军,具备较强的实力和影响力。


民间教育智库,是由民间发起成立的有影响的教育智库,“多是以教育公共政策研究为主的民间非营利性组织,由民间出资组织并体现民间的声音和需求”(王建梁,郭万婷,2014),具有一定的学术独立性、自主性和客观性,是对政府教育智库和高校教育智库的有益补充,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部门壁垒和学科界限。目前,民间教育智库数量较少,影响较大的民间教育智库主要有21世纪教育研究院、长江教育研究院、杭州中资教育研究所等。


混合教育智库,是指由政府、团体、行业及高校等联合建立的教育智库,这类教育智库是政府、高校和民间教育智库的混合体,综合三者的优势,通过资源共享、多方共建、协作发展、互利共赢等方式共同致力于教育政策研究。当前,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混合教育智库主要有民进中央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成立的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教育部与五所高校联合设立的五大教育研究中心等。


二、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的本质特征与主要功能


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是我国智库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教育决策追求科学化、民主化的背景下,教育智库的作用日益彰显。虽然教育智库具有多元化的角色定位及多样性的类型划分,但是其本质特征和主要功能依然呈现出一定的共性。因此,厘清教育智库的本质特征和主要功能,对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就本质特征而言,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主要以服务和影响教育决策为本旨。因此,在加强新型教育智库建设过程中,应紧扣其本质,全方位、立体化展现其本质特征。综合来看,新型教育智库具有以下六个本质特征:


主体多元化。根据主体的不同,教育智库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主体既可以是政府、党派、群体,也可以是高校、民间,同时也可由多种主体联合建设,应倡导教育智库的主体多元化,来彰显教育智库的中国特色。


研究专业化。研究专业化是教育智库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教育智库必须拥有专业的、一流的人才团队。要聚集一批有建树、有影响的教育研究专家,组建一支人员构成合理、知识结构完备、梯度衔接良好、学科领域广泛、科研能力突出的研究团队,从专业研究的视角去探讨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教育理论问题及现实问题。


视野全球化。作为决策智囊团、改革思想库、思想孵化器,新型教育智库应具有全球视野,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智库网络作为智库全球化的一个特定形式,已经成为我们时代最显著的社会现象之一。”(麦甘恩,萨巴蒂尼, 2015, 第83页)因此,新型教育智库须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站在全球高度来思考与观瞻教育问题,并积极进行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以便提出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教育决策咨询意见。


成果创新化。新型教育智库若要实现为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决策服务和引领教育实践走向的目的,其研究成果必须要有前瞻性、开拓性、创新性。新型教育智库要以重大战略需要为导向,突显问题意识,在研究取向、研究内容、研究范式等方面进行转型,充分体现研究成果的专业化和创新性,以便实现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推广。


组织多样化。新型教育智库因类型划分不同和研究方向各异,因此,应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新型教育智库的组织方式可以是常规稳定式的,也可以是临时任务驱动式的。常规稳定式的组织方式下,可以组建一支稳定而长期的对固定问题进行持续、深入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临时任务驱动式的组织方式下,可以组建一支对新问题、新任务进行快速研究与反应的流动式人才队伍。(薛二勇,2015)如此,既彰显了组织方式的多样化特征,也有助于激发新型教育智库的研究活力。


运行协同化。要建设高端教育智库,有必要建立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跨学科的协同创新工作机制。通过开放式的、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可以打破人才流动的屏障,实现研究队伍的协同化和综合化,有助于形成研究合力,提高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就主要功能而言,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是以服务国家战略和教育决策为导向的咨询机构,兼有多种功能于一身,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建言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引导者,是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智力支持。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应充分发挥以下六项功能:

(一) 资政建言:着眼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建言献策

《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指出,智库应“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这既体现了党和国家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决心,也明确了智库的资政建言功能。教育智库,应着眼于国家战略需求,聚焦教育重大问题,探求教育发展规律,谋划教育发展蓝图,将服务教育决策作为首要功能和根本使命,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咨询服务与智力支持。教育智库应承担起研究者、咨询者、建言者的重任,在科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为教育决策和改革发展积极提供智力支撑。

(二) 理论创新:关注教育重大问题开展创新研究

学术性、创新性是新型教育智库的基本属性,关注教育重大问题、坚持理论创新是新型教育智库的重要任务与主要功能。“以严谨扎实的作风、翔实可信的证据形成真实可靠的结论,是教育智库的根本价值所在。”(翟博,2015)因此,新型教育智库要关注教育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有效开展创新研究,进行理论探索与科学论证。同时,应客观地进行前瞻性研究,统筹好学术性和实践性、现实性和前沿性的关系,生产出创新性的思想成果和研究成果,发挥“思想观点和价值目标的创造者”功能,为国家教育决策提供有价值、有深度的理论成果和咨询报告。

