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腹背受敌2018 | 年终回顾③
泰伯网 刘小贤 | 报道
Tryul | 责编
“对于商业航天而言,2018年是特殊的。”
这句话当然不会被用来作开头,因为如果把年份拟人化,那他们一定都觉得自己是最特别的那个。
但商业航天的2018确实很普通。一些人踌躇满志地成立了新公司,有些人狼狈地破产。有一些里程碑式的进步,但既不会比过去一年少,但也不见得比未来一年多。虽然融了一轮又一轮的初创企业肯花大笔钱挖人,但更多的毕业生走出校门,依旧走进了航天科技和科工的大门,过上了吃穿住不愁却好像也挣不了什么大钱的人生。
但也不是完全地乏善可陈。民营航天自2014年发展至今终成气候,以至于让人产生了跟国家航天形成竞争局面的印象。这种印象一出,民营航天企业纷纷站队表态:我们跟“国家队”只互补,不竞争。为了防止企业家们惶惶然,政府官员也出面表态,让企业家们安心干活。也许是受到企业家这股活水的影响,航天概念终于从“这个院”、“那个所”加起来不计其数的体系中走了出来,而且一出来就投入了互联网企业的“怀抱”。
这样看来,确实有必要花些笔墨来说一说商业航天的2018。
……
就在一个月前,北斗三号正式宣布提供全球定位服务,跟只能提供亚太地区定位的北斗二号相比,北斗三号仅用2018年一年时间,就连发18颗卫星并组网成功。这比计划提早了两年。
虽然北斗是国家航天工程,但它在下游部分将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如果说2014年是整个商业航天“元年”,那称2018年为北斗商业元年并不为过。
例如,最普遍的应用体现在手机上。根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介绍,国内销售的智能手机大部分支持北斗。国际也有三星等厂商的手机型号逐渐支持北斗。另外北斗三号的建成还将为自动驾驶、精准农业等带去巨大的商业价值。
“北斗”虽好,但在2020年前,其提供的精度约为10m,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想要苹果等主流手机厂商兼容北斗三号,恐怕还需时日。
而就在北斗三号才发了没几颗卫星的四月份,北斗应用概念就已经被人盯上了。其中之一就是打着商业航天名号宣传的“北斗地图。”2018年四月,重庆一家企业因宣传其产品为“北斗地图”,事后却被调查发现其既无北斗导航应用资质也无测绘资质,进而遭到从业者的口诛笔伐。批评声之大,直接进入了人民日报视野,其刊发一篇《少拿高科技当名头搞“忽悠”》对企业点名批评,可谓之热闹。
所谓“顺藤摸瓜”再贴切不过。《半月谈》顺着这件事的藤就摸到了产业园这个“瓜”。6月其一篇《两个北斗产业园:一个烂尾,一个充满谜团!傍北斗圈钱圈地风险应警惕》把重庆两家北斗产业园乱象公诸于众。一来二去,“产业园”竟成了让诸多政府官员不愿多言的一个词。
就这样,谁都没有想到2018年在“抖音”上爆红的重庆市,却在同一年因为“北斗”概念连栽两个大跟头。重庆这个北斗产业重点城市,显得有些尴尬。
一方面,炒作中涉及的夸大和作假让人痛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从业者的痛心疾首之情:航天概念可谓国家名片,事关数十万从业者尊严,岂容这般胡闹?
