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 | 地信软件苦“破解版”久已

墨子苏 泰伯网 2022-12-13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对于软件企业,尤其是工具类软件而言,盗版是最大的敌人。”


撰文 | 泰伯网 墨子苏

编辑 | 鹿野


“在我国自主研发实景三维软硬件方面,存在‘硬件很硬、软件很软’的现象。”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燕琴在WGDC2022第十一届全球地理信息开发者大会实景三维创新峰会上如是说。

事实上,不只是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硬件很硬、软件很软”的现象也在困扰中国测绘地信产业的整体发展。而在实现地信软件的国产化替代与自主可控前,国产地信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必须提上日程。


地信产业苦“破解版”久已

“自主可控”,是本届WGDC大会上的一大热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燕琴等与会嘉宾,都谈到了这一话题。

燕琴表示,近年来,涌现出不少国产自主的软件系统、平台和装备,但面向2025、2035年的支撑保障,现有的软硬件装备的远远不够。

她介绍,业界目前存在“硬件很硬、软件很软”的现象,国内厂商可以很快研发出采集数据的硬件装备,但大量数据很难以较高的生产效率形成标准化产品,现阶段仍然没有一款完全满足生产实际需求的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作业平台。

正如燕琴所言,一些建设单位宁愿付费买软件,也不愿意自己研发软件,这会影响实景三维中国建设的整体自主可控。此外,业界对国产软件的包容度和首购率仍待提升,基础底层软件、数据库等方面,也仍然存在“卡脖子”难题。

想要解决这一系列难题,首先要做好国产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破除“盗版”“抄袭”等乱象。

地信产业苦“破解版”久已。

对于软件企业,尤其是工具类软件而言,盗版是最大的敌人。” 瞰景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非池表示。

“盗版已经是行业内比较普遍的现象,随便到某宝、某鱼甚至一些技术交流的QQ群,都能看到盗版软件的身影。而且多数网上的买家都是个人,追溯起来比较困难。我们曾经向平台投诉、举报过,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总会有新的盗版出来,企业不可能每天浪费人力和时间,一直进行没有结果的维权。”

“之前我也提出过数据生产工具的破解和盗版,个别企事业单位习惯‘新瓶装旧酒’,用新概念打包旧技术产品去做伪创新的现象,这些现象迄今为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泰瑞数创高级副总裁孙东风向泰伯网表示:“更严重的是对于软件知识产权的侵害行为。目前,从终端用户破解软件授权的个人行为已经上升到了个别不法企业堂而皇之的拆解软件进行二次封装出售获利的层面,软件侵权现象愈加严重。”


盗版之风非一日之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整个软件行业,盗版现象都屡禁不止。具体到地理信息软件领域,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非常复杂。

周非池表示:“对于用户而言,最后拿到的成果往往是处理后的数据或模型,很难判断是基于正版还是盗版软件产出的。对他们而言,只需要判断成果是否符合要求。”

某地信软件厂商负责人于是(化名)向泰伯网介绍:“有部分企业默许、甚至变相鼓励盗版行为。我们甚至还遇到过用户故意购买一段时间正版软件,然后用正版许可找枪手付费破解的情况。”

他表示:“黑客的可信度非常低,这种破解行为不仅对我们原创软件企业有危害,更会对客户信息安全造成侵害,如果涉及加密信息,可能会带来恶劣影响。”

保护知识产权,需要有相关法律法规作为支撑。

孙东风向泰伯网介绍,近年来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知识产权保护已经取得较大进步,针对测绘成果的知识产权问题出台了明确的法律法规。但是,“现有相关法规条款仍然相对宏观,难以完全支撑复杂的市场情况和知识产权保护需求,业界仍期待相关法规不断完善,增强可操作性。”

“业界对于开源软件的看法也并未达成统一,部分从业者对于‘代码互通/授权’等方式存在不同看法。”某地理信息软件企业负责人方圆(化名)向泰伯网介绍。

方圆认为,国产化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完全自主创新,但这种情况可能会存在标准方面的互通、互认问题,难以与其他软件、数据完全兼容;第二个层面是基于国际通用标准,但软件基础设施自主可控;第三个层面是基于开源架构进行二次创新、三次创新,可能创新程度没有触及到核心源代码。

