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一个“假”航天大会?
泰伯网 苍结 | 报道
Wolfgang | 编辑
24日上午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转了一圈后,有走错场馆的感觉:航天展并不特别“航天”。
首先在主展区,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航天企业外,还出现了诸如国测星绘、中科星图、德清地理小镇、四维测绘、ESRI等测绘地理信息企业。其次,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两大航天巨头以及各自旗下的部分院所、企业,都在用很大的篇幅推介各自的“智慧”业务。比如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在展示它们所做的智慧旅游、智慧安防、智慧综管等业务。旁边,另一家航天科技的企业在展示一款智慧管线产品。航天科工的展台区内,除了商业航天板块外,诸如特种装备、节能环保等各类行业应用尤其突出。
本届航天大会的展览名为“航天放飞中国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航天成就展”。航天发展到目前阶段,其国防色彩不断在减弱,航天技术在各种民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突出。
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侯秀峰在24日的报告中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正在加速演进,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为显著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与航天技术交叉融合,催生出包括智慧产业在内的一系列新业态、新机遇。
他介绍,智慧产业是航天科工军民融合产业的重要板块。当前,航天科工所聚焦的智慧产业多达20个领域,遍及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城建、智慧农业、智慧水务、智慧林业、智慧检测、智慧安保、智慧公安、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海洋等等领域。
同时,航天科工还成立了智慧产业联盟、物联网技术中心、智能交通技术中心、智慧农业产业联盟、智慧管网管廊联盟等产学研合作机构,其军民融合科创基地、航天智慧科技城遍布全国数十个城市。据介绍,在20个智慧应用领域内,航天科工已形成了解决方案类、软件类、硬件设备类、服务类共360项应用产品。
在智慧城市领域,从2011年承担武汉智慧城市项目起,目前航天科工已在全国60个城市开展智慧城市合作,其中30多个已经入建设实施阶段。在智能交通领域,基于北斗定位,构建起以车辆为节点,以网络为基础的车联网系统,目前已为国内22个省市超过35万辆的“两客一危”、货运车辆提供服务。
航天巨头在智慧行业拓展日久,而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在加紧落地步伐。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在航天大会上介绍,据统计,2017年中国国内卫星导航产业产值2550亿元,2018年产值3000亿元。在行业应用方面,北斗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通信时统、电力调度、地图绘制等领域。
在交通运输方面,基于北斗建成了全球最大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入网用户超过600万辆,同时有3200余座内河、2900余座海上导航设施使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农林渔业方面,服务农机设备超过5万台,入网船舶超过7万艘。在公共安全方面,40余万部警用终端联入警用位置服务平台。
着眼于各类应用的技术支撑,在北斗导航系统之外,航天巨头还对由中低轨星座构成的卫星互联网系统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与期待。
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宇航部部长尚志在大会上指出,自2014年以来,建设低轨道通信卫星星座车成为全球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潮流,以美国和欧洲新兴创业公司为代表、明确提出引起各方广泛关注的星座计划已达数十个,卫星数量上万颗,开展空间频率轨道资源的争夺。
但是目前来看,全球低轨卫星互联网的标准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成熟的标准协议可以借鉴,因此在协议标准、频率、应用模式等方面需要开展大量研究与实验验证。他认为,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空间互联网与地面互联网融合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同时他还指出了空间互联网未来的集中典型商业模式。第一是最后一公里,具体而言,就是与地面网络融合打通信息互联的最后一公里,服务偏远地区用户。第二是特殊通信,为政府、企业用户提供保密数据传输,保障全球政企客户安全通信。第三是海上信息的高速公路,在广袤的海洋上为物联网、船载通信,提高远洋通信保障能力和海上航行安全保障能力。第四是空中WiFi,为全球民用航空器提供机载宽带通信,提高飞行安全,满足乘客空中上网需求,提升旅行舒适度。
他还指出,空间互联网是我国商业航天项目的典型,必须坚持整合全产业链资源,采用先进的卫星制造与运载发射理念,引领我国商业航天快速、高质量发展。针对星座任务,航天科技已在天津航天城建设了年产300颗星左右的卫星生产线,开展低轨卫星的批量化生产。
从航天科工到航天科技,在很多应用领域里都已经历了长时间的开拓。无论智慧或非智慧的行业应用,都在很大程度上将航天技术带到了民用领域。
采访中,有从事军民融合的国家队人士表示,航天技术转化需要重点考虑两个因素:一是需求,二是成本。解决好这两个问题,成功的机会就比较大。同时,由于两大航天巨头的技术与国企背景,也一定程度上更适合介入政府项目。所以就在外界追逐各类“智慧+”业务的时候,两大航天巨头实际上早已就深度介入各种“智慧”领域了。
他说,你在展会上看到的并不奇怪,未来航天展会上可能会出现更多、更多元的应用方向和产品。
但是他也表示担心,应用领域过于宽泛,是否会影响未来航天的产业化之路。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
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