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京东健康估值或超300亿美元,与同业对比谁更好?

丫丫表弟 丫丫港股圈 2021-01-11
欢迎关注
“丫丫港股圈”


继京东数科后,京东旗下再有一只独角兽“京东健康”启动上市计划。

尤其今年在疫情催化下,互联网医疗成为了资金追捧的赛道,京东健康因此获得了不少的目光。

甚至有媒体报导,刘强东曾说过,“健康这个领域做好了,能再造一个京东”。

值得留意的是,京东健康刚于8月完成了逾9亿美元的B轮优先股融资,其中投资者包括高瓴资本,而市场消息称京东健康投后估值达到300亿美元。

市值虽然仍及不上京东,但已经与阿里健康市值不相上下,而且不论从规模、资源以及布局来看,京东健康无疑已是行业内的一匹黑马。

连续3年盈利,核心收入为医药零售

资料显示,京东健康于2014年开始运营;2016年上线京东大药房;2017年推出在线问诊服务;2019年完成平台首笔在线医保支付;2020年推出家庭医生服务,提供各种面向家庭的健康管理组合。

可以看到,京东健康从成立至今,业务场景在不断延伸,因此目前基本已通过零售药房业务和在线医疗健康服务实现“医、药联动”的业务闭环。

同时,这亦是公司的两大块业务,前者为后者提供了优质流量,而后者为前者创造需求,从而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


具体看,京东健康的零售药房业务通过三种模式运营,分别为自营、在线平台及全渠道运营。

自营模式主要是指京东大药房;

在线平台模式主要是第三方商家入驻,截至2020年6月底,京东健康的平台拥有超过9,000家第三方商户,能与京东大药房形成良性互补的优势;

全渠道布局主要是满足用户紧急性用药需求,提供当日达、次日达、30分钟、7*24快速送达服务,现已覆盖超过200个城市。

至于在线医疗健康服务,主要通过自有医生和外部医疗专家组成的医疗团队、以及与第三方医院和医疗健康机构合作,提供包括在线问诊和处方续签、慢性病管理、家庭医生和消费医疗健康服务等。


从数据看,零售药房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于2019年占总营收达到87%,而在线医疗健康服务占比较低。

这意味着,京东健康仍处在医药电商向健康平台转变的过程中,实际上也与其他同业的情况类似。


从盈利能力看,京东健康的整体毛利率稳定在25%水平左右,而抛开股份支付开支以及可转换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等非经常性项目,公司实际已连续录得3年净利润。

于2019年,经调整净利润为3.4亿元,同比增长38.5%,经调整净利率为3.2%;于2020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为3.7亿元,同比增长46.1%。


盈利持续增长的背后,其实就是用户量的增长以及用户粘性的提升。

从2017年至2019年间,京东健康平台年活跃用户和每用户平均收入分别增长28%和53%,而截至2020年6月底,年活跃用户达到7,250万人。

事实上,京东健康是含着金汤匙出生,在母公司京东的流量以及供应链优势下,从医药电商出发,再逐步完善互联网医疗的产业布局,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发展路径。

一方面,目前京东拥有4.2亿活跃用户,可以说是京东健康未来发展的潜在资源。

另一方面,在京东强大的物流供应链体系下,京东大药房在全国范围建立了11个药品专用仓库和超过230个非药品仓库,并具备能力提供最快30分钟送药上门的服务,有助提高用户体验和粘性。


不过整体而言,虽然京东健康已实现了“医疗、医药、医保”的互联网闭环,但目前仍然以医药零售为主要收入来源,公司想要真正成长为一个健康管理平台,还需要漫长的努力以及资源投入。

尤其如今在互联网医疗受到了空前关注的大环境下,多个同业已在资本助力下加速发展。

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亦分别于8月和9月进行了配售股份,分别筹资了约100亿和78亿港元。

这某程度也促使京东健康选择于此时此刻上市,不仅可以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亦可以进一步推广自身的平台。据道琼斯报道,京东健康IPO筹资至少30亿美元。

另外,于上市前,京东持有京东健康股权约81.04%,高瓴资本持股4.49%,全球投资巨头之一霸菱基金持股约3.16%,而中国人寿旗下的国寿大健康基金持有2.26%。


京东健康估值会达到400亿美元?

