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教育好不好?他们最有资格来评论
三天以来,已有100位演讲嘉宾与3000余位参会嘉宾一同寻找、发现、研究学校中的“人”,昨天,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迎来了学习的高峰——学生论坛的12位孩子与国际论坛的6位嘉宾,带来了两堂不同的学习课。
正如潍坊歌尔教育集团总校长赵桂霞所言,“我们研究教育,我们做老师,我们当校长,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所以今天孩子的论坛才是我们第五届教育创新年会的高峰。”
—学生视野 —
林泓辰:一个9岁英文小老师的在线梦想课程
让孩子成为老师,责任感和成就感会让他们更有学习的激情。来自北京启明星双语学校的四年级学生林泓辰对此深有感触。他开设了一门远程英语课,“学生”是他在妈妈老家开县认识的5个留守儿童。这种特殊的联系方式,让远隔千里的友情变得更有意义。
林泓辰设计的课程以食物为内容,有奖励机制,会加入魔术表演以活跃课堂气氛,甚至在课堂氛围不太理想时调整了授课方式……
当“学生”的学习热情成为“老师”更加努力学习英语的动力,台下的老师们看到了他们的理想课堂。
陈厚源:请“富养”男孩,我们需要这三种力量
男孩就一定要“穷养”吗?不!来自张家港市实验小学的九岁男孩陈厚源说,男孩也需要心灵上的富养。他很幸运,有一个无条件富养他的母亲,支持他在365天完成了七场个人展览,六场主题演讲,372个原创作品。在这场与“坚持”有关的行为展期间,他收获了三种力量。
第一种力量,即刻行动的力量。当思考不出答案时就用行动来做诠释,用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人的行动;
第二种力量,按需陪伴的力量。男孩,也可以哭,也会需要抱抱,也需要创造一场旅行,用眼睛看见,用心感触;
第三种力量,无条件爱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陈厚源坚持最久的事是睡前故事,9年,没一天懈怠。但坚持的背后,其实是妈妈的默默陪伴。
所以,“如果你是父母,请用最好的陪伴“富养”你的孩子;如果你是老师,请用尊重他们的梦想来“富养”你的学生;如果你说你都不是,那请从今天起开始关注孩子,关注他们的成长,提供榜样的力量!”
程一然:让世界听见中国少年的声音
杭州卖鱼桥小学女生程一然带着对梦想的追问,向我们讲述了一场寻梦之旅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梦想,但成长磨灭着梦想。程一然的梦想曾是环游世界,而现在她梦想着——“让世界听见中国少年的声音!”
因为兴趣爱好,“长大后成为一名公众演讲家”成为她的第一个梦想,可长时间的播音训练与繁重课业间的冲突,让她打起了退堂鼓。时间管理是追梦路上最好的工具。为此,她学习了很多管理时间、提高作业效率的办法,找到保持学习和兴趣的平衡点。
勤奋练习,给自己更多锻炼机会,英语演讲,喜马拉雅开设专辑……当掌控好时间,她就能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行,最终,让世界听见中国少年的声音。
司启彤:我怎样四个月从小学数学水平到SAT数学满分
四个月时间从小学数学到SAT满分、四个月时间学会泰语……今日学堂12岁的学生司启彤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并非因为他比别的学生更聪明、更勤奋,而是因为他找到了更高效的学习方式。
他的四个高效学习秘诀是:
第一,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向全世界最好饿老师学习,个性化的学习能让具有不同学习力的孩子得到尊重,获得信心;
第二,集中突破学习,专心的力量十分强大,当你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一件事情上,肯定更容易做好;
第三,运动和学习相结合,运动能使身体充满活力,同时还能解决很多心理问题,在突破困难的过程中收获成就感;
