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鸣转战“银河” | 航天创企之2018 ①

胡月童 泰伯网 2021-04-27

临近2018之末,泰伯网将走进商业航天创企,贴近观察这一年来产业与企业的成长、蜕变。自今日起,相关报道将陆续发出。

导读·本文涉及以下内容:

① 不论互联网还是商业航天,商业模式都是绕不过去的坎;

② 遥感还是通信,这个谜银河航天还没有最终揭开

泰伯网 胡月童 报道

Tryul 责编


2018年7月21日,徐鸣正式辞去猎豹移动总裁职务。与他相识16年的猎豹CEO傅盛发内部信,为多年的合作画下句号。傅盛心中那个永远“无畏无惧、朝着梦想冲刺的少年”并未向大众公布他的去向,而是默默投身航天界,将照片和履历挂在了一家创业公司的网站上。

11月17日,徐鸣首次以银河航天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的身份现身,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讲述了从小米模式到航天互联网思维的启示。

与徐鸣一同亮相的银河航天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民营卫星公司,它提出采用5G标准的“银河Galaxy”低轨宽带卫星星座,将由上千颗自主研发的5G卫星在1200公里左右近地轨道组成星座,建成后可提供覆盖全球的天地融合5G通信网络服务。

近期,该公司已完成A+轮融资,项目估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目前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晨兴资本、IDG资本、高榕资本、源码资本等。


低轨宽带星座,有钱才有底气

低轨通信卫星星座并非近两年出现的新概念。1987年,美国通信巨头摩托罗拉公司提出了第一代卫星移动通信星座系统,即铱星一代。随着1997和1998两年间66颗铱星的升空,个人卫星通信时代开启。

近些年,随着微小卫星技术、成本多方面优势的凸显和空间通信技术的提升,基于二者的低轨通信小卫星星座再次引起了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商业公司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已有多家企业提出多个宽带或窄带星座计划,此前泰伯网曾做过相关整理。

泰伯网整理

建设低轨宽带卫星星座,需在数年时间内发射成百上千颗卫星,整个星座计划耗资巨大,卫星公司必须面对“金钱的考验”。据航天五院研究员、正弦协会发起人何善宝介绍,低轨宽带星座需要至少500亿以上的资金需求,基本上国企和民企都需要融资来完成星座建设。

在这个赛道上,不乏有实力者。例如,美国“钢铁侠”埃隆·马斯克提出的Starlink星座计划,靠自身财力推动;成立于2012年的OneWeb已经获得来自软银、空中客车、可口可乐和维珍集团等重量级企业共计18亿美元的投资;国内两大航天集团——航天科工集团和航天科技集团也分别推出了“虹云工程”和“鸿雁星座”。

虽然,银河航天并未公布各轮融资金额,但从投资方来看,银河航天已得到多项来自互联网行业的支持。

数据来自天眼查

对于银河航天为何获得多轮融资和高达30亿的估值,普遍的解释都离不开“徐鸣”和“雷军”这两个关键词。业内相关人士告诉泰伯网,银河航天是徐鸣这位成功的互联网人再次创业的产物,身价自然有所加持;徐鸣在文章中,将雷军和小米公司当作创业圣经,除了因着雷军与徐鸣过往的渊源,也是因为雷军及顺为资本对银河航天的数次支持。

徐鸣与傅盛一起从360离职创业的可牛影像,在2010年与金山安全合并成立金山网络,傅盛任新公司CEO,徐鸣任新公司CTO,雷军为新公司董事会成员后任董事长。

有人称雷军是傅盛的贵人,对与傅盛一路相伴的徐鸣来说,又何尝不是呢?

据徐鸣言,他从雷军身上得到了“战略的力量、梦想的力量、文化的力量”的三个启示,进而衍生出一套航天互联网理论。他认为航天和互联网两种文化不是彼此轻视、敌视,更不是彼此消灭,而是需要二者充分融合,形成航天互联网思维和文化。

航天互联网思维和文化究竟如何体现?银河航天合伙人、副总裁高千峰介绍,互联网和航天文化各有优点,两者既有共性也有不同,需要融合、平衡。在银河航天内部,将两者融合的一个平衡落地点就是“靠谱”。“梦想和目标一定要有,但更多还是要脚踏实地将公司的战略部署通过产品落实与体现。做靠谱的人,办靠谱的事,强调落地能力。”


商业模式,通信星座被反复揭开的伤疤

提起低轨通信星座,商业模式是绕不开的话题。这里不得不提低轨通信星座始祖铱星星座的一段传奇历史。

建成后的铱星因定位不清、价格不菲、运营失误等多方原因,遭遇市场的冷落。缺少用户的铱星在连续亏损下宣布破产,后来在美国军方订单的支持下起死回生。目前二代铱星星座也在建设之中。

