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航天大会首日:争先恐后低成本
泰伯网 刘小贤 | 报道
Wolfgang | 编辑
在前往2019年中国航天大会(下称航天大会)的路上,湖南电视台经典台标“芒果”不时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因为航天大会的主要会场全部围绕在广电中心四周。
这不是巧合。作为中国最强势的地方台,湖南电视台网络页面“芒果TV”首页上也同期出现了“2019中国航天日“的宣传。
会场间的必经之路上,就是芒果TV的办公楼入口。
这体现了主办方的用心:他们希望通过大众传播渠道,让航天更加“接地气”。会议日程安排也体现了这一点,几天的活动中数场活动安排在高校及中小学校园,其中包含大量的科普、文娱活动。另外,23日晚橘子洲头也上演了一场航天主题的焰火表演。
走到大众中去,这也是航天企业们的一个愿望。但在企业家口中,这句话要换成“拿下消费级市场”,才更符合商业语境。
消费级市场——更互联网的叫法是“C端市场”——究竟有多诱人?这已经是5年前的话题了,现在,企业家口中讨论的问题早已变成了:到底该如何填补技术现实和消费级市场需求中间形成的鸿沟。
这中间的鸿沟有多大?作为一家从航天科技集团走出的商业遥感企业,航天世景的总经理徐丽萍在航天大会上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我们公司也非常想用遥感卫星帮别人拍婚纱照,但人家11:00结婚,但我的卫星10:30过境,就是没办法。”对徐丽萍而言,这30分钟就是现实和理想的差距。
珠海欧比特宇航创始人颜军也不失调侃地说“从北京坐飞机回珠海,往下一看,四个字:乌云滚滚。晴天的地方太少了,一想到这就很犯愁,卫星怎么拍的到。”
欧比特拥有数颗高光谱卫星,近期还要发射5颗。这些高光谱卫星可以精确地识别出一片矿区是赤铁矿还是锰矿,是矢车菊还是灌木丛。但在乌云面前,这些拥有超高性能的高光谱卫星也难逃“睁眼瞎”命运。
有趣的是,在企业、用户单位直呼卫星“太少”的同时,也在烦恼这些卫星产生的数据“太多”。颜军举例,珠海欧比特在轨的四颗高光谱卫星,每颗绕地一周要拍摄多张图片。这些卫星绕地一圈每轨拍摄6分钟的图像依靠一个很好的人工团队也得10天才能分析完。“这仅仅是四颗的时候,那未来有更多卫星的时候怎么办?”因此,对于遥感企业来说,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能力来处理遥感数据也是一个重要的能力建设。
比起每平方公里动辄数百至上千元的拍摄成本,卫星遥感影像的成本仅为几十块钱/平方公里。但要想用于动态、快速监测城市变化,卫星数量不足、传感器能力不够,都使得客户不得不使用成本更高的手段解决问题,这无疑拉远了企业和消费者的距离。
看着越来越远的消费者,航天产业链上游的制造商坐不住了。上市公司东方红卫星在深圳的子公司深圳东方红海特在航天大会上就做了一个发布:联合数家企业构建一个“虚拟星座”,旨在未来面向全球开发者提供不超过成本价的遥感影像。
在航天大会上数家企业签署数据互换协议。
此举让人不禁联想起本月初,地图厂商高德为了扩大高精地图市场规模,决定以成本价向合作伙伴提供高精地图产品一事,这一度被视为行业的“鲶鱼效应”。而这次,这条鲶鱼既不是互联网企业,甚至都不是一家民营企业——深圳东方红背后最大的股东是航天科技集团。
深圳东方红海特高级副总经理薛力军告诉泰伯网,作为上游卫星制造商,他希望此举能扩大遥感应用市场。在他看来,只有数据更下游应用的蛋糕大了,包括上游制造商在内的整个遥感卫星应用价值链才能有效形成。
卫星制造厂商天仪研究院是该计划的成员之一。创始人杨峰在23日泰伯网走进天仪的活动中也表达了相关的看法。他认为,航天领域“通、导、遥”大众市场导航市场普及的最好的原因,是其在源头上的免费,导致下游愿意在这一基础上做很多探索。导航价值链条形成后,虽然产业链各环都有利润产生,但用户端基本无付费感。而在遥感领域,他也看好此类探索。
除了导航和遥感,通信也是航天大会的重头戏。在通信领域,各个企业对消费级市场的探索相对比较保守,相反,他们把客户目标锁定在了“大型企业”上。
南京英田光学董事长周子元就认为,铱星的失败是复杂的,但也许最初不是瞄准C端市场,而是放在一些大企业上,结局可能有所不同。
航天行云科技工作人员则透露,行云工程目前已经锁定了包括电力、水利、物流、地质地灾等数个重点行业。该人员对泰伯网说,如果考虑用户习惯培养,他对低轨窄带通信卫星的信心可以打7-8分。而如果不考虑用户习惯培养,他甚至可以对该市场打9-10分(10分制下)。
但无论是通信、导航还是遥感,以低成本创造高性能,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正向现金流是所有商业航天企业的必经成长之路。“毕竟,这还是一个刚刚成长起来的投资赛道。”金石灏汭投资公司总经理王丽平说到。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
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