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此消彼长,谁在竞逐数十亿「自然资源物联网」赛道?| 深度

墨子苏 泰伯网 2022-12-13

报道数字经济 

 定义转型中国

到2025年,自然资源垂直领域的视频监控软硬件市场可达35-45亿规模。


撰文 | 泰伯网 墨子苏

编辑 | 鹿野


粮食安全到生态保护,自然资源监管的重大意义正在不断凸显。

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正在推动自然资源调查检测体系不断完善,而5G通信网络的发展叠加云、大数据、AI算法以及摄像头功能的演进,则为自然资源物联网这一新技术体系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

河南省建设“天眼系统”,浙江“耕地智保”,山东省空天地一体化自然资源监测监管系统,江苏“慧眼守土”.......天空地一体已经成为自然领域调查、监管的常规手段,以5G摄像头为代表的自然资源物联网正在逐步融入遥感、无人机、地面勘测的传统监管体系当中。

中国铁塔、三大运营商、安防巨头、互联网大厂以及地理信息企业等纷纷涌入,一条新的市场化赛道已在眼前。


多地深入布局自然资源物联网


8月10日12时50分,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搭载“河南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并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河南省“天眼”系统初步建成。配合遥感完成监测工作的,还有超过数万台摄像头。

今年3月份,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就“天眼”系统的视频监控服务项目公开发布招标信息,预算超5.5亿元。根据采购要求,“天眼”系统需要购买满足河南省大约2.3万路新建摄像头的视频监控服务:初步规划新建20348路,其中利用存量监控塔约17305路,新建监控塔数量约为3043路。

中国移动独家中标“天眼”系统的视频监控服务项目,服务期三年。



“天眼系统”因项目体量大、资金足而备受关注,且这一项目并非个案。

除河南外,山东、浙江、江苏、广东、湖南、山西等地,也已经明确将视频监控列入自然资源监测网络,只是侧重点略有不同,项目名称也有所差异。

“单纯依靠人海战术的自然资源监管时代已经过去,一场新的变革正在开始。”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宇向东此前向媒体表示。

2020年,自然资源厅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建设自然资源信息化标杆项目。去年8月,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山东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实施方案》。基于方案,山东构建空天地一体化自然资源监测监管系统

山东省结合高空视频及无人机,对重点目标与重点地区进行实时动态监测预警,重点区域实时监控。至今年5月,系统已共享接入8672路视频监控资源,覆盖耕地保护、森林防火、矿山监管、自然保护地监测和海洋监测预警等业务。

浙江,自然资源部开展耕地种植属性监测试点,借助卫星遥感技术、人工智能等手段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并搭建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耕地智保”应用场景。

2022年4月11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发布《关于做好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2.0“耕地智保”场景应用贯通工作的通知》,要求推进铁塔视联建设,充分利用铁塔高位视频,将“铁塔视联”应用于“耕地智保”场景,实时发现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目前,该省多地市及下辖市县相关工作正在推进当中。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依托“慧眼守土”智能监测系统,基于高分辨率视频监测探头,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使视频监测探头与卫星遥感监测实现互联互通即时监测,对重点监测目标进行持续跟踪监测。

湖南于2022年3月发布《湖南省自然资源铁塔视频监测实施方案》,在全省确定了20个县市区先行开展铁塔视频监测工作,至4月底,20个先行县共计1642个摄像头全部安装调试完毕,并接入湖南省自然资源视频监测系统,实现了数据传输和指令操控的稳定双向互通。

可以看出,一个纵横交错、多种技术手段并举的自然资源监测体系已经初现雏形。


土地、矿产等领域需求集中爆发


在自然资源监管中加入视频监控,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理念。

早在2011年,当时的国土资源部就已经探索执法视频监控网建设,并选定河北省唐山市、山西省河津市等15个地区为土地视频监控试点地区,内蒙古白云鄂博铁矿重点矿区、陕西榆神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等10个矿区为矿产视频监控试点矿区。

次年的交流会上,25个试点地区的国土资源厅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视频监控网建设成效明显,违法违规数量呈下降趋势。

但是,由于建设成本、技术限制等原因,此后几年视频监控在自然资源领域虽然有所应用,却并未大面积推广。

2016年,《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由国家林业局发布。当年12月,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全国森林防火规划(2016-2025年)》,10年间规划投资450.95亿元投入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其中包括林火预警监测系统、基础工作信息化建设等。

两个文件的先后出台,为视频监控在森林防火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政策和资金保障,也让相关技术得以在这一阶段快速成长。

自然资源部组建以来,对自然资源监管的“空间化”思路逐渐清晰。

2020年1月,《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正式印发,围绕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水、湿地、海域海岛等7类自然资源的调查监测进行规划和设计。其中明确提出建设调查监测数据库,建成自然资源日常管理所需的完善自然资源三维立体“一张图”和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监测自然资源动态变化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工作推出之前,“三调”工作已经先一步开展。

