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地理信息20大转折性事件 | 2018回顾终篇
泰伯网 洪月月 | 整理
Tryul | 责编
2018年,对测绘地理信息领域而言,非同寻常。国家主管部门机构重组,组建自然资源部,改革一直伴随着整个产业。
改革内外,业内人士喜忧参半。既有政策红利加持,国土三调、自然资源确权等国家大项目的千亿级市场机遇,又有地信产业主导机构——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被撤销大背景下去Gis化的焦虑。
如何定义测绘地理信息的2018,其主管部门自然资源部在2019年1月召开的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上总结:2018年是自然资源系统建机制、打基础、促融合、全面确立工作职能的起步之年。
本文中,泰伯网将2018年度测绘地信领域的20件重大事件整理如下,希望帮助大家在回顾中重新整理出发。
01
自然资源部成立
2018年3月13 日,《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议案》公布,“组建自然资源部,不再保留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自然资源部对外保留国家海洋局牌子。
3月1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七次全体会议,提名陆昊为自然资源部部长。3月26日,自然资源部召开党组(扩大)会议,陆昊强调:全力以赴完成“两会”确定的组建自然资源部及各项工作任务。
4月10日,自然资源部正式挂牌。
02
注册测绘师去留成热点
2018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新的机构改革方案,作为注册测绘师考试主导机构之一的原国家局被撤销,不少业内人士担心,注册测绘师也会随之消亡。
泰伯网通过调查分析,基于以下三点原因,注册测绘师在短期内不会被撤销:
① 国务院明确表明有法律依据的行政准入职业资格不在取消之列,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已经修订通过,关于注册测绘师的行政许可条款得到了保留;
② 人社部于2017年公布了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清单内除准入类职业资格外一律不得与就业创业挂钩,注册测绘师就包含在清单内;
③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属于国家战略产业,地理信息数据属于涉密数据,与国土安全、人民利益密切相关,不应取消行政准入资格。
但是新的管理机构能否在2019年12月31日之前完成注册测绘师签章试点、执业细则以及配套制度的制定与完善、落实其他等级资质测绘单位执业标准和时间等一系列相关工作,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03
我国首个自然资源业务卫星星座成功发射
2018年3月31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发射我国首个自然资源业务卫星星座。
据了解,这是我国自主建造并成功组网运行的首个民用高分辨率业务卫星星座,代表着目前我国民用遥感卫星星座发展的最高水平。3颗卫星成功组网运行后,将大幅度提高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全要素、全覆盖、全天候的实时调查监测能力。
04
我国全面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
2018年4月,中国国家航天局、中国气象局以及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日前签署合作意向书,中国全面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
同年6月19日,国家航天局与联合国机构签署开展“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合作意向宣言。
空间信息走廊是在“互联网+空间信息”的服务模式下,以实现空间信息综合集成应用服务为目的,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进行空间信息服务的综合性工程,为“一带一路”资源信息、文化传播信息、公益安全信息等的互联互通提供天地一体、合作共赢、安全可靠的信息通道。
05
高技术产业分类新版发布,地理信息、遥感首次亮相
2018年5月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分类(2018)》,其中增加了几个熟悉的字眼:地理遥感信息服务、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等。
这是时隔五年之后,国家统计局发布高技术产业分类的最新版本。在 2013 版的分类中,仅仅在第四大类“专业技术服务业的高技术服务”中,列入了包括气象服务、地震服务、海洋服务、测绘服务、地质勘察、工程技术等六大类。
显而易见的是,在2014年地理信息产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后,测绘地理信息的地位有了明显提升。从四个字“测绘服务”,到包含遥感、测绘地理信息等详细内容,虽是一小步,但也是产业地位提升的一大步。
06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启用
按照国务院关于推广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有关要求,之前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确定,2018年6月底前完成全系统各类国土资源空间数据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2018年7月1日起全面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我国自主建立、适应现代空间技术发展趋势的地心坐标系。对于2018年7月1日以前已经开展的涉及空间数据采集工作的项目,可仍采用原先设定的坐标系,待项目完成后,再对数据进行统一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
2019年1月末,自然资源部又发布公告称,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提供54、80坐标系测绘成果。
07
国土三调总体方案发布
