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什么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能?| 头条
人类正面临着史无前例的革命,我们所有的老故事正在破灭,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新故事冒出来取而代之。面对着这么一个变革空前完全不确定的世界,我们该做何准备?又该让我们的孩子做何准备?
现象级作家,《人类简史》与《未来简史》的作者,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把目光投向了应该如何教育才能面对未来的问题。他注意到了几个事实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 信息过剩,所以将来必须注重培养理解信息的能力;
· 变化太快,所以必须注重培养不断重塑自我的能力;
· 破解人类,算法对我们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人很容易被操纵。所以我们必须赶在它们之前了解自己,并且运转得更快。
今天出生的孩子到2050年都已经30多岁了。若一切顺利,那个孩子到2100年仍将健在,甚至还会是22世纪的活跃公民。
为了帮助他们活下去并且活得好,我们该教那个孩子什么东西呢?他们需要哪些类型的技能才能找到工作,理解周围发生的事情,并且应对生活的纷繁复杂呢?
不幸的是,既然没人知道2050年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2100年就更不用说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就无从知晓。
实际上,人类从来都不能精确地预测过未来。但是今天要比以往更加困难,因为一旦技术让我们能够对自己的身体、大脑以及思想进行改造,我们对任何事情都将不再确定,包括过去那些似乎是确定和永恒的事情。
1000年前的1018年,大家虽然对未来的很多事情都不知道,但对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不会变化这一点他们是确信无疑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生活在1018年的中国,你可能不会知道宋朝会灭亡,北方的契丹人会入侵,瘟疫会夺走数百万人的生命……但是,你很清楚的是,哪怕是到了1050年,大多数人仍然从事耕作织布的工作,统治者仍然得靠人来服兵役,男性仍然占主导,人类的身体还会跟过去一样……
为此,1018年贫穷的中国父母会教孩子如何锄禾或者织布;有钱的父母会教男孩看经书、写书法、学骑射,教女孩三从四德。这些技能显然到1050年仍然需要。
相比之下,我们并不知道世界到2050年会是什么样子。我们不知道人类会靠什么来谋生,不知道社会体系如何运转……拜生物工程和直接脑机接口所赐,人体本身也许会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一些人大概会活得比今天久很多。
于是,今天的孩子们学习的很多东西到2050年可能会变得无关紧要。
当下有太多的学校注重的是填鸭式的教育。这事儿放在过去倒说得过去,因为那时候信息稀缺,且不断受到审查制度的层层阻扰。
如果你生活在1800年墨西哥的一座偏远小镇,就很难了解外面的世界。因为当时广播、电视、日报、公共图书馆都没有;西班牙帝国对在当地印刷所有的文字都严加管制,只有少数经过审查的出版物可以从外面进口,所以哪怕你识字,也能进入私人图书馆,除了小说和宗教手册以外,你也没什么东西可以读。这与当时全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情况类似。
现代学校的出现,教会了每一位小孩读书写字并且传授地理、历史以及生物的基础事实,现实了跨越式的飞跃。
在21世纪,我们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就连审查的人都放弃了阻止的努力。相反,他们在忙着传播不实(无关)的信息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
只要有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不管在世界哪个角落,你都能随时浏览海量信息,当然,各种冲突的报道和新鲜的话题也在随时转移着你的注意力。你很难选择到底该相信什么,更难以对复杂信息保持专注,很容易就会转到阿猫阿狗、明星八卦上去了。
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教师最不需要的就是给学生更多的信息。
相反,大家需要的是理解信息的能力,区分轻重缓急的能力,以及最重要的,将众多信息碎片拼凑成一幅世界全貌的能力。
实际上,这一直是几个世纪以来西方通识教育的理想,但直到现在也收效甚微。教师注重向学生灌输数据,同时又鼓励他们“独立思考”。他们认定,只要给学生很多的数据,再加上一点点自由,学生就会形成自己对世界的蓝图,甚至哪怕这一代无法将所有数据综合出来一个关于世界的连贯的、有意义的故事,将来还会有很多时间去进行更好的整合。
但我们现在没时间了。
我们在未来几十年做出的决定将会塑造未来生活本身,而我们只能根据我们现在的世界观去做出那些决定。如果这一代人对宇宙缺乏完整视野,未来的生活就只能是随意决定的结果
除了注重信息以外,大多数学校还太过聚焦于向学生提供一系列先决技能上,比如解微分方程,用C++写程序,或者用中文对话。但既然我们不知道2050年的世界和就业市场会是什么样,我们对孩子需要哪些技能也就无从知晓。
很可能我们投入了大量精力去教孩子们如何写C++或者讲中文,结果却发现到2050年人工智能写软件写得比人类还要好得多,而新的Google Translate app可以帮助你用普通话、广东话或者客家话进行一次几乎没有瑕疵的对话,哪怕你只懂一句“你好”而已。
那该教什么呢?很多教育学专家认为,学校应该转到教“4C”上——即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沟通(Communication)、协作(Collaboration)以及创造力(Creativity)。
他们认为,就更广泛的层面而言,学校应该弱化技术技能强调通用的生活技能,尤其是应对变化,学习新事物以及在不熟悉环境下保持心理平衡的能力。为了跟上2050年的世界,你需要做的不仅仅只有想出新点子和产品,最重要的还是不断重塑自我。
