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 | 200个新基建大单背后:地信企业艰难求存

墨子苏 泰伯网 2022-12-13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是成为“大腿”还是“抱大腿”,或在未来几年揭晓答案。


撰文 | 泰伯网 墨子苏

编辑 | 鹿野


疫情、国际局势等多重不确定因素叠加互联网时代的尾声,几乎所有企业都不得不行动起来,在各种“不确定”中寻找“确定”。

数字化的大趋势,就是这份“确定”。

智慧城市(包含数字政府)建设叠加行业数字化,成为各方都不可错过的最大机遇。一时间国企、民企,大厂、中厂蜂拥而至,竞争空前激烈。有限的项目“阵地”被反复争夺,但对于空间信息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却屹立不倒。

数据显示,二季度200多个数字政企大单中,约有150个涉及地信业务。只是,拿到整包项目的企业名单中,地信企业的身影却并不多见。

这看似“分裂”的一幕,也反映出地信产业如今面临的复杂现状。


地信技术,竞争大单的基础能力


“后疫情”时代,数字政企赛道已是科技企业必须拥抱的增长源泉。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其中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7.1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7.2%,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占GDP比重达32.5%。

信通院《新型智慧城市产业图谱研究报告(2021年)》中显示,2020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总规模约2.4万亿元。另据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数据,预测到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

据智东西不完全统计,今年第二季度,我国各地至少有237个智慧城市项目发布中标结果,累计成交金额约110亿元。其中,成交金额过亿元的项目有16个,总金额约54亿元。

泰伯网梳理发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延续第一季度的绝对优势,成为了拿单主力军,中电科、浪潮、海信等国企也有收获。阿里、腾讯、华为、百度、京东、科大讯飞、东软等在内的民营科技企业也拿下了部分标的。

在激烈角逐中,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中国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山东水利勘测设计院、四维测绘、中科星图、武汉中地云申、航天泰坦、武汉光谷信息等地理信息企业也有进账。

各方的竞争空前激烈,而地理信息相关技术,已经成为竞逐智慧城市及行业数字化大型项目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之一。

经泰伯网筛选,237个项目中约有150个涉及地信业务,合计金额89.66亿元。

统计显示,第二季度来自智慧水利、智慧交通、雪亮工程等领域的数字化项目突出。这三类项目也都有比较强的地信技术需求。

中标项目数量以智慧警务、智慧交通居多,其中智慧警务(或雪亮工程)的项目数量次之,为32个;然后是智慧交通项目,为26个;智慧水利类相对数量较少,但金额较大,千万级以上项目共有5个。

从中标金额来看,智慧水利类项目的中标总金额最高,为27.3亿元。其中“山东小型水库雨水工情自动测报和水库安全运行及防洪调度项目”,中标总金额更是高达26.7亿元。其次是智慧交通类项目,中标总金额为15.86亿元。再次是雪亮工程和平安城市,中标总金额为13.21亿元。

此外,智慧应急、智慧林业、智慧气象等项目,也与GIS强相关。即使是非强相关的城市大脑、智慧政府、智慧小区等项目中,也需要具备时空数据平台等空间底座能力。


入局者众,地信产业“变天”

从具体项目中,能够感受到地理信息能力供应商的变化。

例如,自然资源信息化领域的典型项目“宁夏回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院宁夏智慧林草云平台一期建设项目”,由中电信数智科技有限公司以2339万元摘得。

而由上海浦东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中标的“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采购中心-世博B片区地下空间智慧管理项目”,招标文件中也明确提出了精确导航子系统等软件以及导航信标等感知设备的地理信息相关需求。




以ICT业务起家的科技企业入局空间信息领域已经不是新闻。

事实上,中标大户三大运营商,都在空间数据方面有颇多着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更是早在2011年就已获得互联网地图服务甲级测绘资质。

华为、腾讯、阿里、百度、美团等更是早早下注,此前泰伯网也曾深度梳理过大厂在相关领域的诸多布局(详见:奔向下一代互联网的2021,大厂布局空天的转折年 | 年终特辑②)。

近期在智慧城市领域拿单颇多的科大讯飞,也在空间信息领域早有布局。该公司持股的沈阳美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于年初通过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测绘资质(高精地图资质)复审换证。

