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P 展览观 | 海上丹迪 Shanghai Dandy
海上丹迪
Shanghai Dandy
地点:东画廊,上海
时间:2017年11月10日至2018年1月7日
“海上丹迪”展览现场
动词“shanghai”表示用强制性手段将某人绑架到船上并迫使其成为船员,该诞生于19世纪中叶美国西海岸的意象背后,是上海作为远东贸易港和租界社会在西方视角中的异域色彩,这一双关语与浪荡子“丹迪”(dandy)形象的并置构成东画廊十周年群展的叙事框架。
在西岸均质的白盒子空间里,对作品在视觉层面上进行合理分布的要求上升至首位,而相应地,由策展章节(自我演绎者-城市漫游者-时间旅行者)组成的完整叙事仅为观览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线索,取而代之的是现场作品共同构成的原生语境——“shanghai”这一行为不再指向殖民地与西方的对峙,而是艺术家对于自身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被裹挟而形成的复杂身份的自觉。
张如怡,《弧线—2》,2017年
木板上综合材料,80 × 130 厘米
刘任,Panta Rhei,2017年
草纸、综合材料和油彩
26.2 × 17.2 × 12 厘米
张怡如和曲丰国由秩序和冷静主导的图式指向工业景观,同时,累加的色彩变奏和重复的手工劳作将时间平铺在画面上,对速度和城市中的声色犬马做出消极抵抗,类似的怀旧主义色彩在刘任的作品中达到了极致。相较之下,刘窗和娜布其的作品则呈现出一些新的活力。前者的装置将在防盗窗设计中被广泛使用,因而意义被抹平的古典“方胜纹”重新收纳至原型瓷瓶概念化的内部空间里,通过投影对其进行“活化”;而后者中空圆柱体雕塑的顶端微缩了抽象化的城市景观,封闭的观看回路扭曲了时间和透视。
刘窗,《无题(方胜瓶)No.1》,2016年
陶瓷、LED灯和电线
26 × 20 × 10 厘米 (每件)
在上海本土的语境中,与对城市风景的疏离平行展开的,是带有等级态度的、对自我身份的排演。从这个角度来看,黄芳翎的表演录像和张云垚的平面作品都恰如其分地回应了“丹迪”这一在现代化浪潮面前呈现出对抗姿态的矛盾形象。在表演行为面前,抗争的对象则不再重要。而李珊那幅谦逊的黑石公寓旧景也许提出了一个更迫切的问题——在西岸舒展的新兴城市空间,原有的地缘性叙事能否依然继续生效?
a.f.art theatre 芳翎,《无内容》(截屏)
2017年
单频录像,5分钟
文 | 刘曼堃
*正文图片均来自“海上丹迪”展览现场,东画廊,上海,2017年。
© LEAP | 独家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授权请联系 leap@modernmedia.com.cn
▽点击阅读展览观专栏前期内容
《艺术界》2017年秋冬刊现已全球上市!
▽点击封面了解本期内容▽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LEAP新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