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12年级老师不同“站位”背后的成长秘密

来秀老师 新校长传媒 2018-12-03

学生时代,是人一生中成长最快的阶段,学生的成长往往带有鲜明的年龄和个性特征,他们遇到的问题也多为发展性问题。学校和教师要做的便是和家长保持沟通,在信息准确、足够了解的基础上,理解、陪伴、教育和引导学生,协助他们健康地成长。



7—12岁

走到前面,引领方向


小学阶段,是从幼儿到少年、初步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很多:


与人交往/保持人际边界、融入集体/保持自己个性、认识情绪/有效管理情绪、知识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尊重权威/敢于质疑、保持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一年级

这个年龄的学生,告别幼儿园,背上书包,进入了陌生的校园,成为了一名小学生。

这些学生,充满好奇地睁着双眼,大胆地、兴奋地、怯怯地张望着、打量着、试探着、学习着、积累着,他们处于低幼衔接的正在进行时:陌生的校舍环境、新的教师和小伙伴、日程安排里没有了“午睡”这一项、身边没有了生活教师的身影所以吃喝拉撒这些事情要靠自己完成……

面对这些新鲜和不同,有些学生没有困难,顺利过渡;有些学生会有小紧张,遇事会左顾右盼,希望在观察中得到行动的参照,谨慎判断是否释放自己的天性;也有一些,紧张度比较高,静默不语悄然无声,甚至会憋尿/尿裤子、不到被发现不出声;比较极端的情况是有些学生临出家门还好好的,一到校门口就哭着和父母拉扯、不愿意进学校……

一年级的教师,要懂得“察言观色”,在家访、入学初期迅速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发扬适用性较好的学生们的积极表现,鼓励他们和身边的小伙伴成为好朋友;

敏锐地捕捉容易紧张的那部分学生的情绪萌发,适时运用言语的及时确认和眼神、拍拍肩、牵手、握手等非言语的沟通方式去鼓励他们做表达、并肯定他们的努力;

对于紧张到影响正常学习生活的学生,需要及时安抚、关心,约定邀请发言的小暗号、下课喝水和如厕节奏的提醒方式,课后进行阶段性回顾以便于看到变化与成长;

对于在校门口哭闹不肯进校的学生,首要任务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有没有身心疾病、还是家长对学校/学习的描述对学生形成了困扰、又或者是他在校期间遇到什么困境?如此,找到家校合作的结合点,为学生解锁入学困难。

一年级,相对于学科知识的传授而言,更重要的是对新环境的适应、良好班级体的建设、友善的伙伴互动模式的构建、合适的人际边界的确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初步掌握,让每个学生在学校、在班级里产生归宿感(这是我的学校、这是我的班级、我爱我的班级、我是班集体的一员),成就感(班级的荣誉有我的努力、我要为建设温暖的班集体出力)。

二年级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依然是形象思维丰富,交流中,以具有画面感的描述性的语言表达为主。

大多数的学生已经熟悉和适应了校园环境、班集体构成和课堂节奏,了解作为小学生的基本要求:说到做到讲信用、按时上学不迟到、认真学习作业佳、同伴交往有情义、班级建设靠大家……这时,学生们表达的完整性、好习惯的保持很重要。

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邀请学生们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自己动手制订班级公约并定期自查,可以结合每月主题对学生们的良好行为进行再强化,鼓励小伙伴们把话说完整、言而有据地表达对小伙伴的评价……在锻炼学生们良好的表达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们了解评价自己和他人需要放在台面上、用词妥当不带攻击性,同步培养学生守信、守时、有矩、有爱、有责任心等品质。

三年级

这一年往往被视为小学阶段重要的“转折期”“关键年级”,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品质等认知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发展。

他们所要面对的学习任务也比低年级增加了,除了课堂学习和作业,回家作业中开始有了书面作业的部分,需要很好的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合理调度时间、主动协调课业和运动、课外活动之间的关系。

