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生存,飞蛾学会不扑火了

魏昕宇 科学公园 2017-02-08

科技快讯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短短八个字形象地描绘出这一类昆虫的正趋光性,即容易被光源吸引。然而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生活在城市环境中的飞蛾变得不再那么被光吸引。

城市中大量人造光源造成的光污染对许多生物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飞蛾这样具有正趋光性的昆虫来说,被人造光源吸引往往意味着它们更加容易由于被天敌捕食等原因死于非命。来自瑞典的研究人员推测,根据自然选择理论,在城市环境中,趋光性较弱的蛾类将具有较低的死亡率,因而具有较大的生存优势。

图片来源:http://www.dpchallenge.com/image.php?IMAGE_ID=266328

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研究人员选择了一种广泛分布于欧洲的蛾子Yponomeuta cagnagella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分别从城市环境和夜晚基本没有被人造光源污染的环境中采集这种蛾子的第二龄幼虫,在同样的实验室环境进行饲养,待幼虫发育成成虫后,研究人员观察并记录它们的趋光性。结果表明,与生活在暗夜环境中的成虫相比,生活在城市环境中的雄性个体的趋光性明显下降,雌性个体的趋光性也有下降,但下降趋势相对不那么显著。研究结果很好地证实了研究人员此前的猜测。

这项研究清楚地表明,生活在城市环境中的蛾类在不断进化。显然,正趋光性的减弱更有利于飞蛾在充斥人造光源的城市环境中的生存,但这种变化对整个生态环境也可能造成负面影响。正趋光性的减弱意味着飞蛾在夜间变得不那么活跃,这可能影响到以它们为食的蝙蝠和鸟类的生存。同时,飞蛾是许多植物重要的传粉者,因此它们夜间活动的减弱也可能影响到这些植物的繁殖。


报道:Your porchlight is causing moths to evolve论文:Reduced flight-to-light behaviour of moth populations exposed to long-term urban light pollution编译:魏昕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