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破局从脑袋开始
导读
多年僵局未破,问题依然是问题,说到底还是思想认知出了问题。而这既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桎梏,也是接下来长三角一体化打开崭新局面亟需化解的核心问题。
01
核心问题待解
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以全国1/26的面积(35.9万平方公里)、1/6的人口(常住人口2.2亿)贡献了全国1/4的GDP(19.5万亿元)。
如今,面对21世纪城市群的竞争,一体化迫在眉睫。可从过往来看,即便2004年落实江浙沪领导座谈会制度和2008年实行决策层、协调层和执行层“三级运作”的加码,也只见上层决心大、制度多、政策热,一到执行却在利益牵扯下处处碰壁。尤其国务院下发《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已三年,长三角一体化却仍停滞不前,不仅与顶层设计的战略意图相去甚远,甚至连降低交易成本的市场内在力量都未充分释放。
如此多年僵局未破,问题依然是问题,说到底还是思想认知出了问题。而这既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桎梏,也是接下来长三角一体化打开崭新局面亟需化解的核心问题。
02
三大思想障碍
一是习惯于城市自我中心意识
在城市化浪潮下,城市一开始专注于自身发展无可厚非,尤其中国大力发展沿海,江浙沪皖比学赶超就是必然。
但当中国进入以点带面的城市群发展,就意味谁都无法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因为城市需打破壁垒,站在区域一体化角度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挖掘和释放协同并进的新动力。
可偏偏,长三角不少城市热衷于所谓的中心,还沉浸于历史的优越感和良好的自我感觉,却殊不知时代早已将城市中心釜底抽薪,仅是互联网技术就肢解了地域集聚的必要性,以致贸易中心、总部经济等魂不附体。
更何况,区块链、物联网等去中心化,都让世界是平的,城市又岂能再以自我为中心?
因此,当初的中心意识形成自有其时代理由,放之今天再淡漠扁平化、分布式,无疑是与趋势为敌,自讨苦吃。
当初对迪士尼选址的考量就藏有城市的“小心眼”,到如今即便再把大虹桥属地化,也挡不住西大门门户洞开,资本、市场等要素的自由流动。
尤其国际会议中心的落地,已然昭示大虹桥是长三角的。以此再看长三角,最严重的就是内耗,从经贸到制度、市场的壁垒,都是城市“自私自利”惹的祸。
二是中了“原教旨主义”的毒
因为中国人的善巧方便、投机取巧,以致山寨之风盛行,沦为西方经典理论的“跑马场”,甚至用西方概念随意“裁剪”中国素材。
比如,当初的“一城九镇”就照搬荷兰、英国等建筑,却忽视自身个性,反倒“画虎不成反类犬”。再加上,当年迷信于国外城市模式,什么都拿来在中国实验,以致中国城市在造城运动中成了什么都有却什么都不像的杂货店。
尤其是城市规划,不是对标纽约,就是看齐伦敦,定位高大上,实则“南橘北枳”,并在规划翻烧饼中沦为“鬼话”。
更别提,区域一体化的日本模式、美国模式等,在中国备受追捧,而特大城市主导的思路已深入人心,导致长三角仅为了谁主导、谁附属就争论不休,谁也不服气谁。
可实际上,所谓超级都市圈,首先是群的概念,而非传统的城市中心。因为一旦城市化登峰造极,特大型城市的标志性意义将逐步消失。毕竟,当区域内落差被逐步抹平,城市间又何必计较大小?
经典理论尚以规模、增速等指标来论英雄,时代却早已将GDP为王等抛之脑后,区域一体化可以有领袖城市,但这并不意味其他城市都是附庸和依附。
三是无法挣脱线性、固化的惯性思维
要知道,原先世界环境边界清晰、系统稳定,以纵向发展为主,靠自我递延就能大致推导趋势。
但伴随工业化走向其反面,不管是生产制造到服务体验,还是从物质到精神、从效率至上到满足欲望,都已非理性的工业思维与线性逻辑所能推导。
更何况,社会发展本就是非线性,世界都是跳跃的、颠覆式、革命性的发展,城市还能按部就班、线性发展?
照理,地缘、资源禀赋本是区域发展的“天命”,可仅高速高铁网络化的交通重组就抹平了地理成本差异,让一座座高铁新城崛起。
放之从前,城市是零和博弈,从资本到资源都要靠争抢,可如今在物质、资本等纷纷过剩下,城市还有必要争个头破血流?城市既已无法单打独斗,抱团取暖下又岂能固步自封?
可偏偏,规划老想着面面俱到,长三角城市群划定时就给出了一个超大城市(上海)、一个特大城市(南京)、13个大城市、9个中等城市、42个小城市的界定,这样的论资排位不可避免地遭遇现实的挑战。要知道,就连杭州都乘互联网东风崛起,豪言让上海当后花园,都在滋生当年上海的老大语境。
事实上,不管是湾区经济,还是长三角一体化,曾经傲娇的上海都在放下身段。因为城市群打破单一增长极,表面看削峰填谷,实则是以网格化组织释放集体力量,即便对沪杭等收敛功能定位,也是为城市未来寻找更聚焦的个性,更好地发挥区域协同之力。用非此即彼的惯性思维既无法看透其中的本真,也赶不上城市发展的大潮流。
03
三大思维牵绊
产生这些思想障碍,主要受制于三种牵绊。
人性使然
正如马克思所言,私欲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但也正因自私,人类纷争不断,国家冲突频频,就连资本在逐利本性下肆无忌惮,城市自然也受困于利益心存“小九九”。
于是,对于长三角一体化,谁都想着一体化的好处,力图回避一体化中的“吃亏”。
问题导向
人都有惰性,往往碰到问题了才会想怎么解决,这让城市发展往往被问题牵着鼻子走。放之长三角,也是只想着一体化过程中的正面,不愿意预估其可能负面。
如此不提前考虑各种可能性,事半功倍不说,更常常让区域一体化纠缠于各种问题爆发、事后修补,进而在进退维谷中不了了之。
屁股决定脑袋
在其位谋其职本天经地义,却在传统GDP政绩考核体制下形成地区利益间的协调障碍,以致各地都举着一体化的旗号,打着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小算盘”,结果长三角看似一团和气,实则貌合神离。
可到如今世界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谁还能“各扫门前雪”?
04
解放思想落地
然而,终究势比人强。尽管人类的认知在进步,可这个世界以更快速度发展,早已超越了知识范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即便战胜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这个时代的残酷就在于此,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因此,当城市群发展都已箭在弦上,再抵抗都没用,反而需要一双慧眼看出其中的玄机与机会。
正所谓,形势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既然长三角一体化既有基础、缘分又至,是大势所趋,那么这一次经济地理版图的重塑,前提就需要各个城市突破原有的思想障碍,再一次解放思想。
具体而言,首要的就是要以未来导向思维为主导,秉承全局意识、共生共荣的和合理念以及勇于承担,乐于贡献的理念,在有关各方利益的磨合协调中将长三角一体化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精彩推荐
(福卡原创,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