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IP时代,学校品牌该如何设计?丨头条
学校品牌设计将从工业时代的“规模化识别符号”,转向打破思维边界,建构“教育品牌生态圈”,让学校品牌IP化。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以大量样本证实:我们人类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来自其它感觉通道(嗅觉、触觉、味觉)的信息不超过6%。
我们通常所说的“品牌设计”,80%以上都来自于视觉,比如色彩。视觉赋予品牌的,不止是感官的体验,还会潜移默化影响人的行为,以及更多的文化价值。
这位心理学家还做了另一个实验——关于知识记忆的持久性问题。结果发现: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并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
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参与互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信息保持量将大大优于单一传达的效果。
所以我想说,在这个移动互联的时代,让学校品牌设计在教育过程中发挥最大势能,可以预见会有更多维度的通道,视觉最为重要,但绝不仅是唯一。
一
“品”是内在的优势、无形的芬芳
“牌”是外在的形象、有形的光芒
在学校品牌设计项目中,我参与了很多案例,最为有效的初创灵感,多数不是来自外部的设计理念,而是来自学校师生熟悉的“一情一景”,成为品牌构思的第一块基石。
这是北京育英学校校园里的一段枯树。这个校园景观小品没用名家题词,而是由当时在校一名初中学生为它写了一段美丽文字,就成为极具育英风范的校园文化。当我们在为育英学校密云分校启动校园整体设计项目时,这棵树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校园各处的匾额、大厅精装的画卷、凉亭题词……都是出自学生的作品。
我们也正在为育英学校设计“学生博物馆”,以取代常规的校史陈列馆。每一处细节都是学校对学生最真诚的尊重,正如育英的办学理念:静静挂在枝头的桃子——那份尊重差异,成就每一个学生的气象扑面而来,显得朴实而生动。这样的学校案例告诉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真正的学校品牌文化,就藏在我们的日常环境和做事情的方式中。
每到一个学校,校长的办公室也是我们了解学校文化的重要场所。比如这个画面,是深圳前海港湾小学罗朝宣校长的办公室。
去学校之前,了解到创客教育、未来校园是学校的特点。比较惊喜的是初到校长办公室,创客精神已经扑面而来。工作平台取代传统行政办公室布局,现代组织管理机制从工作环境开始设计与表达。杜威曾经说过:要改变一个人,必先改变他的环境;环境改变了,他就被改变了。
平凡的生活与工作中隐藏有很多“!”的瞬间,品牌的价值或许就藏在这些感叹号里。品牌设计就需要挖掘这些内隐的价值基因,使其成为品牌的发动机,并为其搭建更为系统与可持续生长的“有机生命体”。
我们总是试着换这样的角度认识学校:想象它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它是什么样性格和文化背景?如何塑造它的形象?
两个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年龄、形象、表情与气质,如两所不同特色的学校,所带给我们的不同印象。
学校就是复杂的自适应系统,如生命系统一样,拥有会造成综合效应的一系列相关流程,总是在适应和进化,并与周围环境形成一种动态关系。
无论属于哪类学校,地处何方,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感觉”,有它的仪式和规范,也有它自己的个性、传统、故事和行为准则,以及它的文化价值,构成每天都在以行动来证实的活跃系统。
二
新IP时代,教育品牌走向全生态
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互联时代,从教学日常到品牌建设,我们需要的不是简单的以信息传达为中心,而必须是以人的连接为中心,是一套带动学习和文化的驱动体系。
这个驱动体系从学校内涵发展、人的协同发展、文化环境发展三个维度来实现。但“人”才是价值的载体,品牌符号需要突破形式美学,从内涵情感角度出发,创造具有原创性的动态价值符号,并对时空、地域、人进行延伸和探索,形成物与人的系统化链接,实现可持续性、开放性及包容性的品牌生态。
学校品牌设计也将从工业时代的“规模化识别符号”,转向打破思维边界,建构“教育品牌生态圈”,让学校品牌IP化。
“教育品牌生态圈”,就是将各种功能性的学校特质进行整合与梳理,建立完整的品牌集群,形成一个IP化的品牌生命力,围绕学校内涵发展、人的协同发展、文化环境发展三个维度,为教育品牌蓝图创造源源不断、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
三
“教育品牌生态圈”案例解读
智能化时代,齐步并跑不再是优势,领跑才能脱颖而出。
教育势能代表的是教育的高度与广度,也决定着教育面向未来的价值体现。
“让情怀落地,让美好发生”是一种别具诗意的教育势能,在实现教育功能价值的同时,传播了一切美好的精神价值。
案例:远恒佳重庆公学,0-18岁史诗级教育。一个视觉符号建构一套视觉系统,一个人的价值带动一群人的价值,一个学校品牌影响一个社区品牌,教育势能价值创造无限可能。
学校是优质内容的生产者与发明家。IP是以内容力为基础产生新的流量,更多的表现为唤醒、对话、交互和沟通的场景感,在新的时代,拥有自我更新、自我成长的能力与活力。
学习方式应对时代发展,也要整合善用,动员起整个社区的力量,最终形成一个文化自发展、自发酵、自升级的正向循环系统。
案例:莲南小学,从文化理念、课程落地,到空间视觉文化,增强家校互动,师生学习力,都由其学校自身核心表达的理念而不断生发。
新IP时代的学校LOGO,已不仅仅是其传统意义上的学校形象与内涵标识,还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和联系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LOGO的形象化演绎——吉祥物,吉祥物人格化——成为大人与孩子之间交流的情感寄托,它甚至拥有人的思想与动作。现在吉祥物“玩”起来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它的存在是孩子们的陪伴,更是学校的形象代言人,向外界传递学校的综合信息,是孩子们中的一员。
案例:
(1)英华国际学校,为学习赋能,让孩子找到真实的自己。
(2)莲南小学:新IP时代的学校“超级IP”吉祥物,是爱与榜样,是联系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是学校精神的基因传承。
流量:信息化时代,让学校独有的文化核心得到更有效率的传播,更加深入人心。“流量”就是流动的能量。
打散传统固有的结构,将符号意义进行分解和重塑,创造出新的视觉、文化以及语言的意义。用孩子们理解的现代语言与传统元素和理念进行演绎。
案例:东江广雅,一所向未来生长的全学习“新书院”,校园将成为理想的全学习生态系统。
文化是学校的DNA。一所学校的基因是不会产生变化的,如同人的基因一样,但后天的教育却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教育设计,就是学校DNA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力。设计将人与人连结起来,以心传心,形成文化传递的能量场。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品牌未来能够形成一个系统的生态,那么最初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未来的成长可能,为这个生态准备好能够延展的土壤。
作者:王樱洁,蒲公英教育智库视觉艺术总监,本文为“2018学校全方位领导力峰会”演讲稿,有删节。文中案例均来源于蒲公英教育设计研究院,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xinxiaozhang@dett.cn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你可能会感兴趣
责编丨邹雪平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