这个阶段,教师要协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邀请学生们说说自己的学习好方法。

还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除了课本知识的学习,还要用好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多媒体平台,通过课外阅读、社团活动、校外考察等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极大地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将观察和思考的内容用绘画、文字、录音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可搭设平台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心得体会。

同时,教师更要自律在先、严守规则,不随意侵占学生的运动时间,切实保障学生每天在校的运动时长和运动量,主张教师和学生一起运动,让“运动是一种习惯、健康是一切的基础”深深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

四年级

四年级,儿童的认知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他们的注意力稳定性提高,开始由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发展,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开始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系统。

这个年级的学生,在校的身份转换成低年级学生的小哥哥、小姐姐,他们往往兼具了小辅导员的角色;校外活动中,他们也成为主力队员,这些都促使他们关注自己的言行,渐渐有了主动的自我管理的意识。

这个阶段,教师要做的是:

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自主学习的板块、鼓励学生进行不局限于表面现象的思考、引导学生注重表达的逻辑性、完整性和概括性。

在为低年级学生提供辅导、示范的活动中,为学生主动构建和修正自我管理体系的行动提供参考意见,带领他们思考: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五年级

学生的自控能力逐步增强,开始掌握一些自我调适的方法,抽象思维进一步发展,思维复杂性加深,为学习较难的知识做好了准备。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独立意识逐步凸显,开始有自己的见解,不再完全崇拜权威,越来越希望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更多发言权。

这个阶段,教师要做的是:

放手让学生处理一些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坚持适度关注、不过多干预的原则。

创设条件让学生自由组合、以主题研究的方式对共同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合作探究、共同探讨,不论研究结果是否达到预期,都可以让学生们感知专注学习、深入思考、尊重不同、合作互助、团队共进的意义。

了解书本知识和权威人士所具备的值得学习的部分和自带的局限性,明白世界在不停息地发展和进步,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其中的一份推动力。

12—15岁

站到身侧,陪伴共情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些对新环境充满期待,有些对刚毕业的小学恋恋不舍。你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某些“炽热”和“偏好”,对感兴趣的东西充满了热情,情绪体验更加丰富敏感。

他们对教师和家长的“依赖”少了许多,他们会重新去评估自己对父母教师的看法,能让他们认可的就要是“心服口服”的。

他们比以前更在乎自己的外观,他们的快乐中不再是单纯的为了自己或满足他人,而是学习两者的兼顾。

刚进初中的预备年级,学生的普遍心理就是习惯于用小学的水平来进行自我评价和期待,所以面对难度和节奏显著进阶的学业、完全不同的教学和评价方式、新的伙伴群体的变化,容易产生失落和怀疑的心态。

作为有经验的教师,应该是对此有所预料的,所以一方面帮助理性分析小初学习特点及同伴特点的不同,一方面要鼓励其尽快适应从而找到自我的优势劣势,扬长补短。

初一

这是学生较为享受初中生活快乐的时段,相对心态较为放松,其重点心理需求往往是关于友情与集体的,这时候的主要矛盾较多为对友情方面的,背叛、抛弃、孤独或是游走的状态。

班主任可以通过创造机会,通过排练心理剧、干部轮换、随机组队完成项目、开展主题班会等集体活动让学生体验角色互换,创造机会让学生提出疑问,也让被怀疑者能够回应和澄清,以此解除误解、消融芥蒂,增进彼此信任。也可以与家长取得合力从家校两方面共同引导,帮助学生在对于忠诚、友谊、告别、独处、共处、换位思考等方面有所思考、获得成长。

初二

这一年叛逆期心理明显显现,对教师、家长的厌烦,同伴小圈子的稳固及其带来的影响极为巨大。

此时的教师或家长教育方式尤其需要艺术与适度,放任不行,说教更不行。

还是可以从学生的社交圈和兴趣点上找到正能量的切入口,通过个别谈心交流等形式化解叛逆敌对心理,使其平稳过渡,欲速则不达。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小圈子文化,发现有集中表现的沉迷、消沉、刻意拒绝等现象时要及时介入,了解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方法。

