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完善学校评价体系最有价值的5本书,你读了吗?

蒲公英书房 新校长传媒 2018-12-04


 第 34 期 


21世纪的教育有时候看起来就像是一门尚未解码的全新语言。将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收者的填鸭式传统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而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方法也不再存在。


如今,学习已经成为了一个充满互动和不断变化的价值传递过程,有价值的东西必然存在评价。然而,在学校的教育行为中,几乎所有的评价都会带来创伤。我们需要找到既能达到评价者需要,同时也能符合人的发展规律的新评价。





评价!评价!


在2018年9月10号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学校评价的最有力的导向: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事实上,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已明确提出“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


多年来,国内教育传统评价的主观性和炽热的“应试”潮流相匹配着。人们一直沉迷于以测量为基础的“教育评价现代化”的过程之中,反而忽略了对教育评价本质的深层次研究。如今提出的发展性和多元化这两个关键词,应是过去潮流的终结者、学校教育评价理论新纪元的开拓者及解决学校教育评价形式主义和不真实问题的推动者。



学生评价:综合评价录取制释放了哪些信号?


学生评价一直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国务院于2014年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上海市率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其中,在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9所高校推进的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按照“6+1+3”的赋分方式确定考生最终的综合评价录取成绩,成为上海市高考综合改革的一个亮点,引起各方关注。


注:“6+1+3”就是“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高考投档成绩占60%,这是第一个“依据”;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占10%,这是第二个“依据”;


校测成绩占30%,为“一参考”,即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相关记录,比如学生志愿服务的记录、研究性学习活动以及课题研究报告,学科特长、身心健康状况等,高校会在此基础上通过面谈、现场展示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潜质、综合素养,并给出一个校测的分数,满分为300分。


恢复高考40多年来,虽然我们不断探索高考改革,但以高考成绩决定一个考生的命运、一考定终身的格局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6+1+3”的赋分方式,打破了长期以来唯分数论、高考成绩作为唯一选拔标准的格局,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然而,如果仔细研究上海市9所高校实施的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会发现其中还有不少需要继续改进之处。


比如说:“6+1+3”的赋分方式较为机械,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加以改进和完善;在校测这个环节,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如何更好地完善,还需要做更加深入地研究;综合评价录取试点的院校范围还比较小,需要不断扩大范围等等。


总的说来,基础教育学校把人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以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为标准来思考学校的课程建设、教育教学和教学评价。这是一种教育观念的变革,对校长和教师来说,也是一次深刻的自我革命。



教师评价:百花齐放还是混乱无序?


关于教师评价的探索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然而,目前我们很多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依然总是围绕课堂教学、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特别是过分片面强调结果评价,这种评价基本上是将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简化为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对教师与集体的关系以及师生关系等方面的评价都被弱化,对教师评价的内容集中于短期的教育行为。


可执行的基础是良好教师评价的关键。但是我们长期忽视评估素养,产生了严重的破坏性问题,远远超过了其对于教师评价带来的问题。如果课堂评估质量不可靠,无法作为教师评价的基础,那么,它还会影响到什么?



第三方评估:管评分离才是更科学的方案


在教育行业,最重要的两个主体就是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前者是教育实施的主体,后者则是教育管理的主体。而由独立于这两者之外的社会机构对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进行评估,就是第三方教育评估。


引入第三方评估,实质就是设立真正公正的裁判。它既打破了第一方评估受限于自身视野、利益而不能自觉、客观、公正地评估自我发展的局限性,又革除了政府在教育管理和评估中既担任裁判员又担任教练员的管评部分的弊端。


比如在英国,对于第三方评估机构建构了集管理、竞争、监督、惩戒于一体的公信力保障机制,帮助学校诊断和发现问题,促进园所教育教学的改进。反观我国民间的第三方教育评估仍然处于发展阶段。




说了那么多教育评价的现状,有没有可借鉴的案例书籍可供推荐?实话说,我们是一个教育大国,但也是一个评价小国,在评价的理论、评价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方法等方面,还有许多空白亟待填充。之所以大家都太看中分数,都把分数看做是评价的唯一依据,与我们没有完整的评价体系有直接的关系。


看过近二十种有关国内外教育评价的书籍后,蒲公英书房仅就其中几种略谈己见,以便大家选择。(戳文末购买链接,回家慢慢读)



《学校课程实施过程质量评估》选取了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三个关键议题——课堂教学形态、课堂学习品质、教学平一致性,展开深入研究,发现时间、内容、行为、观念与态度对课程实施过程质量的影响,构建学校课程实施的互动模型,在教师—方案、教师—学生、学生—方案三种互动中解释学校课程实施过程的丰富意义。


同时立足国际视野,认真研究了PISA、TIMSS、NAEP、PIRLS、ECLS、ELS等国际上著名的大规模测试框架,深入分析了世界各国或地区在评估学校课程实施时所采用的各种框架,最后建构了一种全新的学校课程实施互动模型,为评估或监测课程实施奠定了学理基础。



《合理有据的教师评价》向我们指出了现有教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统一考试成绩无法全面反映出学生的成长进步,因而不能作为评价教学效能的全部依据。若要做到公正合理地评价教师,全面系统的教师评价体系,需要建立在对学生点滴进步真实呈现的基础上,而适合学校和学区具体情况的课堂评估,正是全面准确衡量学生进步的关键。


“新课改”中提出,应“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本书中提供的思路和方法,能够让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有效应对新环境下的教师评价挑战,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最终惠及学生、教师和学校,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学生一向告诉我们,优秀的教师会经常给予反馈并清楚自己的期望和日程安排。使用设计良好的评量表能够同时实现这两个目的。


《评价量表(快捷有效的教学评价工具(第2版)》详细介绍了评价量表的制作过程与使用方法,并列出大量的模板和案例分析,使读者能够轻松地掌握这种实用高效的工具。


对于非传统教学,如体验式学习、在线学习等,书中更是列出单独的章节,并介绍相应的评价量表。本书最后还阐述了评价工具对教学优化与教学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怎样评价学生才有效?怎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这是很多中小学教师一直在努力思考并感到困惑的问题。《怎样评价学生才有效——促进学习的多元化评价策略》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


本书作者从事过三四十年的中小学教学和课程研发工作,她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对传统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在书中通过大量实例系统、详细地介绍了当前最有效的学生评价方法与策略。



李坤崇著的《学业评价(多种评价工具的设计及应用)》旨在探讨学业评价理念与实例,内容包括四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学业评价理念及教学目标与能力指针;第二部分导入纸笔测验与工作表现评价理念,并详细介绍多种评价工具及其应用实例,包括纸笔测验、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评价、口语评价、系列表现性评价等;第三部分探讨动态评价概述与实例;第四部分剖析学期学业评价理念与实例,以及学业评价通知单。


微信改版了

如果想更方便地阅读“新校长传媒”

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 ▼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xinxiaozhang@dett.cn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往期回顾 

教育变革的路上,我们到底在慌什么?
《开学第一课》引发的“男孩危机”,该怎么解决?

《破壁书》| 跟孩子对话前,不妨先看看这本书


来源 | 蒲公英书房(ID:pgyshufang)

责编丨王艺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