如果某人向你描述21世纪中叶的世界,但那个世界听起来并不像科幻小说的话,那一定是错的。
因为随着变化的节奏加速,不仅经济,甚至什么是“人”都有可能发生变异。早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就宣布“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思考的还主要是社会和经济结构。到2048年,身体结构和认知结构也可能烟消云散,或者化为一团数据位云。
届时,大家要应对的也许是向网络空间的迁徙,不固定的性别身份,以及计算机植入物产生的新的感官体验。
这意味着,如果25岁的时候,你在约会网站上的自我介绍还是“25岁,女,异性恋,住在伦敦,在时装店工作。”
到35岁时,你的介绍可能会变成“性别不确定,正进行年龄调整,新皮质活动主要在NewCosmos虚拟世界进行,人生使命是去到时尚设计师此前从未涉足的地方。”
到45岁时,约会和自我定义均已过时。你只需要等待算法找到(或者创造)你的天作之合。至于从时装设计中寻找意义,鉴于你已经无可挽回地被算法远远超越,以至于当你看着过去10年自己的最高成就时,带给你的将是尴尬而不是自豪。
而后面还有好几十年的彻底改变在等着你。
没人能够预测我们将来会见证什么样的具体变化。任何特定场景都有可能远离事实,唯有变化本身是可确定的。
如此深远的改变很有可能会改变人生的基本结构,令不连续性成为其最显著的特征。
我能给到孩子最好建议是:不要太过依赖大人。他们大多数人本意是好的,但就是不理解这个世界。
当变化成为常态,你过去的经历,以及整个人类过去的经历,都将变成不那么可靠的指南。
作为个体的人,以及作为整体的人类,都将日益被迫应对此前没人遇到过的事情,比如超智机器,改造的人体,以可怕的精度操纵情绪的算法,人造的气候灾难,以及每10年就要改变你的职业……在面对完全是史无前例的情况时,做什么才是对的?当你被绝对无法消化和分析完的海量信息所淹没时,怎么做才是对的?在一个极其不确定不是bug而是特性的世界里,你又该如何生活?
要想在这样的世界不仅活下来而且活得好,你需要有极大的思维灵活性,还要足够的情绪平衡储备。
你需要反复放弃一些自己最了解的东西,学会跟未知一见如故。不幸的是,教孩子们拥抱未知同时还要保持他们的心理平衡,远比教他们物理公式或者一战起因要困难得多。你没法靠看书或者听讲座学会韧劲,教师本身往往也缺乏21世纪所需的那种思维灵活性。
工业革命留给我们的遗产是教育的生产线理论。在镇中心是一栋大型混凝土建筑,它被分成了很多一模一样的房间,每个房间都配备了一排排的座椅。当铃声响起,你就跟其他30个一样年纪的孩子一起步入其中的一间房子。每个小时都会有不同的成年人走进来开始讲话。这些成年人这么做都是因为政府有钱给。他们当中有一位告诉你地球的形状,另一位告诉你人类的过去,第三位告诉人的身体。
这种模式容易引人发笑,几乎每个人都同意,无论过去它有多么辉煌,现在已经破产。
但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创造出可行的替代……
当孩子永远也无法确定大人告诉的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智慧,还是过时的偏见时,那什么可靠?
技术?这种赌博就更冒险了。
技术本身并不坏。如果你知道你想要什么,技术能够帮助你得到它。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技术替你打造目标,掌控你的生活就太容易了。尤其是随着技术对人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你可能会逐渐发现是你在服务它而不是它服务你。眼睛盯住智能手机不放,在街上游荡的那些僵尸你看见了吗?
那么靠自己行不行呢?
如果是在《芝麻街》或者迪斯尼里听到这样的话还不错,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管用。哪怕是迪斯尼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像《头脑特工队》里的主人公几乎都不了解自己,当他们试图“倾听自己”很容易就会变成外部操纵的猎物。
随着生物技术和机器学习的改进,操纵人内心最深处的情绪和渴望将变得更加容易,只是听从内心也会变得比以往更加危险。当可口可乐、Amazon、百度或者政府知道了如何在幕后操纵你的内心按动你大脑的按钮时,你还能不能说出你自己与他们的营销专家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呢?
如此令人生畏的一项任务要想取得成功,你需要非常努力地、更好地了解你的操作系统:你要知道你是谁?你想从生活中得到什么?当然了,这就是那句最古老的忠告:了解自己。
几千年来,先哲和先知一直在敦促大家要认识自己。但这条忠告的紧迫性从来没有像21世纪那么高。
在这个世纪,可口可乐、Amazon、百度还有政府都在争相想要破解你,不是你的智能手机,不是你的计算机,不是你的银行账号,而是你和你的有机操作系统。你可能听说过我们生活在破解计算机的时代,但这甚至连事实的一半都没说对。实际上,我们是生活在破解人类的时代。
现在是算法正在看着你。
它们看着你去哪里,买什么,见了谁。很快它们就会监控你走的每一步,每一口呼吸,以及每一次心跳。它们凭借着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对你了解得越来越好。一旦这些算法比你还要了解你自己,它们就能控制和操纵你,而你对此却做不了什么。你会活在《黑客帝国》或者《楚门的世界》里。
总之,一旦算法比你更了解你内心发生了什么,控制权就会转移到它们手上。
当然,你也许非常乐意把一切权力都拱手让给算法,让它们替你和其他人决定一切。不过,如果你想对自己的个人存在和未来生活还想保留一点控制的话,你就得跑得比算法更快,比Amazon和政府跑得更快,并且在他们之前先了解你自己。
要想跑得快,就不要背太多的行李。抛弃你的一切幻想,因为它们太沉重了。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你可能会感兴趣
STEM→STEAM→STREAM:美国教授描述心中的未来学校
作者 | 36氪编译组
来源丨36氪,原文有删减
责编丨张光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