2018年1月15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经国务院批准发布。《总体方案》中明确,国土三调的目标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7月31日,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通气会在京召开。为满足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新需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将强化总体定位,调整完善工作方案和工作分类,加强与林地、湿地、水、草地资源的调查衔接。
11月20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调整后的国土三调实施方案,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兼顾陆海统筹,并强调数据共享。
08
取消测绘中方控股限制
2018年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自2018年7月28日起施行。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中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同时废止。其中,在2017年版负面清单中与测绘地理信息直接相关的两条之中一条“测绘公司(中方控股)”(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第30条)已经不复存在。无疑,这是一个开放的信号。
09
“珞珈一号”卫星夜光遥感数据免费共享
2018年6月2日,武汉大学“珞珈一号”科学实验卫星01星搭乘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是全球首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主要用于试验验证国内处于空白的“夜光遥感”技术,和国家急需的“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等技术。
同年7月9日,在由武汉大学发起的“在轨测试评审会暨夜光遥感应用研讨会”上,来自国内航天航空领域的40余位专家一致认为,一个月前发射的“珞珈一号”各系统工作正常,基本具备在轨应用条件。同一天,该研发团队的首席科学家、两院院士李德仁发出倡议:将珞珈一号观测到的夜光遥感数据免费提供给注册用户下载。
10
自然资源部组建海洋卫星地面系统
2018年7月17日,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在北京召开会议,针对即将发射的“海洋一号C”卫星、“海洋二号B”卫星和中法海洋卫星等任务,就海洋卫星工程总体协调、地面应用系统联调联试、卫星发射及在轨测试、地面应用系统运行等进行了详细部署。
9月7日,“海洋一号C”卫星发射成功,这是我国海洋水色系列卫星的第三颗卫星,也是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十二五”海洋业务卫星的首发星,开启了中国自然资源卫星陆海统筹发展的新时代。10月25日,“海洋二号B”卫星成功上天,实现了我国海洋卫星从单一型号到多种型谱、从试验应用向业务服务的转变。
根据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海洋卫星业务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研制和发射海洋水色卫星星座、海洋动力卫星星座和海洋监视监测卫星3大系列海洋卫星10余颗。
11
导航电子地图制作资质授予初创公司
8月28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北京意诚远耀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甲级测绘资质审查意见的公示》,在公示的13家企业中,高精地图企业中海庭、初速度(Momenta)名列其中,并拟获得“电子导航地图制作”资质。
其中,成立于2016年的Momenta成为近20家获得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测绘资质的单位中,唯一一家自动驾驶初创企业。Momenta是致力于研发“自动驾驶大脑”的自动驾驶公司,高精地图仅为公司的业务之一。
12
阿里进军自然资源领域
2018年9月,在云栖大会·阿里云自然资源专场中获悉,阿里云正逐步进入地球科学相关的泛自然资源行业,并面向国务院下设自然资源部对数据的管理和应用需求,提供云服务架构及相关解决方案设计。
阿里云自然资源行业首席架构师沈坚介绍,阿里云与自然资源部的合作将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阿里云方面将积极参与自然资源部相关垂直领域的信息化云平台建设,其二是面向自然资源部之于统筹化的信息管理与应用的需求,结合互联网产品的运营理念,提供针对数据的采集、管理、开放、流通,以及从AI应用到商业化服务和开放生态构建方面的云服务架构支持。
11月19日,在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发表演讲表示,“地理信息将成为未来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他表示,阿里巴巴如今成为了一个数字经济体,所有这些都和地理信息高度相关。
13
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取得积极进展
2018年10月,自然资源部官方网站披露,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我国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取得积极进展。
截至2018年10月29日,全国12个省份、32个试点区域共划定自然资源登记单元1191个,确权登记总面积186727平万公里,并重点探索了国家公园、湿地、水流、探明储量矿产资源等确权登记试点。
据了解,自然资源统一确权是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2016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9次会议审议通过《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试行) 》和试点方案,决定在吉林等12个省份开展为期一年的试点,要求以不动产登记为基础,依照规范内容和程序进行统一登记,坚持资源公有、物权法定和统一确权登记的原则,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以及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统一进行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
14
国土空间规划第一个指导文件出台