(三) 实践引领:深入各类学校教育有效指导实践

引领实践、指导实践是新型教育智库的重要功能之一。新型教育智库聚集了一批一流人才,善于从专业化角度来研究、指导教育实践,因此应深入各级各类学校,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了解教育现状,获得精准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针对性指导。在实践指导过程中,教育智库应广泛听取来自学校的意见与呼声,对教育实践进行全面客观、科学有效的分析与指导,分析实践问题及成因,探究改进策略与路径,指导教育实践的有效开展。

(四) 人才培养:围绕智库建设任务造就高端人才

人才是智库生存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促进智库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新型教育智库在扮演好高端人才“储备库”角色的同时,应自觉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将育人纳入重点工作之中。因此,新型教育智库应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注重加强青年人才的培养,以此为智库建设和长远发展造就高端人才。例如,社科院和党校、行政学院通过老专家的“传、帮、带”、科研培训、课题参与、机体调研等方式,培养了一批青年科研骨干。(崔树义,杨金卫, 2015, 第90页)尤其是,高校教育智库应充分利用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平台,围绕智库建设而设立专门的育人机构,制定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有机结合,造就新型教育智库所需要的高端人才。

(五) 数据储备: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汇聚数据文献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信息正在成为影响决策的重要依据,并成为影响政策前瞻性和预测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数据和信息的占有、发掘与应用能力越来越成为智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刘福才,张继明,2017)。数据信息同样也是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的重要基础,应加强数据储备功能的发挥。应注重问题导向与实践导向,对教育展开深入调查,通过实际调研、田野调查等方式获得一手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汇聚成系统的数据库;同时,应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借助数据信息平台来建立数据库,拓展数据资源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与整合,从而为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新型教育智库的综合影响力。

(六) 舆论引导:聚焦前沿重大问题引领舆论走向

智库,作为大众的“思想者”,能够通过引导公众、服务大众和促进社会发展而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王辉耀,苗绿, 2014, 第30页)新型教育智库,作为正面舆论的“策源地”,也同样发挥着引导舆论、启迪民智和正向宣传的功能。应积极主动聚焦前沿、重大教育问题,通过对教育问题的研究而形成新思想、新观点,并借助成果的出版发表、学术活动的开展以及网络媒体等手段,积极宣传、引导舆论,使民众客观、理性地看待教育问题。同时,新型教育智库要担负起社会服务的使命,做好群众的“代言人”,影响党和政府做出符合群众利益和教育规律的有益决策。此外,新型教育智库要“重视加强教育舆情研究,及时关注社会舆情,科学引导社会舆论,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营造良好氛围”(田慧生,2015)。总之,新型教育智库在参与教育研究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专业研究引导民众形成正确舆论、传播主流思想、理解教育改革,助益正确、理性舆论氛围的营建。


三、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的建设路径与运行机制


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是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教育治理水平的智力支撑,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发挥多重功能。因此,加强新型教育智库建设是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和必然趋势,完善的建设路径和运行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 增强教育战略意识,服务国家决策需求

新型教育智库建设,应本着服务国家教育决策需求的主旨,增强教育战略意识,围绕国家教育战略需求,关注教育重大问题,全面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为国家教育决策提出前瞻性、引领性的教育决策咨询意见。进入新时代,“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及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指导,教育公平、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乡村教育振兴、学生资助制度、师德师风建设等依然是教育发展的重心与难点所在,新型教育智库应根据时代发展和国家决策需求,立足现实问题、谋划教育未来,制定清晰明确的战略目标,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意见。譬如,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北京大学民办教育研究所,针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所开展的专题研讨会,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教育经费投入、高考制度改革、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等主题展开了有效研讨,为《规划纲要》的完善提出了针对性的修改意见;长江教育研究院为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实施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实行教师定期轮换流动制度,实行国家统一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完善师范生国家公费制度,建立教师公职人员身份制,建立教育投入长效保障机制等,同时还特提出建设中国教育博物馆的建议,期冀以此弘扬尊师重教优良传统,增强公众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有一个用以指导工作的清晰目标相当重要,可以保证团队始终集中精力选择最优策略和最佳机会,从而实现目标。”(麦根, 2015, 第84页)因此,新型教育智库应增强教育战略意识,明确自身定位,通过学术研究与资政系统有效沟通,发挥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服务于国家教育决策需求,为国家教育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二) 凸显智库主体地位,彰显独立发展导向