从营收规模来看,于2019年(阿里健康的数据为截止2020年3月止年度),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营收分别为108.4亿/96亿/50.7亿,京东健康领先于其余两者。

从业务来看,京东健康与阿里健康较为相似,同样以医药零售为主要收入来源。

至于平安好医生,不像前两者具备天然的电商基因优势,因此收入结构较为均衡,近一半来自于提供在线医疗以及消费型医疗服务。


从发展模式来看,三者其实都实现了“医、药联动”的闭环模式,主要环节均有涉及,只是从细节来看,京东健康布局更为全面。

但整体而言,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主要以医药零售为主,再拓展至其他环节,而平安好医生则以提供医疗服务为主,再切入至其他环节。

下图来自创业邦,仅作为参考,各公司涉及业务不完全准确。


根据各自数据显示,阿里健康拥有4.2万名签约医师,京东健康拥有6.5万名自有和外部医师,而平安好医生的自有医疗团队人数则约1,800人,外部医师约6,000人。

自有医疗团队成本虽然较高,但伴随的是却是更好的用户体验,能保证“在线问诊”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同时,由于医药零售造血能力较强,所以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的盈利能力亦相对较好。

于2019年,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经调整净利润分别录得3.4亿和2.6亿,而平安好医生则录得7亿的亏损。


在年活跃用户数上,京东健康占据了优势,达到7,250万人,而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则分别为4,800万和6,730万人。

在估值方面,考虑到行业特性和发展前景,传统的PE估值法(市盈率)并不太适用,PS估值(市销率)或许更为合适。

按2019年数据,三者的静态PS处于20倍水平(假设京东健康估值为300亿美元)。

如果年化2020年上半年数据来算,京东健康今年则为12倍,而按市场预测,阿里健康和平安好医生则在14至16倍之间。

如果按照16倍PS,京东健康的市值能够进一步达到2,800亿元,折合约410亿美元。

事实上,如果300亿美元为京东健康于8月时的投后估值,于2个月后增长33%至400多亿美元上市,在市场也是屡见不鲜的事情。

而且,京东健康于2019年11月完成A轮融资的时候,投后估值才76亿美元,1年已经翻了4倍。

无论如何,在聚光灯下的互联网医疗巨头,估值一定不会便宜。


结语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2019年的医疗健康支出总额排名位居全球第二,预计将从2019年约6.5万亿增长至2024年10.6万亿,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0.3%。

更广泛来看,中国大健康2019年市场规模为8.1万亿,未来5年复合年增长率9.4%。

行业前景可观,市场规模巨大,自然引来了巨头们扎堆抢食。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依然处在发展期,还没有能够独大的玩家出现。

从目前来看,依托医药电商以及物流体系,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在医药供应链上有优势;

进一步细看,京东健康布局更为全面,自建物流体系也更为强大,尤其在疫情期的表现更为突出;

阿里健康则拥有更庞大的潜在用户资源,其电商平台年度活跃用户达到7.4亿,远高于京东的4.2亿,而且天猫医药平台用户也达到1.9亿。

相对下,通过建设自有医疗团队以及与母公司平安集团的保险业务有重大协同关系,平安好医生能够在医疗服务发展上占据优势。

这三家公司各有千秋,只是谁的发展模式更能成长为真正的健康管理公司,拥抱这个万亿的大健康市场,难以说准。

但可以预期的是,随着京东健康在港股上市,港股将成为中国互联网医疗公司的集中地,未来也大机率吸引更多大健康公司来港上市,而更多公司同台竞技,将更有利板块的估值提升。

无论如何,在医疗需求和国家政策支持下,互联网医疗行业已迎来了黄金发展期,谁能走的更远,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丫丫商务合作微信:wushuxi_
(添加好友请备注:公司+合作事项)
丫丫内容投稿:2458032576@qq.com


阿里云电脑来袭,联想的末日?
京东数科vs 蚂蚁集团,能否一战?
2020年大选第一场辩论赛,你准备好了吗?


 "转发" 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