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
该《意见》明确总体要求,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理顺规划关系,统一规划体系,完善规划管理,提高规划质量,强化政策协同,键全实施机制,加快建立制度健全、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规划体制,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15
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召开
2018年11月19日-21日,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在浙江德清召开,这是联合国主办的规模最大、级别最高、内容最丰富的地理信息大会,也是测绘地理信息领域迄今为止在中国举办的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重大国际多边活动。
本次大会上综合展示了卫星导航、航空航天遥感、位置服务、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物联网、量子计算、5G网络、虚拟现实等众多类目科技成果。有63个产业项目在本次大会的工商峰会上签约落户,其中地理信息项目39个,地理信息跨界融合项目24个。
大会还达成并发布《莫干山宣言》。《莫干山宣言》提出,携手努力构建数据和地理信息领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促进有效的跨部门、跨学科国际、区域和地方合作及伙伴关系,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支持国家发展利益,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和能力建设,增进政府、学术界、产业界、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之间的伙伴关系,弥合地理空间信息鸿沟。
16
两部委支持建设14个海洋经济示范区
2018年11月,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通知》,支持山东威海、日照,江苏连云港、盐城,浙江宁波、温州,福建福州、厦门,广东深圳,广西北海10个设在市级和天津临港、上海崇明、广东湛江、海南陵水4个设在园区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通知》明确,示范区建设要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坚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合理确定建设目标和任务;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严管严控围填海活动,加强滨海湿地和海岛保护,最大程度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构建蓝色生态屏障。
17
发改委将建立以空间规划为基础的国家规划体系
2018年12月4日,发改委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根据《意见》第八条,国务院发展改革部门要依托现有政务信息平台,建设国家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加强与相关政务模块之间的联接和信息共享,将各类规划纳入统一管理,强化规划衔接 协调,跟踪监测规划编制和实施进程,推动规划基础信息互联互 通和归集共享。
对于空间信息产业而言,这将是自然资源部在三定方案以来,第一个对空间规划进行了详细描述的上位指导文件。《意见》指出,要建立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由国家、省、市县各级规划共同组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
18
空间信息产业陷入股权质押金融风暴
2018年末,泰伯网针对股权质押问题,对空间信息领域的上市企业进行了一次摸底,发现该领域也已经成为股权质押的重灾区,部分面临平仓风险。
正常情况下,股权质押融资是一种正常的融资行为,用以获取更多的流动性。对于其他融资渠道不畅的企业而言,它在补充流动性方面的重要性特别突出。但同时,股权质押也存在平仓风险,一旦风险爆发很可能会损害公司整体的利益以及股权的稳定性。据分析,截至2018年10月16日,全市场股权质押高爆仓风险个股有214家。
19
“回款难”成测绘地信企业生死难关
2018年12月中旬,泰伯网调查发现“回款难”成为影响地信企业生死存亡的难题。据不完全统计,自农业部发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办证试点以来,全国新增近万家测绘公司。
截止2017年末,全国整省推进确权登记项工作的省份已达28个,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2718个县(区、市),3.3万个乡(镇)、53.9万个行政村,实测承包地面积15.2亿亩,已经超过二轮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确权达到面积11.1亿亩,占二轮家庭承包耕地账面面积的82%。
据泰伯网调查发现,截止2018年12月中旬,因土地确权项目垫资重大给公司经营带来严重资金压力,导致解散的地信公司规模已经达到数千家。2018年,能否回收到账款,已经成为地信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
20
北斗系统迈入全球时代
2018年12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于当日开始提供全球服务。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服务范围甶区域扩展为全球,北斗系统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截至2018年12月,北斗系统在轨工作卫星共33颗,包含15颗北斗二号卫星和18颗北斗三号卫星。
预计到2020年,北斗产业总产值预计达到2400亿至3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20%,新增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元。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
⊙国家发改委下文:鼓励外商投资地理信息、商业航天、自动驾驶等领域
⊙专栏 | 徐颖谈《流浪地球》:科幻是在科学逻辑下的合理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