今年,包括运营商在内的科技企业,耕耘政企服务的速度显著加快、程度明显加深。同时,也逐渐将“图商”的能力深入融入整个业务系统之中。

最先成立产业军团的华为,已分三批成立了包括煤矿、智慧公路军团、电力数字化在内的20个产业军团;中国联通也在5月宣布,面向智慧应急、智慧交通、智慧矿山等重点垂直行业成立9个行业军团。所列军团中,不乏强GIS需求的行业。

另一典型案例是腾讯的最新组织机构变动,直接面向不同业务需求对地图业务进行了拆分。

7月25日,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宣布调整组织架构,成立面向C端用户的地图产品部和面向B端的数字孪生产品部,同时撤销智慧空间产品部和交通平台产品部。原有地图平台部职责转向地图基础能力和产品建设,做地图基础设施的底座支撑。


抱大腿,还是成为“大腿”?

以地理信息为代表的空间信息及感知能力,已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

近日,住建部联合发改委发布实施的《“十四五”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下文简称《规划》)中更是直接明确,推进面向城市应用、全面覆盖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和共享。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增强数据感知、传输、存储和运算能力。

《规划》还提出,加快推进城市交通、水、能源、环卫、园林绿化等系统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与改造,加强泛在感知、终端联网、智能调度体系构建。在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管理,逐步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监测感知网络化、运营管理智能化,对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支撑城市运行 “一网统管”。

可以看出,想要深度参与到数字中国建设,尤其是想要在数字政企集成性项目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企业们,必须具备相应能力。

虽然技术需求旺盛,但单纯由地信厂商拿到的集成性大标并不算多。据泰伯网不完全统计,200多个千万级以上项目中,传统地信企业单独中标的仅有4单。


从项目方向可以看出,地信企业的业务范围正在不断扩张,除了传统智慧林业等自然资源信息化项目外,智慧水利、智慧应急、雪亮工程也已经成为重要的业务来源。但有能力独立承接大型集成项目的企业仍是少数。

入局者众,竞争也愈发激烈。

在26.7亿“山东小型水库雨水工情自动测报和水库安全运行及防洪调度项目”智慧水利大标中,测绘地信企事业单位(含联合体)拿下了包1、包5、包6、包9共五个分包项目。

(表格整理:泰伯网)

泰伯网查看中标文件发现,该项目竞争异常激烈。其中,包1未中标(成交)供应商达38家,包5未中标(成交)供应商达62家,包6未中标(成交)供应商达43家,包8未中标(成交)供应商达15家,包9未中标(成交)供应商达13家。

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地信企业的分化也在不断加剧,是成为“大腿”还是“抱大腿”,或在未来几年揭晓答案。

一方面,小部分具有集成能力的地信企业正在成长起来,逐渐拥有与国企、巨头一较长短的实力。另一方面,更多中小型地信企业正在成为“甲方的甲方”“分包的分包”,从直接服务政府部门,转向为国企、大型科技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此外,深耕细分领域,走“小而美”“特而新”的路线,也成为了不少中小企业的选择。

单一领域的技术能力已经不再是无法跨越的护城河。

相对于具备强大经济实力、超大型项目经验以及快速学习能力的央企及大厂,地信企业的核心优势或在于对于空间及时间维度的深刻理解。应如何转变思路,将这种理解深度融入行业数字化的管理流程和应用实践当中,形成独特的服务意识、能力和产品,值得地信企业深入思考。

千万元级(含亿元级)智慧城市项目梳理如下(表格来源“智东西”):


加群提示


泰伯网目前建有七大领域社群:GIO企业家群、科技大厂公关群、资本机构群、汽车出行群、新航天探索群、云服务与智慧产业群、测绘地理信息群,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微信:taiboxiaojiejie),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送至邮箱:news@taibo.cn

商务合作:18500135491

法律顾问:盈科律师事务所


深度 | 实景三维的市场有多大,四十亿还是四百亿?

《精读》

当转型“撞上”疫情,回款压得测绘地信企业喘不过气 | 调查深度 | 高精地图长跑,真正的机会在L4之后数据合规:自动驾驶催生新地信市场|造车进化论深度 | 地信软件苦“破解版”久已深度 | “仅7000万的智慧交通项目”引无数地信企业折腰的背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