只有构建清晰、准确的数字底板,才能进一步厘清其上的自然资源资产,进而实现“动静结合”的全方位监管。

三调数据显示,耕地总面积约19.18亿亩,较“二调”减少了1.13亿亩,因此,必须严格管控,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三调数据也为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提供了明确的数据支持,为下一步的监管工作提供了依据。

自然资源监管直接关系到粮食安全、环境保护等国家重大战略的落实,伴随自然资源调查工作的不断推进,数据基础不断夯实,动态监测工作被提上日程。

国家战略需求凸显,自然资源家底已经摸清,自然资源监测体系框架已搭建完成,政策不断明晰,加上5G通信、大数据、云计算、AI以及智能摄像头的快速发展.......政策推动、市场需求叠加技术积累,当所有条件齐备,以往困扰产业发展的成本问题,也不再是问题。

“视频监控的普及应用涉及到成本,最终大面积的建设,会是一个逐步的过程。”

从业者向泰伯网表示:“当前粮食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日益凸显,用户需要时效性更高的视频监控,以保障根本需求。”



行业解决方案成必争之地

伴随这场新的变革,一个新兴市场正在崛起。

据相关从业者测算,到2025年,自然资源垂直领域的视频监控软硬件市场可达35-45亿规模。

泰伯网综合公开信息、招投标文件及业内人士消息发现,自然资源物联网需求包括硬件设施、软件及解决方案等,其中,自然资源部门直接应用领域包括耕地保护、矿山监管、建设用地监管、森林草原防火、湿地保护等。

据介绍,视频监控在林草领域,尤其是森林防火领域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现阶段新需求主要集中于耕地保护、矿山监管等方面。除自然资源部门外,环保、水利、应急、气象、大数据等监管部门也会发布类似天眼建设、环保监管、秸秆焚烧、智慧水利、气象监测等相关项目需求。

从产业图谱可以看出,各入局者均有自身优势。

中国铁塔成立铁塔视联公司,以中高点视频监控能力为基础切入行业物联网领域。凭借其独特的基站铁塔资源,铁塔也成为了各监管部门合作的优选对象之一,前文所述的不少地区都与铁塔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一些项目中甚至因此将铁塔列为采购的单一来源供应商。

2022年上半年,中国铁塔智联业务实现收入25.84亿元,同比增幅39.4%,其中铁塔视联业务实现收入15.84亿元,占智联业务收入比重61.3%。

三大电信运营商由于对铁塔基站的长期租用,也具备了相似的优势。同时,几家电信运营商也都具备较为深厚的空间信息技术,布局自然资源物联网领域也是顺势而为。

中国铁塔及三大运营商,同时也可能是云、大数据服务方以及软、硬件供应商的甲方。

如:阿里云曾中标中国铁塔IT系统2020年统一云管理平台,东方国信曾中标中国铁塔数据仓库采购,易华录也与铁塔智联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安防巨头海康威视及大华更是轮流中标铁塔的摄像机终端设备集中采购。

不过,基站铁塔优势并不是绝对的。

据从业者向泰伯网介绍,虽然铁塔资源具备独特性,其他厂商中标后也可以向铁塔租赁其基站铁塔资源,成本不会增加太多。最终厂商的比拼,还是要落脚在各自的技术能力和解决方案之上。

从产业图谱中可以看出,解决方案已成必争之地,几乎所有入局者都推出了同类产品。其中,“空天地一体”是必备关键能力,背后体现的是各自的空间信息能力、算法、算力,以及对行业理解程度。

如海康威视通过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感知体系,结合视频AI算法、遥感解译算法等能力,为耕地保护、矿山监管、海域海岛监管、森林防火、保护地管理、生物多样性监测等提供一系列行业解决方案。大华也推出天空地一体化自然生态保护解决方案、森林防火解决方案、国土耕地保护智能监管解决方案,均涉及相关能力。

此外,华为、阿里、腾讯等云企业的自然资源行业方案中,三维立体的空间能力也是必备技能。更不必提深耕行业多年的的遥感、地理信息企业,原本就以空间信息能力见长。

风云渐起,群雄逐鹿,面对自然资源物联网这一新蓝海,各方还将迎来更加激烈的“拼杀”。

加群提示


泰伯网目前建有七大领域社群:GIO企业家群、科技大厂公关群、资本机构群、汽车出行群、新航天探索群、云服务与智慧产业群、测绘地理信息群,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微信:taiboxiaojiejie),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提供新闻线索请发送至邮箱:news@taibo.cn

商务合作:18500135491

法律顾问:盈科律师事务所


针对测绘地信市场,中国移动从“入局”转向“破局”

《精读》

业绩双降,地信上市企业2022下半年机会在哪里?深度|“百亿地信乌龙事件”引爆业界,背后是项目普遍小的隐痛深度 | 聚焦正元地信改革历程,地信国企改制进入答题关键期深度 | 自然资源部强监管,高精地图产业必须“有序扩张”深度 |调查 | “参保15人”的北斗企业,缘何拿下近2亿智慧城市大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