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商业航天出走北京

沐子 泰伯网 2022-05-16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泰伯网 沐子 | 撰文

离民营商业航天创业初潮已经过去了近五六年。
继北京之后,作为卫星载荷生产和地面遥测重要基地的西安,领跑卫星制造、地面设备的深圳,初步搭建通航产业“制造+运营+服务”产业链的重庆,指向通讯网络天地融合发展的上海等地,不约而同登上商业航天的舞台。 

01
潮起北京

“航天领域的改革开放”肇始于2015年前后,抢先而动的是北京。最直接的表现是,北京开始陆续涌现出一大波民营商业航天企业。
2015年6月,张昌武在亦庄成立民营火箭公司北京蓝箭科技有限公司。2个月后,同样在亦庄,民营火箭公司零壹空间成立。
也正是在这一年,民营卫星公司“九天微星”、“国电高科”相继成立。
从政策上来看,随着国外商业航天公司的兴起,2014年,国务院60号文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航天领域;2015年,天地信息一体化写入“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
可见,火箭研发、卫星制造、卫星应用等领域在政策上向民间资本逐渐开放,成为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2016年,民营火箭公司星际荣耀成立,致力于研发商业运载火箭并提供系统性的发射解决方案。同年,我国首家民营卫星测控服务商航天驭星以及民营卫星公司银河航天在北京成立。
不可否认,一系列政策助推下,北京成为地方政府初步形成商业航天产业链的第一梯队。以此为起点,诸多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纷纷涌现。
如今,初创企业正被北京发展商业航天发展的规划中寄予厚望:推动卫星互联网技术创新、生态构建、运营服务、应用开发等,推进央企和北京创新型企业协同发展,探索财政支持发射保险补贴政策,围绕星箭总装集成、核心部件制造等环节,构建覆盖火箭、卫星、地面终端、应用服务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优化和稳定“南箭北星”空间布局。

02
走出围城

事实上,2016年已经陆续有企业往北京之外的城市落地。有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外迁主要是为了当地的人才和产业基础,以及政府的支持。
2016年,蓝箭航天先后在陕西西安、浙江湖州建立分公司。目前蓝箭航天已拥有北京、西安两个研发中心,以及湖州智能制造基地。2018年底,(湖州)智能制造基地一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与此同时,“银河航天将研发中心落在西安,航天基地在各方面都给予了公司支持”。银河航天(西安)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副总裁刘畅表示。
在长三角地区,九天微星已于2016年11月落地上海。据公司方面介绍,其上海分公司(上海)九天微星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正计划往通信协议开发方面拓展业务。
尤其近两年往外拓展的趋势更为明显。2018年,九天微星相继在成都、海南建立分公司。今年,公司在四川宜宾、唐山落地相关业务。在近期融资之时,公司便表示将资金用于在河北唐山和四川宜宾分别建设互联网卫星平台、载荷自动化产线,同时强化宽带通信系统研发能力,加速地面终端产品投产。“四川主要面向地面终端和通信系统,唐山主要建立公司的卫星工厂。”九天微星相关负责人表示。
就在前段时间,银河航天卫星超级工厂宣布落户南通,将日均生产超一颗卫星
显然,对于商业航天企业对外拓展的发展定位而言,进行全国性的布局依然是一个终极导向。
2019年起,国电高科落地河北,随后将西南等地区纳入规划。“公司面向全国甚至全球布局,将全国运营中心分成六大片区,包括海南,南部、东北、西北、中部、西南,每个片区管理5—6个省份,其中京津冀地区以河北保定为中心,西南地区以四川成都为中心。”国电高科相关负责人称。
 “每个片区的行业方向侧重点不同,比如海南负责海上业务,新疆等西北地区将面向边防、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等业务。
而航天驭星在黑龙江、新疆、宁夏、海南设有业务布局,即通过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覆盖国内整个国境。“公司在西安、郑州建立了分公司,西安作为软件研发基地,郑州则为硬件研发基地。”
此外,天眼查显示,星河动力在浙江、深圳、陕西、长沙、成都均有布局。

03
成本与市场可兼得?

“从北京公司剥离,为了分散成本。”有业内人士坦言,生产经营成本居高等实际问题正在快速稀释着北京这座城市在商业航天的整体聚集度。
特别是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基建”范围中,卫星互联网被纳入通信网络基础设施领域。
从北京向外拓展的背后,既是地方打响“卫星互联网”战略使然,也将最终指向的企业的市场之争。“从业务开展角度来说,这两年商业航天比较热,政府也比较欢迎高科技企业。借着这个事情谈合作,政府会相应地给予一些补贴和支持。有业内人士陈华(为化名,下同)指出。
在这场市场赛跑中,商业卫星公司更多寄希望于尽快打开局面。“现在业务开拓范围还处于初期阶段,重点首先覆盖一线城市,其次拓展周边地区。包括浙江、福建、海南等比较富庶的地方已经布局了,希望尽快参与到一些比较重大的项目中,承接更多的市场份额。”陈华表示。
“这些地区有一些大的客户,便于上下游的业务合作;东南沿海或者南部地区,相比北方,经济较为发达,将来做一些卫星应用项目落地,能够提供更多的场景,利于应用落地。”
预算作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令业内人士很无奈,“服务还需要跟地区的经济相匹配,真正经费充足的可能还是比较发达的一线地区。”
“毕竟一线城市它发展比较早,尤其在智慧化手段上相对超前,提出的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水利等理念和想法都可能会用到商业航天相关技术。”陈华如实说。
在业内人士刘斌(为化名,下同)看来,当前商业航天还处于发展初期,还没大规模发展起来,在适应阶段会有一些拓展方面的困难。“目前商业航天创企对地方政府当地就业问题的解决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地方政府比较关心企业落地能为当地带来什么,特别是政府给予一些补贴后,更关心企业落地带来的效益。”
这一过程中,刘斌认为,“企业方面要去普及一些商业航天的知识、发展意义等,避免一些认知方面的困难。毕竟真正落地的商业航天项目比较少,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方案和案例借鉴。”
具体来说,“切入方式可能差不多,但切入点不同,要基于当地政府的发展特色和需求,选择合作契合点。”
加群提示

泰伯网目前建有六大领域社群:泰伯航空航天爱好者群、泰伯智慧出行交流群、泰伯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交流群、泰伯信息技术交流群、泰伯智能制造交流群、泰伯全球读者交流群,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微信:17864105751),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送至邮箱:news@taibo.cn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

供应商洗牌,自然资源信息化成“必争之地”

《精读》

⊙交通运输部:北斗成为新基建重要落脚点,产业进入全民应用新阶段⊙“天问”探火能否带出一片新市场空间测绘资质改革方案公布,6项关键改革支撑新制度框架 | 独家解读⊙工业软件跨界GIS,自然资源赛道处于多元化竞争时代⊙上海,“卫星互联网”之战的赢面在产业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