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所最美校园里的3个细节智慧

2018-02-27 刘慧 新校长传媒

第 004 篇

当我们看一棵树,姿态通常是仰望。我们的孩子就像一棵树,面对着一个必将长成参天大树的孩子,我们应该,提前仰望。



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组委会给了我一个命题式分享——《校园细节里的教育智慧》,第一时间我就喜欢上了这个主题。这个命题是温润的,它带着一种“小即美”的故事属性。这个命题更是智慧的,它富有一种“以小见大”的蓬勃气息。


的确,校园细节与教育智慧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细节里隐藏着机会,也凝结着机会。小小的细节,甚至会决定教育的高度与品相,撑起教育的“大气象”与“大格局”。


我所在的张家港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小)是一座小径分岔的花园。百年的办学历史,赋予了它许许多多美丽的校园细节。我在做这样一些细节考量时经常追问自己,怎样才能展示最有表现力的细节,去传递我们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我带上了全部的自己,把这些年值得回味的校园细节慢慢考量,细细体悟,编织成网。越是考量,越是清醒;越是考量,越是通透。


细节固然有千万,而经纬始终不变。贯通所有细节,让它们闪烁教育智慧的,是我和师生们所熟悉、所认同的学校价值观:遇见美丽的自己。


先请大家欣赏一组美丽校园的图片:



这是一道花墙旧廊。墙面最中心的部分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主人公不是校长,而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总务。这是为什么?



这是两个蘑菇亭。亭下挂着两个空鸟笼,笼门打开。这是为什么?



这是一棵树,一棵枯树,一棵已经没有了物理生命的树。但它却一直站立在校园中,从未消失,每一个经过的人都会看见它。这又是为什么?


……


这些,都是实小的教育细节,带着实小的味道,传递着实小的教育智慧,而今天,我只想采集其中三个关于树的故事,与各位分享。


第一个故事:001号教师


我要讲述的第一棵树,就是前文图中的那棵枯树。2013年5月,“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现场会”在张家港市举行,我们有幸成为其中的一个展示点。


在会议筹备期间,我们发现了这棵树,当时,后勤部门准备重栽一棵新树,当我站在这棵树下,细细聆听每一根枯枝的述说,我分明听到了它在呐喊:我多想再活五百年。是的,从生物学意义上来说,它的确是一棵死去的树,然而对孩子来说,这可以成为最直观的生命教育。


当然,保留这棵树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生命价值,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通过这棵树打开教育的一个新视角,启发我们的每一个老师去思考,儿童有千百种,看待儿童的视角也应该有千百种。


于是,这棵树被赋予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永不消逝的生命”,师生们还为它创作了一首小诗:


生命

没有绝对的消逝

只要我们愿意

枯树也可以成为风景

教育

没有无计可施的瓶颈

只要我们愿意

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奇迹

生动地给予我们惊喜

我们

没有无可救药的人生

只要我们愿意

每一次际遇都能够收藏能量

成为旅程中可贵的动力

请记住

生命只为绽放


如今,师生们还亲切地称它为“张家港市实验小学001号教师”。


可见,遇见美丽的自己,可以从一棵枯树开始。一棵枯树,打开了一群人的教育视角。多一个视角,就多一份智慧,这个世界,也许就因此多了一个美丽的儿童。


第二个故事:成长树



学校的百草园中庭,有一棵普通的香橼树,在实小,这棵树也叫“成长树”,它不仅结满了香橼,也结满了童年的故事。


有些故事,属于每一个儿童。每一年开学季,孩子们自发地在树上悬挂多彩的心愿卡,每一个心愿,都是孩子们成长的小信仰。


有些故事,属于某一个儿童。一天放学以后,阳光薄金,秋风薄凉,一个男孩坐在树下,低着脑袋,呆呆地看着眼前的一湾荷塘。


他静静地坐着,我远远地看着,十分钟以后,他站起身,对着成长树挥挥手,我快走几步追上了他,我们之间有了这样一番对话。


“孩子,你为什么在树下坐了这么久?”


