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归去来兮
陈立 胡蓝月 | 撰文
新的那幢两层半小楼由意大利建筑师白罗欧尼设计建造,是梁启超先生的书房。彼时国家内忧外患,梁启超忧心如焚,言:唯有饮冰才可解内热。书房的“饮冰室”之名亦来源于此。一套线装的《二十四史》拼成一长方形,占据了半壁墙。书房一层的西南角挂着陈仲述所赠的国画。在墙边椭圆形大理石桌上,摆放着梁启超从欧洲带回的雕塑。蔡锷将军的肖像挂在镶有彩色玻璃圆顶的前厅中。他是梁启超的得意门生,也曾是梁思礼少年时期心中的英雄。整个饮冰室只挂着蔡锷一人的肖像。
▲ 1936年,在南开中学读书的梁思礼(前)和五哥梁思达(左一)等在天津饮冰室院门前。
她将梁启超生前居住的旧楼卖掉,将饮冰室出租,然后用这笔收入在院内空地上盖起一座两层小楼自住。虽身为偏房,但这个被梁启超视为“我们家极重要的人物”,用孱弱的肩膀撑起梁家,坚持把每个孩子抚养成人、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直至最小的梁思礼1941年赴美留学。
天津解放后,王桂荃庆幸饮冰室完好无损地保住了,觉得是上天保佑了梁家。曾有一枚炮弹曾砸到院中的沙包上,旁边是两桶汽油,但没有爆炸。饮冰室的院子里一度堆满了国民党军队的手榴弹、枪支。当时,国民党士兵使用的包括马克沁重机枪在内的许多制式装备,都出自21兵工厂(著名的金陵兵工厂西迁重庆后更名而来),有资料统计,1935年到1949年,该厂生产的中正式枪约占总产量的2/3。
云南昆明,一个白族小伙子从近代中国最为传奇的象牙塔西南联大走出,炮火纷飞中,就选择了进入21兵工厂在云南安宁县设立的分厂。
这位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年轻人叫王希季。家人为躲避战乱流落荒野和恋人被封建礼教逼到自戕的重创,让他毕业后决定放弃向往已久的热电厂,“到兵工厂工作是为了打日本,雪国耻”。
抗日战争胜利后,兵工厂即将迁回繁华的南京,王希季却递上一纸辞呈,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工程师职位,继续留在闭塞的西南边陲。多年后他在个人传记中这样解释:如果继续在兵工厂干下去,就难免脱不开战争帮凶的嫌疑。国共内战烽火又起,与其让自己生产的武器对准同胞,倒不如坚持最初的理想。
当时云南电力资源匮乏,王希季回忆,“现在计量电力值是千瓦,在当时是马力,也就是那么多电能相当于一匹马。”当地没有像样的工业,大部分老百姓靠煤油灯照明,买不起煤油的人家只能用菜籽油。
不过,在昆明耀龙电力公司发电厂王希季却没有得到重用,干得并不开心,同时又深感知识不够用。政府官员顾不上民生基础设施建设,让他认识到自己的想法过于天真了。出国深造的念头就此萌生。
当时教育部组织的留学考试开了一扇窗。他如愿考上,继大伯父王毓嵩之后,成了家族里第二代留学生。1948年,在与女友聂秀芳正式订婚后,26岁的王希季踏上了留学旅程。
开往美国的轮船从上海码头启航,汽笛声穿云破雾。王桂荃消瘦的身体和聂秀芳眷恋的目光,都留在了故土。
17岁的梁思礼刚到美国时,太平洋战争爆发,与国内的一切联系便中断了。“当时就像是,家里把他扔到太平洋,一个人游。”梁思礼的女儿梁红回忆。
在嘉尔顿学院学习期间,穷小子梁思礼课余到学校食堂洗盘子、当服务员,没钱约女同学去跳舞,就用体育运动打发周末。他练游泳,拿到了救生员执照;后来在普渡大学时还入选校摔跤队,成为全队最轻量级的选手。
和贫困比起来,考试反倒成了简单的事。
王希季以第一名的成绩走上了学技术的路。他爱看小说,初中三年把学校图书馆的小说看了个遍;踢足球,在足球队是主力前锋;游泳也是出了名的“浪里白条”,一鼓作气游上以一两千米不成问题。
毕业考试王希季还是第一名,顺利进入昆华高级工业学校土木工程科。才16岁时的他,就向军训教官申请入伍,被拒绝后才打消了弃笔从戎的念头,不过读了一年,他就在同学的吴承康的鼓动下,从职校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工学院机械系。
天才的道路上,一路都是绿灯。不过这次不同以往。因为这是西南联大。
因为职校的课才学了一小半,譬如数学课,连代数都没学完,就要开始学微积分,所以王希季在进入西南联大的第一年,没有踢足球,也没去游泳,只顾埋头学习。
▲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门
最让他“耿耿于怀”的是,机械学大师刘仙洲先生让他吃了第一个零蛋。在一次测验中,刘仙洲先生给出题目,要求计算准确到小数点以下三位数。王希季举起计算尺刷刷算完。一看成绩,零蛋。因为计算结果的小数点下三位是根据计算尺估算的。
▲ 1948年,王希季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研究生宿舍。
按照研究生院的教学安排,学生不仅要修完学分,还要每隔一日就到学校所在地的热力发电厂工作8小时,积累工作经验。每天最晚一节课3点结束,王希季便到电厂去实习至夜里11点,不去工厂的时候,就泡在图书馆。
弗吉尼亚州位于北纬36°至39°,到了11月开始刮寒风,12月开始飘雪花,这是春城昆明看不到的景色。王希季在学校凌晨1点睡下,早上7点起床,完成一天的课业后,到发电厂先从打扫卫生、烧锅炉开始做起。从锅炉工、加水工、电工、主机工、组长,一直干到领班,最后可以独立全面地负责电厂8小时的工作。
事后,王希季认为最受益的是学到了先进的管理方法,训练了从系统工程角度去看问题的思考方式。在美国,他这个专业的人才很走俏。还没毕业,他就收到了在华投资建设上海电厂的美国老板发出的邀请,开始憧憬回国建设大型发电厂。
就在王希季到美国前半年,梁思礼给自己南开初中、耀华高中的同窗好友陆孝颐写了一封信,字里行间也流露出想尽快回国创办工厂的强烈愿望。
