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商道观点:中国企业碳中和路径之3R行动模型研究 | ESG特辑

刘涛 陈雯 马华祎 商道纵横 2022-12-09

本文是对中国企业碳中和路径研究上篇。零碳时代下,企业碳中和规划及减碳对于商业的重要性日渐增长。本文将解读分析国内外碳中和标准及优秀企业案例,归纳实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为中国企业制定碳中和目标及路径提供参考。

在国家“双碳”目标及政策的引领下,中国将走上一条绿色发展的快车道。企业既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者,也是气候友好型创新解决方案的提供方,在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中国低碳经济转型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01

企业碳中和重要依据

企业实现碳中和,需依据国家战略规划及政策制度、地方政府碳目标及实施方案和国际碳相关倡议或标准。


中国碳中和及碳达峰目标背景下,碳中和、碳达峰“1+N”政策体系逐步落地。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作为顶层制度设计,将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中发挥统领作用。“N”则包括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生态环境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等,以及其他重点领域和行业政策措施和行动,共同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顺利进行。


基于国家及各部委碳中和相关政策,多个地方政府提出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上海市、海南省等地提出2025年提前实现碳达峰,深圳市、广东省、江苏省等地提出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并陆续出台碳达峰或碳中和行动方案,如深圳市于2021年11月出台《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实施方案》,推动减碳行动的有效落实。


另一方面,国际倡议或标准如联合国“奔向零碳”(Race to Zero)行动倡议、联合国净零碳排放银行业联盟(NZBA)、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等从碳信息披露、碳管理架构、碳目标制定等方面提出建议与要求,愈发受到全球企业和国内外资本市场的关注。


企业依据以上政策或标准开展的减碳行动,其最终目标有助于实现中国“双碳”目标,以及《巴黎协定》全球目标“在本世纪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1.5摄氏度内”。


02

商道“企业碳中和3R行动模型”

企业主动实现碳中和,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有利于识别自身运营和业务相关的气候相关风险及气候相关机遇,并采取应对措施以管控风险、把握机遇。商道结合国家“双碳”目标以及中国市场经济特点,依据国内外标准归纳出中国企业实现零碳的“企业碳中和3R行动模型”,并在实践中归纳了路径图和成本计算工具。

商道“企业碳中和3R行动模型”

1、Reduction/直接减少自身碳排放

企业可通过挖掘节能潜力,针对性开展节能减排措施,降低能源消耗总量的同时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企业Reduction环节减碳行动包括但不限于汰换高耗能低效率设备、升级改造能源系统、制定能源管理制度、培育员工低碳观念及节能意识等。


通过开展节能减碳措施减少碳排放量的吨碳减排成本最低,节能效益会逐年累加,减碳效果最为显著,但减排潜力和减排空间会逐年降低,商道建议企业碳中和时Reduction环节减碳占比约30%-50%。


2、Replacement/加速绿色能源转型

企业可通过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以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逐步提高以清洁电力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企业Replacement环节减碳行动包括但不限于自建自用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直接采购绿色电力、购买绿电证书、投资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等。


通过促进绿色能源转型减少碳排放量的吨碳减排成本最高,减碳效果优于碳抵消,且随着国家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规模持续扩大,预计促进能源绿色转型将成为企业减碳的主要措施,商道建议企业碳中和时Replacement环节减碳占比约30-50%。


3、Removal/抵消碳排放余量

无法通过减少运营排放和能源转型实现的碳排放量,企业可通过购买碳配额、碳信用的方式或通过新建林业项目产生碳汇量的方式抵消。企业Removal环节减碳行动包括但不限于交易碳排放配额、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投资碳捕捉技术等。


通过购买CCER实现碳抵消的吨碳减排成本较低,但这种方式被认为是一种补偿性行动,不宜过度依赖。国家严格要求重点排放单位使用CCER抵消碳排放配额的比例不得超过应缴碳排放配额的5%。因此,商道建议企业最大化挖掘自主减排和能源转型潜能,通过碳抵消方式中和的碳排放量占比不超过20%。

 

企业发布一份《企业碳中和目标》的完整内容应包括企业碳达峰与运营碳中和年份,价值链净零碳年份,以及企业自身减碳、能源转型关键行动等;也可以采取发布更全面的《碳中和白皮书》方式,可参照“企业碳中和3R行动模型”,综合自身所处行业、业务类型、战略规划、经营所在地等因素,规划碳中和路径,核算碳成本影响。从目标发布第二年起,企业应每年向社会发布《碳中和进展报告》。


