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音乐老师做校长的年代,你怀念吗?| 头条
中国教育史上确实出现过一个短暂的、以美育为核心理念的时代,而文昌阁小学的实验,实在是与杭州的浙一师、白马湖畔春晖中学同步开展,却被关注不够的中国近现代边城教育实验。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给孩子”(ID:tochildren)文 | 芳菲
凤凰的百年老校文昌阁,是沈从文、黄永玉的母校,中科院院士肖纪美、解放军高级将领朱观早等人早年也在此就读。位于南华山麓的校园,据黄永玉先生说,小时候下课铃一打,他都能跑到山上去玩一圈再下来。
如今学校有了围墙,跑起来恐怕没这么方便,但学校的树,和南华山的树,还是一家。南华山是国家森林公园,学校,就是这森林的一部分。
出南城门,过永丰桥沿岩脑坡往上,经过石板路两旁紧挨的人家,忽有了十几米的松快地,尽头几级阶梯上便立着文质彬彬的校门。透过校门看到树林里的学校,眼睛不由得就亮了——“那么多大树,操场像罩着一个个绿灯笼”!
进门不远的大树下,是黄永玉献给母校的雕塑——“童年不再”。两个正忘情玩跳马的孩子,一个飞在另一个背上!学校很大,依山势而“长”,建造分布有一种老藤遒劲攀爬的味道。我们一边往里也是一边往上。
进门一个平坝子,上到“二级阶梯”,还有一个平坝子,也即操场。操场正面的山壁上,是百米碑刻、沈从文先生漂亮章草手书的《自我评述》:
我人来到城市五六十年,始终还是个乡下人……苦苦怀念我家乡的那条沅水和水边的人们,我感情同他们不可分……
再往上,西侧看得出是新开辟的,有藏书馆、图书馆、教学楼,多为校友捐建。别具匠心的是连缀这些楼群的红漆木长廊,上上下下,左右盘曲,既美,又显见是贴心的安排,让小学生下雨时也有奔跑调皮的地方。往东走,除了那个被挤得贴在山肚皮、高举得颇有点童心的礼堂是新建筑,就都是老东西了,该是百年文昌阁的发祥地,池塘蓊郁、拱桥老沉、芭蕉繁盛至酴醾,平房老教室,和教室门口的百年楠树。
1982年沈从文最后一次回凤凰,在母校文昌阁小学母校听课
1986 年沈从文先生回故乡,戴着红领巾坐在教室里一群小朋友中笑眯眯的那张照片,就在这里拍的。当然现在里面都是嫩芽芽的新面孔了。
继续往东,还有一口泉!旁边有块长着青苔的古碑,刻着“兰泉”二字。想起“无愁河”中的句子了,这是凤凰的名泉,泉水深澈见底,据说从来没哪年哪月干过、浑过。不仅城里讲究的人会择日到这里来品茶,更可爱的景象是:
几百个读书的孩子口干了,都虔诚地到这里用预备好的小竹勺舀水喝。再淘气的孩子从不敢亵渎这口井。长辈们传说一口井有一位洞神守着,沿袭下来就变成一种规矩和习惯。有时候能亲眼见到一两只挺大的暗色螃蟹在井底慢慢地爬行,明白是洞神在布置什么任务。这是很让人心颤的快乐。
想想这些景象,让人嘴角含笑。
同行的李辉说:“我们来评选中国最美的小学,怎样?它准能进前十。”没错儿。
雕塑、碑刻,美丽的长廊、泉水、老树……这一切都能为它加分,触动我的,还有一样,那就是“二级阶梯”上,那个不断被踩踏、被风雨浇淋——黑乎乎、不很规整,却在老树葱郁的遮蔽下近千平方米的塑胶操场!
大城市儿童乐园里这个东西不罕见,可没在学堂见过,且这么大面积!真是老户人家偶尔一露的见识和豪奢了。我去用步子量,长宽不甚规则,但总是超出一千平方米。下课铃响,一群群学生飞出来。童稚喧声,如密林间小鸟瞅瞅。湘西人个子小,这些娃娃崽崽格外小得匀称可爱。我看着他们在这个为低年级孩子设计的软操场上,自在地奔跑、打闹,心无顾虑地摔倒,又爬起,那种从身体里散发出来的温柔、自由、健劲,一下有点呆住。湘西人所以自负的那种洒脱、宽阔、纵横捭阖的性情与能力,就是这样被呵护长成的吧?