新型教育智库,作为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无论其类型和定位如何,均应凸显自身的主体地位,即统筹好独立性和非独立性、学术性与政策性、现实性与前瞻性、市场性和非市场性、赢利性和非赢利性等多向度的关系(张武升,2015),发挥其自身的独立性与专业性。尤其是,作为决策咨询机构,新型教育智库扮演着多种角色定位,发挥着多重核心功能,其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功能的发挥。因此,新型教育智库应凸显主体,厘清组织特质与主要功能,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在加强自身建设过程中把握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彰显自身特色,坚持客观中立的态度,承担起建言者、引领者、指导者、评估者角色,为走向独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例如,美国智库建设注重自身专业性与强调研究的独立性,往往强调中立的态度,避免“偏见”或“成见”,“强调独立性使得很多智库更加关注研究的公益性,从而使其社会影响力得到提升。”(麦根, 2015, 第105)尤其是高校教育智库、民间教育智库和混合教育智库,应凸显自身主体地位,保持自身独立性,切不可成为行政部门的附庸,而应结合自身角色定位,做教育改革发展的评估者、建言者。

(三) 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多元互动格局

协同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新型教育智库建设唯有依赖于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方能形成多元互动格局,充分发挥教育智库的功能。一是要建立合作开放的交流机制。紧密围绕教育热点、难点、重大问题,建立起党政机关、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研究合力,构建新型教育智库的协同合作网络;加强彼此之间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共建,建构良好的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等资源的共享。二是要建立科研队伍的灵活机制。人才是新型教育智库的核心因素,协同创新机制的建立应基于灵活的人员流动机制,以便为各领域、各部门、各学科的人才流动提供制度保障,实现智库与智库之间,以及教育智库与政府部门、企业之间人才的相互流动,实现人才的多元互动。例如,美国“旋转门”机制、日本“官、学、研人员交流机制”以及阿根廷所建立的与联邦政府、全国性教师工会和民间组织的联盟,均为人员流动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建立协同开放的研究联盟。协同创新机制需要实现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跨机构、跨地区的开放合作机制(王佩亨等, 2013, 第4页),同时注重与国外教育智库的交流与合作,组建起相关领域的研究联盟,以此来集聚智力资源,共同致力于教育问题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

(四) 完善决策咨询制度,创设咨询市场机制

新型教育智库,作为一种专业型智库可以影响教育政策制定和制度创新。尤其是,当今中国正在经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教育变革,党和政府对信息丰富的政策建议的需求日趋强烈,因此,应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为新型教育智库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首先,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加强教育智库与政府的沟通。建立教育智库与政府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政府部门应根据决策咨询需求,将相关信息、数据向教育智库研究人员开放,使其能及时、有效地获得一手数据。其次,建立健全教育决策征询制度,即教育决策的意见征集制度。这不仅需要政府要制定制度化的行政程序、创新教育政策决策组织方式、转变决策理念(崔树义,杨金卫, 2015, 第120页),同时新型教育智库本身也要完善自身的征询制度,在立足专业性、独立性的基础上,注重吸纳公共智慧,使政策建议切合群众利益。譬如,在乡村教育振兴方面,政府部门要主动邀请相关研究专家的加入,吸取学界意见;同时,教育智库要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乡村教育发展现状、师资队伍建设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形成可行性的研究报告,供政府决策参考。此外,新型教育智库本身要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从决策意见的征集、决策意见的分析、形成决策建议报告以及后期的政策评估机制等角度建立一套系统、连贯的制度。最后,搭建公平竞争平台,创设咨询市场机制。“政府的角色主要是搭建决策咨询的公共竞争平台,并制定公平竞争的游戏规则。”(王佩亨等, 2013, 第115页)因此,政府应制定公平竞争的规范,通过竞争激励手段促使教育智库结合自身特色,对决策需求进行深入研究,营建良性竞争机制。同时,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创设咨询市场机制,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制度(崔树义,杨金卫, 2015, 第124页),根据教育智库的能力进行资源分配,促使教育智库能够提供高质量、有效果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进而激励教育智库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发挥其多重功能。

