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 | 聚焦正元地信改革历程,地信国企改制进入答题关键期

子寸丰 泰伯网 2022-12-13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改革进入攻坚期,地信单位也在进行“重塑性”改革。


撰文 | 泰伯网 子寸丰

编辑 | 鹿野


日,正元地信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玉坤先生递交了书面辞职报告,申请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辞任总经理职务后,杨玉坤仍继续担任公司董事长、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委员、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辛永祺接任公司总经理。

回望近几年正元地信的改革历程,公司连续两次增资扩股,推进了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直至去年上市。


高端产业低端化困局


正元地信创立于1999年,是由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控股的国有大型地理信息企业,是国内较早开展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的企业。

正元地信长期致力于空间地理信息获取、开发利用以及智慧城市投资、建设、运营服务,目前已培育形成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地下管网安全运维保障技术服务和智慧城市建设运营服务三大核心业务。

正元地信上市之路由来已久。上个世纪80年代,紧跟国家改革开放的整体形势,原地质勘查总局积极推进地质工作体制机制变革,各局院均组建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岩土工程勘察企业。作为山东地质勘查局事业单位改革的市场化尝试,正元地信的前身——山东岩土工程勘察总公司测绘院即是这一时期诞生,1999年该院更名为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2003年,地质勘查总局划归国务院国资委监管,并于2006年更名为目前的“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作为探索和推进改革的尝试,冶金地质总局以所属二级局院为单元推行事企分离,将局院所属地质队的产业剥离出来,提升到局院层面统一运营、垂直管理。经过一系列的市场化改革,正元地信的企业化运营初见成效,逐渐发展成为在测绘、物探等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地理信息企业。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行业发展瓶颈也逐步限制了企业的向好发展。尽管拥有不错的竞争力,短期处在体制内企业政府资源、政府项目获取方面的“近水楼台”中,但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产业链条不全、自主创新不足、核心关键技术缺乏、企业同质化现象明显等一系列问题,产业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由于正元地信大部分业务以基础测绘、工程测量、地质物探、管线探测等传统数据采集处理为主,只是处于产业链上游,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难以实现循环发展,也就陷入了“高端产业、低端操作”的困境。

为了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同时也是适应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新形势,2013年8月,冶金地质总局决定对旗下地理信息企业进行整合,以正元地信为基础,纳入武汉科岛、河北天元等同类型企业,正式组建“正元地理信息有限责任公司”,并确立了“打造地理信息龙头企业”的战略目标。

整合后的正元地信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我国大力推动新基建发展,国家对地理信息产业的扶持力度空前,频频释放的政策红利吹响了新时代地理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201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印发《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这是国家层面上的首个地理信息产业规划,再次强调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地理信息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重大项目实施,支持地理信息企业上市融资。

2017年8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明确,鼓励发展地理信息产业,推动地理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这意味着国家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的思路在法律层面得以明确。

多重政策利好之下,正元地信抓住时机,开展商业模式转型,全力投身地理信息产业‍和‍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打通上下游生态链条,业务规模快速增长,其中地下管线探测检测连续多年占据全国市场最大份额。


两次增资混改转型


随着基于高精度位置服务的新产业和新应用不断涌现,各路资本闻风而至。传统管理体制与现代商业理念、市场需求与有限资金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2017年初,正元地信决定再次增资扩股,并提出了改制上市和转型升级两条主线,并于同年2月23日召开2017年上市工作推进会,要求把工作重心统一到改制上市上来,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实施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改变国有独资企业的体制,优化企业股权结构,为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上市创造条件。

当年4月,正元地信实施第一次增资扩股,成功引入2家非国有投资者——宁波中地信壹号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烟建集团有限公司;同时引入1家国有投资者——珠海凌沣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总计募集资金3.63亿元,投资占比32.43%。自此,正元地信转变为股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中地信基金总经理陈玮当时表示,由于涉及龙头企业、央企混改等多个概念,正元地信增资项目竞争非常激烈,按照当时行业平均60倍的市盈率估算,未来三年应该能实现至少三倍的投资回报。

财务数据也印证了混改成效。2017年,正元地信实现资产总规模13.21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37.30%;营业收入16.05亿元,同比增长20.42%,也高于上年水平。

2018年6月,为加强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并推动改制上市进程,正元地信进行第二轮增资。公司再次引入1家国有战略投资者——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募集资金0.75亿元,投资占比4.98%。此次合作将为正元地信在改制、辅导、申报审核、保荐承销、发行上市等环节提供一系列专业支持。

战略投资者的引入使改制上市计划向前迈出一大步。2018年12月,正元地理信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顺利召开,正元地信由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申报工作进入关键阶段。

2021年7月30日,正元地信在科创板上市。这是正元地信完成国企改制后与资本的对接,而在法律完善、数据打通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等时代机遇的影响下,正元地信迎来蓝海市场。

2022年4月25日,正元地信公布上市后第一份年报,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5.6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4883.26万元。


地信单位“重塑性”改革



上市只是第一步,如何利用好资本市场,这对正元地信只是一个开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正元地信的故事更像一颗探路石。

面向2022年,按照国资委部署,今年国企改革“首考”将至,年底前或基本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目标。北京产权交易所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有144家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通过该交易所实施混改,引入社会资本902.74亿元,同比增长66.36%。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企混改、结构调整、稳增长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加快出台,在未来这一段关键窗口期,央企专业化重组将迎来新突破,混改上市会掀起新高潮。

此外,近期国资委围绕上市密集发声,多地多家企业“后备军”蓄势待发。上海市国资委提出,“十四五”期间将推动国有企业多地上市发展,新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0余家。去年8月,湖北省国资委印发《关于推进提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质量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将支持优质企业上市,拓宽上市公司融资渠道。

“混改上市已成为国企改革组合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后是国有资产证券化、‘管资本’,以及注册制等政策推动,也有国企自身的内在需求。”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通过资本证券化,推动更多优质国有资本向上市公司集中,可极大提高国有资本的流动性与价值增值能力。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改革进入攻坚期,地信单位也在进行“重塑性”改革。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随后黑龙江、内蒙古、江西、广东等省(自治区)开展了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持续深化地质勘查体制机制改革,并陆续深化地勘单位企业剥离整合工作。

过去两年,黑龙江省合并整合全省地勘队伍,并对服务支撑职能进行优化布局;江西省整合省内4家地勘局;内蒙古自治区整合3家地勘局及所属地勘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内蒙古自治区三大地勘集团(内蒙古地矿集团、内蒙古有色地质矿业集团、内蒙古煤炭地勘集团)控股股东变更为内蒙古国资委,为地勘事业单位进行转企改制,退出事业单位序列进行了铺垫。 

加群提示


泰伯网目前建有七大领域社群:GIO企业家群、科技大厂公关群、资本机构群、汽车出行群、新航天探索群、云服务与智慧产业群、测绘地理信息群,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微信:taiboxiaojiejie),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送至邮箱:news@taibo.cn

商务合作:18500135491

法律顾问:盈科律师事务所


深度 | 自然资源部强监管,高精地图产业必须“有序扩张”

《精读》

深度 | 腾讯地图业务四次变化背后:地图既重要又边缘?深度|“百亿地信乌龙事件”引爆业界,背后是项目普遍小的隐痛业绩双降,地信上市企业2022下半年机会在哪里?深度 | 200个新基建大单背后:地信企业艰难求存深度 | 实景三维的市场有多大,四十亿还是四百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