一下想起黄永玉先生的父亲。
黄先生的父亲黄毓麟,字玉书,想必是个有趣味有经历的人,不然沈从文先生不会念念不忘他这个表兄,年轻时帮他写情书、追女朋友,老了还念着为他们一家写长篇,也鼓励黄永玉自己写。
如今黄永玉先生八十多岁高龄,每期三五万字,把人带到上世纪初凤凰古城人文自然美而奇的岁月。太丰富,这次单说其中和这软操场有关的一个细节。
父亲在黄永玉心中,是个愉快、积极、喜欢新鲜东西的人。小时候的黄永玉看戏时曾独自琢磨,胆小怕事的许仙,哪里配得上白娘子?换成父亲怕倒合适些。学过肖邦、贝多芬,喜欢巴赫的十二平均律,在家乡的风琴上找钢琴的感觉,有时会有些孤单。他做过凤凰考棚小学校长、文昌阁小学校长,是音乐老师,将古诗谱了简谱,教给学生唱,也擅绘画、诗文。
那会儿,音乐、体育、美术在小学都是新鲜课目。“无愁河”里有一段写道:体育老师给一年级学生上课,让他们在地上翻筋斗,虽然小孩个个高兴,却弄得一身泥巴粉粉,衣服搞脏了,家长有意见,学校就开会商量对策。校长肯定体育老师是费了心的,小孩不经强烈冲撞而又能得到全身活动,不单不错,还对得很;不过孩子的体面衣服就那么几件,也算问题。他问“各位看看怎么办”,这些“各位”,说不出个所以然,有人建议一年级的体育课要么就免了。
校长是这样定夺的:“ 小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看还是照翻吧!一点都不要改!我去搞一块厚帆布来,让他们在上头打滚吧!”
那块厚帆布,该就是这个千米软操场、那个百米长廊的前身?
这样的派头,就是音乐老师的派头?
我们这代人,对音乐老师的记忆大多模糊,音乐课是学校不受重视的副课,老师往往也有点东拼西凑的味道,不要说当一校之长了。怎么在这蕞尔小城,还有这么精彩的音乐老师?以至当了校长?想一想,是那个时代的事了。
李叔同
1912 年到浙一师任教的李叔同,不也通过音乐课,把对一个学校、一代学生的影响铭刻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
夏丏尊
夏丏尊说
丰子恺
做学生的丰子恺形容那种来到心尖上的力量:
“
学生还琴时弹错了,他举目对你一看,但说:下次再还。有时他没有说,学生吃他一眼,自己请求下次再还了。
”也许并不曾有过一个音乐老师做校长的年代,但李叔同先生的精神曾经统领过浙师大,在某种意义上说,又是有的。
文昌阁小学,由凤凰早期归国留日学生田兴奎于1905 年创办。至黄毓麟做校长,是三十年代初的事。“无愁河”中,黄永玉写过父亲的一群同事朋友,写到给自己上课的一位位学问性情俱佳的老师。教数学的高素儒是日本早稻田的留学生,父亲的好朋友;教“读经”的胃敬乡先生是“五百岁”的老先生,上课第一次讲的话是:
学生大声回答:“要!”教体育的藤北风是年轻人,像“韦陀菩萨”一样神气,家境好,毕业后南北东西走过,书也读得不少,只是怪,放言“一不考黄埔,二不看鲁迅,飘飘然回归乡里了”, 倜傥风神影响几代学生……用黄永玉先生的话说,是赶上了辛亥革命后一段好日子,新与旧,在这里都焕发着一种生机。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之『五百岁』的胃敬乡先生
因为家中老屋被烧,父亲要辞职料理家事,欢送会上代理校长高素儒讲了这么一段话:
幼麟之所以能把学堂办得有声有色,盖因为遵循大学者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美育’的主张。用爱、用美术音乐来带动学科教育,使学生在成长之前有个全面人生的准备。人赞美文昌阁小学读书,弦歌之声荡漾城郭,这都是幼麟校长的学养形成的成绩和风气。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之幼麟弹风琴
那么,中国教育史上确实出现过一个短暂的、以美育为核心理念的时代了,而文昌阁小学的实验,实在是与杭州的浙一师、白马湖畔春晖中学同步开展,却被关注不够的中国近现代边城教育实验。
置身文昌阁,除了对那个时代忽然有了直觉,对这种教育深入人之性灵更是印象深刻。当年的一块厚帆布,变成了今天的塑胶操场和逶迤长廊——不论文昌阁和这个世界一起经历了多少风雨沧桑,必有这里的毕业生又回来当了先生。
丰子恺对弘一师曾发愿“世寿所许,定当遵嘱”,这让他在“文革”困顿、病魔侵患中,生死以之地完成《护生画集》第六集,那种“照过心”的承诺似已进入另一时空。黄永玉八十高龄还续写“无愁河”,何尝不能看作另一种《护生画集》?同样的寸草心,要报三春晖。
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替宗教说,理解为以美陶冶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不难。而对蔡先生所说——“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这次湘西归来,仿佛才略窥堂奥。
(摘自《沿着无愁河到凤凰》)
《沿着无愁河到凤凰》
芳菲(周毅) 著
2015-10-01
中信出版社
微信改版了
如果想更方便地阅读“新校长传媒”
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 ▼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你可能会感兴趣
来源丨给孩子(ID:tochildren)
责编丨李丹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