初三

在自招、推优、裸考等一次次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中,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是心比天高的少年豪情、患得患失的焦虑和自我怀疑中退缩放弃。

教师的作用更多是点对点地帮助其客观分析,找到合适的目标定位,过程中的鼓励督促,还要兼顾对家长心态的关注提醒,合力陪伴,让学生在本就辛苦艰难的初三这一年能够做到情绪平和、心态淡定地接受各种可能、不放弃自己的尽力而为。

16—18岁

站到身后,守望相助

这是一个从少年走向成年的阶段,学生们在这里褪去稚嫩、走向成熟,从关注他人评价到更在乎自我的构建,从他律到自律,从中学走向高校或是其他不同的领域。

高一

学生们需要再一次适应新环境,他们的自我意识、自尊增强,在他们进行自我评价时在乎、重视他人和群体的评价与认可,同步也会对他人、所处群体进行评估以确定自己的接纳与融合度,看似若无其事、不经意之下流淌着年轻人的好奇、骄傲和跃跃欲试。

这阶段,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入学军训、学生会、社团活动的契机,让年轻人充分发挥、尽情表达,这些“谁也不服”的年轻人,往往会在活动的合作、碰撞中自动分工、形成默契、彼此认可、自主协调、融入集体、缔结友谊,甚至产生精神领袖。这,会在高中三年为学生发展、班级建设持续提供积极的力量。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需要给学生发展空间,多聆听、多探讨、将自主权交给学生。对于学生的情绪波动、学业状况、个性发展等保持关注、适度介入。

班中可能有这样一部分学生:他们对于自己经历中考的拼搏后最终进入的高中有一定的心理落差,在高一初期对自我的评价、新环境的适应有一定的犹疑、不稳定。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到这部分学生的心理变化,安抚、稳定、带动他们转换心情、顺利过渡、回归常态。

高二

学生适应了新环境、新的课业要求,对于自身的学习能力、学科兴趣、学业发展有了规划,学生们在情绪发展、人际互动等各方面的状况相对稳定。

教师需要和学生共创积极的班级氛围,课内课外加强沟通,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兴趣喜好、个性特长……

协助学生们客观看待学业成绩的起落、课外拓展实践和个人整体发展的关系,了解成功往往是一时的,挫折却可能是常常的,经得起风雨才能见得了彩虹,也要有风雨后不一定见得到彩虹的心理准备。但,不论何种情况,老师,会一直陪伴你、支持你、信任你。

高三

学生的情绪稳定、心智日趋成熟、三观也逐渐形成,基本具备了观察分析、独立判断、对学业和人生做规划的能力,这些将协助他们顺利走入成人社会。

他们的思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不断加强,自主意识、自我实现的需求强烈,渴望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这一时期,年轻人的骄傲与高考的巨大压力同在。

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志向特长,在学生需要引导的时候,不盲目鼓励、也不以自己的经验为准绳,而是客观地和依据他们的定位考、模考、综评的实际情况和当时的考试政策和他们讨论关于高考、关于专业发展和未来规划,鼓励学生们兼听家长、教师和专业人士的建议,然后做适合自己的选择而不是在别人眼里“对的”选择、对自己负责;

在学生们需要倾听的时候,就带着耳朵去陪伴,让学生们确信:路在脚下,需要你一步步去走。在你需要的时候,一个转身,教师就守候在和他们一臂的距离的地方,为你守望、为你祝福、为你加油。

高中阶段,也是一个年轻人之间容易彼此吸引、暗生情愫的年纪,这个时期的情感纯真、可爱,教师们如有觉察,请小心呵护、尊重保护这些经评估后在安全范围内的小美好。

微信改版了

如果想更方便地阅读“新校长传媒”

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 ▼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你可能会感兴趣 

教孩子,需要先了解孩子——儿童心理的7个特征

语言暴力的危害不亚于性侵!采访视频+脑部实验,恳请大人停止语言暴力!

真正的心理安全教育在怎样发生 


来源 | 来秀说(ID:laixiushuo)

责编 | 王艺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