第四,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学习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学习也不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是为了更好的世界。
司启彤说,用四个月将数学学到SAT满分,不是为了分数,只是去做了一件自己觉得很酷的事情。他的经历让更多的同龄人看到:学习没有那么困难,只需要优化一下方法。
金香延:魔方“心”之旅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魔方迷,平时魔方基本不离手,它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来自清华附中初三年级的金香延用一段精彩的演讲带领大家走进了她的魔方心之旅。
一个小小的魔方,为她搭建了一个快乐成长、展示自我的舞台。从小学五年级学校第一次接触魔方后,金香延便被魔方深深地吸引了,开始参加各种各样的魔方比赛,如世界魔方协会组织的官方比赛;还组建魔方社团,成为创办者和第一届社长……
魔方带给她的不仅仅是自信的一面,更启发着她的学习,让她为之热爱,更让她倾心、用心、欢心、虐心及走心。而她将魔方视为一种坚持,一种生活中缺一不可的爱好。
李劲鑫:当我走出“小宅男“的世界之后
00后的他自称是一个内向、腼腆,一着急说话就磕磕巴巴,不善与人交往的“小宅男”。可站在大家面前的他却阳光、自信、独立、稳重,是什么让一位“小宅男”变成一名拥有很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中生,带着好奇,唐山市开滦第一中学的李劲鑫跟大家分享了他的成长故事。
因为家里买了第一台电脑,更因为爸爸带他去修电脑,让他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妈妈为了阻止李劲鑫偷玩电脑,设置的电脑开机密码,也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破解密码的编程种子。从此,对电脑就更加痴迷了。
李劲鑫与几位好友搭建过游戏联机用的云服务器,尝试过用自己组装的3D打印机打印笔筒、杯垫等简易物品,其设计的自动码垛机械臂成功申报了国家专利。在成长的道路上,他学会了将知识转变成实践,也学会了怎么克服困难,这使他在无意中找到了学习的动力。他建议在座的老师们,倾听学生的心愿,支持每个孩子的兴趣,这是比苦口婆心讲道理让他去学习更有效的方法。
周宜诺:一个初中生的“隐秘”生活
若让海南中学的周宜诺回忆自己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一定会从小学毕业那个暑假开始:发现一个配音软件,迷上了配音,刚开始是自己玩儿,一年后竟然由此成立了一个网络配音社团。那会儿她只有13岁。
这个社团下设7个部门,有60多名社员,横跨11岁到30岁的年龄界限,他们大部分来自中国的各地以及香港台湾,还有加拿大、美国、英国的留学生及工作党。
隐瞒身份假装自己是大学生的社长周宜诺得到全面锻炼:一个人包下策划、导演、编剧多种工作;一个人带动社团合作,分配任务;一个人监督流程、审核返工……多年后当她揭秘这段隐秘生活,父母与师长们看到了一个00后复杂而丰富的多元选择。
陈光芒:咬着笔头过生活
他是温州翔宇中学的高中生,也是一位签约网络原创写手。四年级,他写了第一篇小说——《好人丽莎》,短短五百字,得分不高,但班主任郑重朗读了这篇小说,并告诉他:喜欢写,咱就写下去!一句话,让他鼓起勇气,咬住笔头,走上文学创作道路。
其实高中学习非常繁忙,如何利用有限时间,在写作和学习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呢?他觉得是要学会做一个提前学习的人。况且,因为要积累很多背景知识,写作与学习也并不完全矛盾。
他与参会嘉宾分享了自己写作《引领黄泉路的童话》时的故事,在构想拿破仑大战秦始皇的情节时,由于对拿破仑的知识储备不够,写起来磕磕绊绊。“于是我就上网问谷歌,去调查拿破仑的生平,拿破仑的作战方法,拿破仑生活的社会背景,就连拿破仑的身高我都调查的一清二楚。”有了这一段经历,当陈光芒在历史选修课上学习“拿破仑”一课时甭提有多轻松!