“校长妈妈,我今天不开心,和成长树说说话,现在心里舒服多了。”


不知为什么,这么一个场景,我却时时会去回味它。当一棵普通的树,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它就承载了教育的功能,也许在你不知道的时刻,不知道的地方,一种精神的力量就被唤醒,就在生长。


遇见美丽的自己,需要我们穿越事物的表象。因为,所有看得见的细节背后,都有看不见的富足。教育就是美苏醒的过程,就好像中国文化艺术中特有的一种审美意象——隐喻文化,比如梅兰竹菊、高山流水,在中国人的审美心理中,早已超越了自然的属性和意义。


在实小,一张老照片,一个空鸟笼,一棵树,都有理念的投射,也是课程的象征。无数的细节都在静谧处,在闪光处,启发着我们,如何遇见,才会成为美丽的自己。由于时间关系,我在这里不一一揭秘,如果有兴趣,您可以打开《新校长》杂志2017年第9期,跟随着记者张光女士优雅的文字,去触摸——那所最美校园里的“细节温度”


第三个故事:12棵果树



在我们学校的操场边缘,种着12棵果树。原先那里种着的是一排行道树,后来为什么换成了12棵不同的果树?


我想让走进园子的每一个人记住,法国教育家卢梭那段经典的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


同时,这12棵果树也是我们学校定制课程的生动象征。世界上没有两棵相同的树,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定制课程,就是要让苹果长成苹果的样子,让梨长出梨的味道。因人而异,是定制课程的魅力所在。



我们的定制课程体系分四个层面。一是国家定制,是指国家意志在学科课程里的创造性实施;二是学校定制,即满足共性需求以外的学校文化烙印;三是班级定制,让儿童在每一个生动活泼的小社会里找到归属感;四是儿童定制,教育的本质都是为了自我实现。


定制课程,从国家到学校,到班级,到儿童自我,从一个普适性的儿童逐渐地走向了每一个真实的儿童。


其中,最有魅力的部分是自我定制,如今,在实小,每一个儿童根据自己的需求,为自己定制一门课程,已经不是天方夜谭。孩子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组成的导师“金三角”团队,成全着一个又一个孩子完成自己的梦想。发生的故事很多,影响的孩子很多,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其中一位。


照片中的男孩,小名叫牛牛,一个三年级学生,“为爱写生·家的味道”坚持到今天是第210天。这门课程缘起于妈妈为他做的一碗红汤面,于是,有了第一幅作品,随后,这些因为爱而发生的创作像涟漪一样扩散在这个男孩的世界。


从教室到学校梦想艺术馆,从贫穷的山区到充满艺术魅力的保利剧院,迄今为止,他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六场私人定制展览。更令人欣喜的是,他在张家港市沙洲湖科创园的沙洲BOX创客空间,申请了属于自己的创客项目,成为年纪最小的创客,他的绘画作品已经做成了文创产品走向市场。


如今,他有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梦想,那就是365天以后,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为爱写生》。他说,他不想用爸爸妈妈的钱出书,他要用自己的文创作品挣钱,一部分所得用来出书,三分之一用于支持山区有绘画梦想的孩子圆梦。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棵树的种子,握在掌心很小很小,几乎微不足道,但是,每一颗种子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发芽路径,等它一天天长大,离天更近,就可以栖息不远万里的飞鸟,停靠千里之行的旅人。它不仅长成了最美的样子,还能承载他人的梦想。


实验小学有5200名学生,牛牛只是其中的一个。作为孩子们的校长妈妈,我所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双手托举每一个孩子的梦想。每一个梦想都有自己的模样,每一个梦想都需要真挚的理解与尊重。因人而异的生长,才能让梦想绽放,让孩子遇见美丽的自己。


当我们看一棵树,姿态通常是仰望。我们的孩子就像一棵树,面对着一个必将长成参天大树的孩子,我们应该,提前仰望。


 特约作者 

刘 慧

张家港市实验小学校长


本文据作者在第四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演讲整理

欢迎朋友圈分享和底部留言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更多“专栏”文章 

李镇西:教育呼唤“人”的回归

从给校长的匿名告状信说起

面对孩子的教育,国内普遍存在着贫困者心态


责编丨张磊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