“我们三种方式都尝试过,目前更倾向于第二种模式,就是基于OGC等标准协议去开发。至于开发语言、编译器等基础领域的完全创新,对于地信产业而言跨度太大,个人感觉既没有实力,也没有太大的必要去做。”

同时,虽然国内企业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开源社区的一些成果,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和团队的身影活跃在开源项目当中,但国内的开源软件环境尚不完善,应如何形成健康、良性的发展模式,仍需探索。

国产化软件的研发和推广,也势必涉及标准问题。

某地理信息、智慧城市软件企业负责人李智(化名)也表示:“以三维软件为例,在标准认定方面,主要通用的还是以国外标准为主,部分企业基于自身产品推出了相关标准,也进行了一定推广,但认知度较国外标准仍有差距。这也导致部分国产软件的互认与推广存在一定阻力。”


自主创新,打铁还需自身硬


复杂的国际局势已经打破了科技无国界的美好梦想,而近期的俄乌冲突,更是让自主可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地理信息软件,也同样面临国外厂商的垄断以及限制性条款,自主创新是打破垄断的唯一出路。

据介绍,被列入所谓“实体清单”的中国单位和企业,会被直接通知采购的永久许可直接失效并不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等服务;国内客户在采购比如CC等软件时,或还需要向美国商业部提供全部客户资料甚至销售合同等材料备案以获取出口管制许可,商业机密被完全暴露。

维护知识产权需要全行业的共同推动。

在政策层面,需要不断推动完善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支持科技创新和国产化落地;在用户层面,需要摒弃对国外产品及高价产品的盲目信任,培育对正版软件的付费习惯,建立主动考察和辨别正版软件的意识。同时,被侵权主体也需提升维权意识,健全自我保护措施,积极推动建立积极、健康的市场环境。

“同行之间的部分竞争行为,也不利于国产软件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发展。”于是表示:“部分企业在不同商业阶段,可能会对自身产品定价做特定折扣,导致产品价格出现较大浮动。不利于形成健康的市场价格体系。”

在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大环境的同时,企业自身也必须夯实基础,让产品形成足够的竞争力。

周非池表示:“从软件企业的角度出发,即使是国外大公司,一味地打击盗版可能仍然收效甚微,尤其是对于个人性质的零散侵权,很难完全杜绝。”

“最有效的方式,可能就是将更多的资源向产品和服务倾斜。要保证软件不断地更新迭代,技术能力不断升级,用新的功能吸引用户。同时做好售后服务,对于付费用户的技术支持以及培训辅导方面有所侧重,让付费用户感觉到物超所值。”

正如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在WGDC2022上所言,地理大数据正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趋势,将产生巨大的市场价值,地理信息产业即将迎来新的蓝海。

测绘地理信息企业要看清社会需求和应用之所在,向综合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增强创新的内在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舍得加大研发投入,形成自身拳头产品。同时要创造新机遇,抢占测绘应用、测绘服务的新赛道,精准对接测绘领域的各个细分市场,迎来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加群提示


泰伯网目前建有七大领域社群:GIO企业家群、科技大厂公关群、资本机构群、汽车出行群、新航天探索群、云服务与智慧产业群、测绘地理信息群,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微信:taiboxiaojiejie),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送至邮箱:news@taibo.cn

商务合作:18500135491

法律顾问:盈科律师事务所


深度 | 高精地图长跑,真正的机会在L4之后

《精读》

当转型“撞上”疫情,回款压得测绘地信企业喘不过气 | 调查深度 | 科班王广华「接棒」陆昊,业界期待的“部委级大项目”何时到来数据合规:自动驾驶催生新地信市场|造车进化论科技头条 | WGDC2022 观察:地理空间产业为何更须忘记边界深度 | “仅7000万的智慧交通项目”引无数地信企业折腰的背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