柴依林:00后的我,脑子里在想些什么
提起“00后”,人们脑海中会出现的词汇,会是奇葩、早熟,还是意想不到的厉害?来自上海平和双语学校的学生柴依林来到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的演讲台,通过自己在平和双语学校生活的点滴,分享她所看到的00后的两个“时代特征”。
“我认为我们的群体有很强的多样性,个体性。”柴依林认为,个体化的兴趣活动与学习在00后群体中慢慢崛起,我们变得很折腾,有自己的心思。同时,她还关注到了00后的压力。她认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压力都需要被正视与关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家长与老师都应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行动起来。
徐安娜:我和教育的“爱恨情仇”
教育,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相互尊重。一方不失偏颇授之以渔,一方心存感激学致用。苏州大学的大一学生徐安娜回顾了自己十几年来的基础教育历程,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触动了在场所有的教育人。
徐安娜曾就读于希望小学,忽视学生的教学方式让敏感的她开始对“教育”产生疑问,并在与其他小孩的对比中感受到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从而埋下了一颗自卑的种子。上初中后,一本书将教育的温暖撒播进了安娜的心中——在一次演讲比赛中,校长给得奖的安娜送了一本书,《我很重要》,这本书让她感受到了来自外界的尊重,打破了以往对自己的所有否定。
当年的那位校长今天也来到了演讲现场,并为就读师范专业的安娜再次送上两本书:《孩子的宇宙》和《吾国教育病理》。一个眼神可以扼杀孩子,一句话可以唤醒孩子,校长用一本书唤醒中学生徐安娜,而未来,有志于成为教师的安娜也会继续将这份温暖传递出去。
吴蔚然:强大的浪漫
浪漫到底是什么?吴蔚然,这位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心理学专业的大二学生,将“浪漫”分为5种类型:脱离于日常的环境,让人产生的氤氲感觉,是浪漫;在最普通的日常里发现最微妙的幸福,是浪漫;对美德的体验是浪漫;和个人审美相契合的体验是浪漫;而第五种浪漫,在一种微妙的时候出现——当走入一种天气或者人生的转折交换点时,会油然而生更高层次的哲学式浪漫。
这是一个95后对自己人生中“美”的体验报告。“这是和我们迥然不同的一代人。”社会学家说。正如吴蔚然的演讲标题:强大的浪漫,他们也诠释了这种矛盾的成长:因体验而强大,因生活而浪漫。
傅阳:以身为度量人间
你知道学生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吗?來自台湾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的傅阳同学,为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大学时期的学习和旅行的经历,并将自己对世界的一点观察和一些思考诠释在了故事里。
社区心理学是傅阳在研究方法上的一次启蒙,这让他意识到,原來还可以用这样有血有肉、有生命的、有温度的方法来研究人、研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让他第一次真正产生了对自己所面对的、实在的那个“人”的好奇。也正是这种好奇让他开始不满足于心理学的学习,一步步跨入社会学专业,想要从更宏观的社会结构去看人。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他走访了印度、菲律宾、韩国、泰国、缅甸等国家的贫民窟,对异国他乡的平民生活的观察,让他把眼光收回到自己生活的地方,开始关注生活周边的那些具体、日常的对象,试图重新去理解周遭的人、事、物。正如台湾社会学家谢国雄老师曾以“以身为度”来表达田野工作者必须要有的态度,身为一名学生,傅阳也正是将自己作为探究他人生活的媒介,理解自我生命的路径,终而可以成为理解人、理解世界的尺度。
— 全球视野 —
2014年,蒲公英教育智库启动了第一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年会的主线,一直有一个关键词——未来。2018年,当越来越多地人开始对教育表达观点,当人工智能开始唱衰各行各业时,我们不禁思考,未来的教师角色是怎样的?真的会变成冷冰冰的人工智能吗?未来教师的素养又该是什么……
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的“最后一课”,来自中国、以色列、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芬兰6个国家的教育专家一起探讨了这个话题——21世纪教师素养进阶全球对话。
日本-池田京:全球教师政策如何影响教师专业素养?
PISA每年所公布的庞大数据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首席分析师池田京拨开数字的迷雾,从全球教师评估的数据中得出了一些结论。
什么人最该成为老师?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一定要鼓励他们长大以后参与到教师的队伍中,并给予他们最急切需要的培训和成长;在新老师入职之后,一定要给他们提供定制化、专业的课程,并且及时给他们反馈,这样才能持续地去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平衡的社会与教育均衡有着关联性,因此,一定要保证薄弱学校也能够引入到更多有资质、高素质的老师。
芬兰-威尔·拉蒂凯恩:改变不会等待,教师如何跟上?