(五) 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实现教育智库转型

深化科研机构改革,特别是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是实现教育智库转型的内在动因。科研机构的深化改革,主要体现在:一是要完善组织管理体制改革。良好的组织管理体制能够有效提高教育智库的运行效率,不同类型的教育智库应根据自身特色而进行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激发教育智库活力的管理体制。二是深化科研组织机制改革。改变以往单一学科、孤军奋战的研究模式,转向团队合作,建立起协同合作、联动联合的工作机制,同时积极探索实施课题负责人制度,以课题为导向,组建科研队伍。三是深化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应丰富经费来源途径的多样化,纵观欧美各国先进智库,其经费来源渠道是多元的,例如美国智库的资金主要来自基金利息、基金会和企业的资助以及个人捐助等,从而为智库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经费保障;同时,加强经费管理,完善监督机制,引入现代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四是拓宽成果宣传推广机制。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提升,需要借助宣传推广媒介,新型教育智库的成果推广,除利用出版物、文章、报告等形式之外,还要善于“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成果发布会等现代传播手段,向社会介绍自己的成果”(崔树义,杨金卫, 2015, 第73页)。尤其是针对教育的热点、重难点问题,例如长江教育研究院多年呼吁的教育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教育智库应主动利用宣传媒介,介绍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其解决对策,宣传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使社会大众真正理解相关问题。如此,教育智库既成为了教育舆论的引导者、教育政策的解读者,又进一步宣传了自身的研究成果,提高了自身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六) 探索成果评价机制,建立激励导向制度

成果评价机制是对新型教育智库进行评估的重要载体。由于受评价体制机制的制约,我国教育智库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同行评价、轻社会和政府评价等弊端,导致成果的指导性不够。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的成果评价,应探索综合性评价和分类评价相结合的体制。综合性成果评价,主要是针对成果的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舆论影响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等进行的总体评价;分类评价,主要是根据教育智库的类型和研究成果的类型而进行的分类评价,例如政府教育智库,其成果评价主要依据研究成果进入决策的情况,高校教育智库成果评价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同时,还要从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与应用等角度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建立激励导向机制,“提高科研组织、课题评审和业绩评价的透明度,强化竞争,提高评审标准和淘汰率,加大对优秀成果的激励力度。从重论文、著作向重完成上级管理部门任务、服务决策转变”(周洪宇,2015),尤其要注重引导研究成果的转向,由注重成果发表向重视成果转化、应用转变,提高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针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双一流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问题,不能仅仅以教育智库的成果发表作为评价标准,更应注重其成果的应用转化,从对其成果的批示、采用率等维度进行综合评价转向注重成果的现实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综上所述,新型教育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其功能日益凸显。进入新时代,新型教育智库应抓住历史机遇,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完善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为国家教育决策提供智力支持,进而为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为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崔树义, 杨金卫. (2015). 新型智库建设理论与实践. 北京: 人民出版社.

刘福才, 张继明. (2017). 高校智库的价值定位与可持续发展. 教育研究, (10), 59-63.

麦甘恩, 萨巴蒂尼.(2015).全球智库:政策网络与治理(韩雪, 王小文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麦根.(2015).智库的力量: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如何促进社会发展(王晓毅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庞丽娟. (2015). 我国新型教育智库若干重要问题的思考. 教育研究, (4), 4-8.

田慧生. (2015). 加强新型教育智库建设, 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教育研究, (4), 10-13.

田慧生. (2016). 当前教育智库建设的形势、方向与思路. 中国教育学刊, (11), 1-6.

王辉耀, 苗绿. (2014). 大国智库. 北京: 人民出版社.

王建梁, 郭万婷. (2014). 我国教育智库建设:问题与对策. 教育发展研究, (9), 1-6.

王佩亨, 等. (2013). 海外智库:世界主要国家智库考察报告.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文少保. (2015). 高校智库服务政府决策的逻辑起点、难点与策略——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 中国高教研究, (1), 34-38.

薛二勇. (2015). 我国高校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的政策分析. 高等教育研究, (12), 7-12. DOI:10.3969/j.issn.1674-5485.2015.12.002

杨东平.(2018). "减负", 还得釜底抽薪.中国教育报, 2018-03-10(02).

翟博. (2015). 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建设要有新视野. 教育研究, (4), 21-24.

张武升. (2015). 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的本质特征. 教育研究, (4), 16-19.

周洪宇. (2015). 创新体制机制,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 教育研究, (4), 8-10.

周洪宇.(2017).教育智库应把握好自己的定位与追求.取自http://www.cssn.cn/gx/gx_gxms/201703/t20170308_3443975_1.shtml.


精彩回顾    专题:当代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徐金雷:技术的默会知识及其实践培育

张沿沿,顾建军,徐维炯,陆叶丰:对我国8省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技术素养的调查与研究


庄腾腾,谢晨:我国中小学生技术素养测评工具设计探析——基于国际科学与技术素养测评框架




投稿请登录本刊网上投稿系统:www.xb.ecnu.edu.cn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微信矩阵

华东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华东师大学

自然科学版

华东师大学报

教育科学版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官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