虽然铱星活了,但对低轨通信星座的商业模式的探讨并没有停止,这也是整个商业航天都面临的难题。

高千峰认为,商业化的前提在于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备核心价值,能解决一定社会需要和问题、满足个人和企业需求,这一点做到后,商业化其实是一个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去实现,更是一个逐步迭代的过程。“其实我们要建设的是基于卫星网络的信息高速公路,是互联网等各种网络的基础设施,在未来可以落地的场景很多,包括互联网服务、运营商回传服务、专网服务、应急指挥通信服务等。在这个非常大的范畴里,我们对某些领域作了一些研究、储备和接洽,对于运营场景和商业化方面,已开始提早布局和准备。”

在某次沙龙上哈工大张世杰教授说,他认为在信息社会,低轨宽带星座不能仅作为信息通道,更应该提供增值服务,当前偏远地区只是存量市场,随着人们对宽带需求的改变,对全面且连续服务有需求的地区,特别是已有地面宽带覆盖的地区,才是低轨宽带卫星星座的增量市场。

“银河Galaxy”星座计划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在于它是基于5G标准的移动通信星座。目前地面5G网络仍在部署中,个人5G移动设备还未普及,因此,银河航天的星座计划是否过于超前仍有争议。

中国卫通集团闵长宁研究员也曾对银河航天的5G卫星提出质疑,认为随着地面5G、6G通信技术的发展,长寿命的卫星没有必要根据地面技术迭代进行设计。

对此,高千峰认为,地面通信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5G已经是一种共识,未来天地融合也是必然的。“银河航天希望能深耕这个产业,从介入时机上看当然是越早越好。”


遥感or通信,摇摆or融合?

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星座并非银河航天一直以来的目标。在2018年1月前,银河航天打造的还是“全球首个AI遥感卫星星座”,计划达到十分钟级重访、全球米级对地AI监控成像,实现遥感大数据的实时智能推送。

在早期报道中,银河航天已分别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宁夏中卫市完成了全球首颗AI试验卫星“玉泉一号”、全球首颗AI卫星“中卫一号”的研制工作,两颗AI卫星计划于2018年上半年发射。“玉泉一号”最终于10月25日发射升空,却从卫星降级为阿里“糖果罐号”的载荷。

银河航天对此的解释是,遥感星座计划仅是早期宣传中的一个幌子,避免过早暴露通信星座计划,引起过多关注。

对于银河航天的这些变化,有业内人士认为,这其实是正常的战略调整,可能是因为徐鸣对航天和卫星领域不够了解,所以银河航天成立后一直在尝试和探索。为何会在遥感和通信星座之间纠结,他分析认为,目前已有一些相对成熟的遥感卫星,遥感卫星融资起来比较难,而通信卫星市场潜力更大,但是还没有比较好的盈利方式。 

但是,也有迹象表明银河航天并未放弃AI遥感。

公开资料显示,在银河航天7人的核心团队中,并无通信领域人才,但有3人具有大数据或图像识别相关经验。其中,沈荣华专注IT工业大数据行业,2006年创办华恒科技,开发GPS导航产品;李会保先后在东方网力、摩托罗拉从事模式识别、图像处理、视频编解码等方面研究工作;常明,人工智能专家,曾任猎豹移动内容及大数据商业产品总负责人、Yahoo北京研发中心人工智能算法专家、微软亚洲研究院算法专家。

8月17日,银河航天Galaxy_AI团队还曾获得某个遥感影像处理算法大赛的二等奖。银河航天当时发文称,公司已经具备机场实时检测、油罐储量估计、停车场汽车计数和土地类型分割等四项遥感AI服务能力,并附上了图像算法工程师的招聘信息。

此外,已经发射的“玉泉一号”也并非单纯的通信试验载荷,而是将进行星载高性能计算、空间成像、通信链路等试验验证。

或许,银河航天并非在遥感和通信摇摆,而是融合。马斯克的Starlink也并非单纯通信星座,星座网络也具有导航增强功能。虽然银河航天对标的是OneWeb,但在星座功能设计上,不排除有对Starlink的借鉴。

何善宝研究员透露,银河航天自成立起就提出了要做通信星座,“玉泉一号”只是验证某些卫星平台技术。他表示:“通信星座加上遥感功能也是有可能的,目前低轨宽带星座都是按照多功能卫星设计的,未来的卫星应用是综合性的。”

据了解,“银河Galaxy”星座首颗5G试验卫星“银河一号”已基本完成研发,将于2019年下半年发射,届时一切猜测都将尘埃落定。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


与GIS融合,BIM守望智慧城市


精读

“一带一路”给了地理信息产业什么机会?

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开幕,首日签约63个产业项目

G57北京-德清:地理信息倔强逢春

线下商业需求增长,室内定位的春天已近?

南京测勘东南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