如何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教师这个行业?老师如何能够应用21世纪的变化?这两个问题在芬兰坦佩雷市区域校长威尔·拉蒂凯恩看来,有比知道答案更急迫的事。
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正在消亡和焦虑什么?我们如何能通过努力去学习寻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这是获取答案前必须思考的前提;给每个孩子匹配最适应于他的学习方式,并实践之,是教师与课程发生的紧密联系;技术与教育领域间的互动,理应成为未来学习的常态……当解决了这些问题,未来教师自然就能跟上时代的变化。
以色列-莉莫·哈拉瑞:激发教师的闪光点
以色列海法戈登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负责人莉莫·哈拉瑞展示了以色列对于教育的价值、学习的原则等一些非常古老的智慧,同时也展示了非常先进、酷炫的高科技如何与创新教学的结合,而且结合得非常深入。
古老的智慧与高新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也带来了进一步的思考,面对未来,我们到底是要更好地去坚守一些东西?还是要改变一些东西?
美国-杰弗里·沙博诺:作为教育者的十个问题
面对时代的变化,教师可以做些什么?美国年度教师,全球教师奖获得者杰佛里·沙伯诺分享了他的十个问题和思考。他认为,好的教师并不是仅仅要知道正确的答案,真正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问正确的问题。
在从事教育行业的每一天,在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教师最应该问自己的、最为基本的问题就是“我是否问了正确的问题?”如果教师不能提出正确的问题,那就是在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当教师把“问问题”作为自我反思的过程,他就能实现个体的再成长,而成长,正是教师面对时代变化的所应做出的唯一应对。
澳大利亚-蒂姆·豪克斯:高素养教师如何创建学习型社区?
建设一个学习型社区,就是让身边的一切都成为学习的机会。澳大利亚国王学校前校长蒂姆·豪克斯分享了国王学校的理念:将任何地方都变成学习的机会。每一件事情、每一个地方都可以学习,即便在厕所里面也可以学习。
学习型社区不仅是在创造一个有卓越教学力的学校,更是在创造一个社区。在学习型社区中,学生通过不同的资源构建自己的学习,老师则担负起促进学生去做这些美妙事情的作用。在当前这样变革型的环境中,用整个社区来教课,是澳大利亚的教育领导者正在做的事情,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中国-万玮:中国好教师
作为教育人,我们总要回应社会的变化,5年,10年,20年甚至50年之后会发生什么?为了那一天我们今天该教些什么,怎么学习?
在大时代背景下看教育,很难,但什么样的老师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上海平和教育集团总校长万玮从教师角度破题,将好老师的“五好”在传统文化里一一找到出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中国从古至今,不曾改变的理想教师模样。
6国教育专家在主题分享后,围坐在一起,进行了一场“火花四溅”的深度头脑风暴。围绕“21世纪教师素养进阶”,国际论坛主持人马志娟追问教育专家们: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要怎样做好今天的教师?
哪种素养,对今天的21世纪教师更加重要?
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对于面向未来的教师,最大的障碍在什么地方?
好的探究式学习,需要什么条件?
未来以来,面对必然到来的、未知的未来,无论老师、学生都展开了自己的思考,有迷茫、有彷徨、有焦虑,也有渴望、有好奇、有期待……
在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的最后,面向未来的“2018全球基础教育年度风向标”正式发布,在其中,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教师的新角色,校长的新使命,儿童的新未来,学校与学习的新可能……共同描绘出一份教育当下变革的新地图。
经过大半年的筹备,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至此落幕,在中国教育进步的路上,我们一起前行。明年,成都见!
特别关注
昨天,55位嘉宾和3000多位参会者一起,重新打量学校中的“人”
责编丨王艺、沈静娴
如果您没能来到现场
也可通过教育服务线上平台——新学习APP观看或购买U盘观看视频哦!
识别 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