这股反炒作情绪很快就从导航定位蔓延到了整个航天产业。“炒作”原意指虚假和过分夸大宣传,但这股情绪难免“误伤”一些航天企业中宣传阵线的员工。
长光卫星一定明白这句话。
9月,疑似为MH370的飞机残骸出现在了柬埔寨的密林深处的卫星影像上。消息一出立刻牵动了万千国民的心,长光卫星随即用卫星拍摄事发地影像,以确定消息的真实性。
百度指数显示,受该事件影响“MH370”关键词在9月创下了两年来的指数峰值,比平均值高出十余倍。长光卫星的相关微博也获得了大规模关注。
值得深思的是,一边是乘客家属和大众的称赞,另一边则是业内人士的批评。他们质疑这种行为浪费资源并涉嫌炒作。
泰伯网读者对此作出了以下经典评论:
批评是容易的,共情是困难的;揣测是容易的,相信是困难的。
看有评论讽刺蹭热度,忍不住打个抱不平。理论、计算、实验,现代科学研究三种基本方式对应至重大突发事件,不同层面调查求证各尽所能之中,卫星快速直观获取现场信息,没毛病;即便企业因此收获了品牌和业务推广的舆论红利,也是商业航天企业一次积极的、有所作为的传播,一个用航天技术服务大众应用的案例,一次推动“公众理解航天”的实践。
同志们,火箭上天卫星干活,即使在行业内外信息高度不对称的航天领域,传播也是干出来的,不是吹出来的。
可以看出,航天从业者们还是不太习惯走到闪光灯下。但这已然是一种趋势了。
也许是看到了“卫星概念”的巨大潜力,加之商业航天推动了成本的降低,手持巨大流量的互联网企业开始喜欢跟航天产业亲密互动了。阿里巴巴在今年把“天猫国际号”送上太空。根据描述,它可以让天猫的用户在卫星经过头顶时,收到太空中传来的录音。类似的互联网企业还有小黄车OfO、在线英语教育企业VIPKID、直播企业斗鱼……不一而足。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航天跟大众的接触终将成为常态。擅长与大众打交道的商业航天企业将越来越多,从中也将走出越来越多的公关(Public Relationship)人才。
除了MH370,长光卫星今年的另一条微博也引起了很大反响。
画面中,随着一阵“白雾”乍起,一条长长的白色条带出现在了屏幕上。原来这是在宇宙中拍摄到“两江之星”火箭发射的过程。
比起“三、二、一…点火!”,这是一个可以满足大众对火箭发射好奇心的全新视角。随即该条视频引爆网络,播放量高达592万次。
但点击量背后其实还有一件事在推波助澜。该视频所拍摄的“两江之星”火箭,是我国自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以来,国家发射场发射的首批民营火箭之一。另一枚则是早于其2天发射的“双曲线一号”。
这样的破例到底有多轰动,翻看航天一词的百度指数就知道了。“航天”百度指数的全年峰值出现在九月,代表峰值的文章就是新华网的《国家发射场开民营商业火箭发射先河 民营商业航天发射有望纳入国家统一管理体系》。
民营火箭企业努力了几年,这就终于算是被官方盖上认证章了。而不仅是火箭企业,整个民营航天都极其渴望被官方认可。
因为民营航天自2014年正式开跑以来,已经羽翼渐丰。不仅能从市场订单中分一杯羹,还能吸引到一大批优质人才。但这引发了国营企业的反弹。有行业人士承认,国企确实对民营航天存在一些偏见。今年爆发的“张小平事件”则将这种偏见充分地展现了出来。认为商业公司炒作、不满民营航天公司“针对性挖人”、不能让民企搞垮国企的声音不绝于耳。
航天局发言人李国平在4月中国航天日上说出对商业航天持“鼓励、有序”态度时,一定没想到短短一年内发生了这么多事儿,以至于让大家都开始期待起明年航天日发布会。这四个字估计要有个“更新版本”,才能安抚中国商业航天人不安的心。
2018年就这么过去了,前文说它普通只是句玩笑,单一个中美贸易战就足够让这一年与众不同。3月美国公布的加税清单剑指中国未来科技,航天也是其中的重点领域。
虽然由于种种阻隔,中国和美国在商业航天领域的实质性直接贸易往来几乎没有,但这仍然在航天产业链日趋全球化的今天为中美的相关企业蒙上阴影。首当其冲的就是航天巨头企业,根据外媒报道,航空航天巨头波音(Boeing)一直在贸易战一事上斡旋,不希望其加剧升级,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十分清楚其立场。
美国显然不希望看到中国航天崛起,但就在2019年开年,中国航天就完成了世界瞩目的创举: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用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的话说,虽然这是国家行为,但将对中国的商业航天产生数个方面的积极影响。
也许跟“国家队”一样,商业航天即使面临着内外压力也能取得成就。“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用来形容中国的商业航天将再贴切不过了。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