“五年比流水还快地溜过去了,一看以往的经过使我非常惭愧。各友都在国内吃苦、效劳,我却在异邦享受……对我自身,幸福很容易解决,一口饭,拉洋车也可赚得出来,尤其我的机会是这样好,我则更应对没有机会的老百姓多负些责任……帮的方式是办工厂,起头小厂,提高工人们的生活水准,增加一般人民的购买力,慢慢地从小做起……
我有几个朋友,他们都有同样的决心,我们已起始了几个计划,(一)砖瓦厂;(二)洋钉厂;(三)electrical institution(电气研究所);(四)小电扇发动机……
现在我请你替我办一件事,在砖瓦厂的计划中,我需要下列几项事情:
第一,中国现有砖瓦厂的一般活动情形,例如生产速率、市场情形、价钱、生意好坏等;
第二,想法找出现有砖瓦厂厂名、地址、厂主姓名,以及如何接洽他们的方法……”
不过,陆孝颐的回复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梁思礼的人生轨迹。陆孝颐说:“你想搞工业救国,但是大厦不能建在沙滩上。不从政治制度上解决问题,根本谈不上什么工业救国。”那时陆孝颐已是中共地下党员,身份保密,1947年被党组织派遣出国深造,并做留学生思想工作。
梁思礼暂缓了回国办厂的行动,南开大学的副教授任职邀请也被搁在一边,硕士毕业后选择留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这一“变”,兴许让新中国少了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却多了一位导弹、火箭专家。不变的,都是爱国救国。
梁思礼生前对父亲政治主张“一生多变”的看法——他(梁启超)不惜以今日之我战昨日之我,在不断的“变”里,爱国救国的宗旨和目的始终没变。他教我反复诵读的一句诗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也印证了梁家人“共同胎记”的由来。
留美期间,梁思礼被五姐梁思懿带去参加了北美中国基督教学生联合会(CSCA)组织的夏令营。这个组织与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周恩来总理对这些组织有明确指示:你们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在美的中国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级技术专家回来建设新中国。
随着麦卡锡主义影响的日益加深、冷战的加剧和国共内战,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地位越来越尴尬。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留学生回国之路更加波折。
1950年8月31日启航的“威尔逊总统号”上共有100多位留学生,包括邓稼先先生、庄逢甘先生。但是途径美国洛杉矶、日本横滨、菲律宾时,均发生了留学生被拘留事件。同年,钱学森一家在登船前被扣留,此后钱学森一直处于美国移民局的限制和FBI的监视中。那段时间,有多位留美学者在买好回国船票后被扣下。
美国司法部移民归化局在1951年10月9日明令禁止中国留学生离境。对于这批人,整个美国社会都充满了怀疑和不安。
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被禁止回国的中国留学生开始给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中国总理周恩来,甚至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写信,将美国扣留他们的事情公开化,并发给美国的国会议员、群众团体和各大报社。终于,1954年中美日内瓦谈判取得进展,美国政府解除了禁令。1950年代中国留美学生第二波归国高潮就此到来。
尽管如此,钱学森仍然处于被软禁状态。他专门写了求救信,通过妻子蒋英在比利时的妹妹,寄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信很快转到周恩来的手中。1955年9月,中国宣布释放美国12名飞行员。同月,钱学森偕妻子和儿女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同船的还有陆孝颐等人。这是美国解禁后回国人数最多的一次。
梁思礼和王希季都是赶在禁令发出前,在留美科协等组织的帮助下启程的。当时,大部分中国留学生都是乘坐APL(American President Lines)轮船公司在太平洋往返的“克里夫兰总统号”“戈登将军号”“威尔逊总统号”回国。
1949年9月启航的“克里夫兰总统号”从美国旧金山出发,因政治局势变化,终点由上海改成了香港。25岁的梁思礼特意购买了一台高灵敏度收音机带到船上,9月30日,他在甲板上突然听到播音员介绍新中国国旗,于是大家用红墨水把白布染红,在黄纸上剪了1大4小共5个五角星,贴到红布上,用这种方式来祝贺国家的新生。
▲ 1949年9月,梁思礼(前一)在旧金山登上“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回国。
1949年10月,梁思礼快步跑下舷梯,在天津码头抱紧王桂荃。次年10月1日,王希季与聂秀芳在北京完婚。今天,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有着旧中国时期留洋、新中国成立后归国背景的,只剩王希季一人健在,他刚刚度过98周岁生日。
▲ 1953年,王希季与聂秀芳在大连寓所合影。
对于中国百年留学潮中最为特殊的那批人来说,他们经受过战乱,也出去看过世界,此时只有一个愿望:回家,回家,回家。
回到一个新的国家。
【来源:中国航天报 】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
AR导航:“地信公司”华为的第三把火
《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