03

如何核算碳中和成本

碳中和成本可能对企业利润产生的影响是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碳中和成本测算,寻求减碳成本和减碳效益之间的平衡点是关键。碳中和的成本测算主要考虑以下影响因素:当前设施设备使用年限、减碳潜力及低能耗设备置换带来的成本,购买绿电或绿证的清洁能源置换成本,未来碳配额及CCER价格的变化因素,国家大力推动清洁能源转型带来的市场影响等。


为了避免减碳成本对企业的短期利润产生较大冲击,企业可合理规划减碳行动,以达到分摊减碳成本的目的。可行的碳中和成本分摊方式包括:分年度实现减碳目标,平衡业务规模扩张力度和减碳力度,建立内部碳资产管理部门统筹分配集团内部各单位减碳任务及资源等。


企业可通过合理规划减碳路径,寻求减碳成本和减碳速率的平衡点,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04

率先发布碳中和目标的中国企业案例

在亟待解决碳排放问题的全球背景下,众多国际巨头宣布雄心勃勃的碳中和目标或已实现碳中和。

  • 苹果公司运营层面已于2020年实现碳中和,计划于2030年实现全产业链碳中和,意味着到2030年市场上售出的每一台苹果设备,从零件生产制造、组装、运输、设备和原材料回收利用的整个阶段,都将100%碳中和;
  • 微软作为首家提出“碳负目标”概念的企业,计划于2025年将运营层面碳排放降至接近零,2030年实现价值链碳负排放,2050年实现自成立以来历史累计排放的碳中和;
  • 博世制定科学碳目标(SBT),已于2020年实现运营层面碳中和,并将通过高效使用电能和热能、建造新清洁能源发电站、大幅提高现有工厂的绿电采购量等方式,在2030年将气候行动贯穿整个价值链。

相比之下,国内企业在碳中和的进程方面起步较晚。在中国宣布“双碳”目标之后,多数企业尚停留在“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层面,明确提出碳中和目标年及减碳路径规划的企业仍在少数。究其原因,中国企业过往进行碳核算和碳减排的基础较为薄弱,且缺少相关技术人才积累。相信随着全社会的重视,中国企业的减碳意识大面积觉醒后,在“碳”实力方面也将比肩国际优秀企业。本文优选了较早发布碳中和目标的2家中国企业对其进行解读分析,以期为国内企业的碳中和目标制定及路径规划提供参考。

表1 2021年度中国企业碳中和目标统计

信息来源:商道整理

注1:本表按照企业实现运营碳中和年份的先后顺序排列。

注2:本表仅列出明确发布碳中和年份的部分企业,未将发布“已启动碳中和规划”等文字表述的企业纳入统计。


【案例】兴业证券提出碳中和及绿色投融资目标

2021年11月,兴业证券发布《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提出碳中和及绿色投融资目标,即将在2022年实现自身运营的碳中和,力争2025年绿色投融资规模超2,000亿元。


兴业证券将通过碳核算与碳减排、能源转型、碳抵消三个阶段,积极推动自身运营中能源、资源使用及温室气体排放的精细化管理,不断推动绿色低碳办公、节能减排改造、清洁能源使用等碳减排行动。此外,公司将利用自身在投资、融资、咨询、研究等资本中介与经纪业务中的特殊角色,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

兴业证券运营层面碳中和路径


【案例】中国平安2030年运营碳中和目标

2021年12月,中国平安发布《中国平安2020气候风险管理报告》,宣布将在2030年内实现运营碳中和。2020年,中国平安识别自身运营层面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并统计各排放来源的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占比,其中,由外购电力产生的范围二碳排放占比达90%以上,是公司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基于对自身运营层面碳排放情况的盘查,中国平安将遵循科学减排、内部优先、外部辅助的原则,优先通过职场和数据中心节能、有条件的职场接入绿色电力、自建自用清洁能源发电设备等方式实现内部持续减排,再通过投资绿色资产或购买碳排放权以解决无法避免的碳排放,最终在2030内实现运营层面碳中和。

中国平安运营碳中和目标及实现路径


商道碳中和路径规划咨询服务

商道纵横长期为企业提供ESG信息披露、ESG管理提升咨询服务,帮助客户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支持机构,商道纵横将持续提升国内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为企业提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欲了解碳中和路径规划相关的政策背景、同业概览、目标设立方法以及行动路径等更多信息,请联系商道:

参考资料:

1.生态环境部《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2021.05)

2.生态环境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2020.12)

3.生态环境部《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2019.06)

4.SBTi, Net-Zero Corporate Standard (2021.10)

5.兴业证券《兴业证券环境信息披露报告》

6.中国平安《中国平安2020气候风险管理报告》


CSR战略咨询 | CSR培训 | CSR报告咨询

CSR传播 | CSR案例分析 | 企业志愿者项目

 可持续金融 | 公益项目设计与评估 

利益相关方沟通 | 企业文化测评 | ESG报告咨询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