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害怕下课”:学生成为评价课堂的第一权威后
听到一堂好课你会怎么评价呢?在这所学校,“害怕下课”成了对课堂的最高评价……
“听钱老师的科学课,我们害怕下课!”在每周一次的“课堂教学与学生感受专题”学生座谈会上,不少学生都由衷赞美钱桔青老师的课。
真为钱老师高兴,能得到学生如此高的评价,能为学生带去如此美妙的课堂感觉;更为听他课的学生高兴,因为有“害怕下课”感觉的学生该有怎样的期待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害怕下课!”是好课堂带给学生最为美妙的感觉,也是学生对课堂的最高评价。这种感觉十分奇妙,它既模糊又精确,既感性又理性。
对学生来说“害怕下课”的感觉“只可意会却难以言传”,他们是无法像教育专家那样能作理性的概括和抽象的提炼,他们也说不出个“甲乙丙丁”和“子丑寅卯”来的,这种感觉应该是模糊的,无法精确表述的。
但这种感觉又应该是最精确的,因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现场的主角,他们的时时、事事都跟课堂相关,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印在他们的眼里,记在他们的心里。
学生对课堂教学这种既模糊又精准的感觉其实就是照影课堂真实状态的晴雨表,就是评价课堂品质的试金石。学生会凭这种感觉对每堂课的好坏高低有个明确的判断和评价,这种无法言传的心理感受往往会贯穿于课堂学习活动的始终,也影响着他们学习行为的走向。这种感觉对他们来说十分期待,也十分享受。
我们曾就“优秀常态课与学生的课堂感觉间的关联”这个话题作了微型调查和研究,并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维度分析了优秀常态课与学生感觉间的关联。
1. 你觉得好的常态课有哪些特征?
· 37%的学生认为“有明显收获且过程有趣”
· 32%的学生认为“能了解我们的基础和需求,并能因材施教,让我们学得扎实”
· 16%的学生认为“能激发我们学习的主动性,让我们多想、多做和多说”
· 8%的学生认为“老师能讲得让我们如痴如醉也很好”
· 7%的学生认为“能结合我们的生活,能打通课堂与世界的链接”
2. 你觉得好的常态课课前有怎样的感觉?
· 45%的学生认为是“期待上课”
· 36%的学生认为是“平静等候”
· 12%的学生认为是“急不可耐”
· 7%的学生认为是“等着享受”
3. 你觉得好的常态课课中有怎样的感觉?
· 53%的学生认为是“时间过得很快”
· 26%的学生认为是“我们非常主动、投入”
· 15%的学生认为是“害怕下课”
· 6%的学生认为是“被老师的讲授迷住”
4. 你觉得好的常态课课后有怎样的感觉?
· 47%的学生认为是“留有不少的思考”
· 32%的学生认为是“时常会回味”
· 17%的学生认为是“作业不多”
· 4%的学生认为是“等着下节课的到来”
“常态课”是指只有教师和学生双方在场,无任何外人介入的日常课堂教学形态。“常态课”的质量往往决定着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也影响着学生的生命质量,同时也左右着教师的专业质量。
而常态课的质量往往与学生课堂上的感觉有着无法分割的关联。
如果每位教师的每节常态课课前能让学生产生“期盼”心情,让学生“等着享受”;课中能让学生感觉到时间过得真快,甚至“害怕下课”,课后还能让学生感觉到作业不多但回味不少,那学校的教育质量就有了强大的基础保障。
我们研究“优秀常态课与学生的感觉间的关联”,目的就是要强化课堂改进中需凸显“学生主体”的理念,提倡“学生是评价课堂的第一权威”的观念,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感觉,尊重学生的感觉,进而美化学生的感觉,最终促进课堂教学的改善和优化。
从调查的数据看,学生对“常态课”的期待倾向于课堂效益的多元丰厚和课堂形式的多样有趣,注重教师对学情的精准把握和理解,并由此设计和实施有用有趣的学习活动。
同时,学生觉得好的常态课应该是多样的开放的,他们既不排除能让他们听得入迷的教师唱的“独角戏”,也希望教师给予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操作、合作共享的空间,更希望能打开课堂,与整个世界相连,让世界成为他们学习的课堂。
学生对优秀常态课的感觉基本一致,这是很值得学校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关注和深思的。
对优秀的常态课,学生课前总是心怀期盼。因为是“常态”,这种期盼一定是平时日积月累的心理感受累积所致,是对日常课堂教学最有说服力的评判和肯定。
好的常态课还让学生觉得时间过得真快,产生“害怕下课”这样“欲罢不能”的兴奋感和幸福感。
每节课的四十分钟是恒定的,一秒不多,一秒不少,有的课学生会觉得如飞舟轻渡,稍逊即逝,有的课却会让学生感到度日如年,漫长胜于中世纪。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教与学活动设计和实施,效果却是天壤之别。
好的常态课也不会给予学生沉重的作业负担,而会给学生不少思考的余地,作业不多与思考不少会让学生产生奇妙的学习心理,让学生时常回味。
教育家陈鹤琴说:“儿童就是儿童,它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和需要,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因此只有深入地了解儿童,深刻地理解儿童,才能有效地教育儿童。”
儿童有着自身的成长规律和学习特点,有着属于这个年龄段才有的心理和感受,只有把儿童的特点和需要作深入了解,把儿童的成长规律作深刻把握,并在此基础上为他们设计并实施课堂教学方案,学生才有可能产生“害怕下课”的美妙感觉。
我们做老师的也曾当过学生,也曾希望我们老师的课堂能为我们而设计和实施,但一旦当我们站上讲台为人师后,就往往会忘却当学生时的特点和需求,往往会把自己的意志会强加到学生的头上,这是一种很无奈和无助的怪现象。
能让学生产生“害怕下课”的老师一定是很懂学生基础和需求的专业人士,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基础和需求,深刻的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规律,应该成为老师们必须练好的专业功夫。
“课比天大”是我们学校每个师生都耳熟能详的一句口头禅。
因为大家都知道学校的主体——学生和老师,他们主要的时间——一天七到八节课,他们活动的主要空间,他们所做的主要事情,都与课堂有关。
对学校来说,课堂教学就是学校存在的基本形式和教学质量的命门;于学生而言,课堂是他们成长的摇篮;于老师而言,课堂便是他们发展的平台和生命价值实现的舞台。
因此,相信学生的感觉、尊重学生的感觉,努力优化学生的课堂感觉应该成为每个教师必须下功夫研究的命题。
马骉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杭州学校校长
本文为“新校长传媒”独家稿件
欢迎朋友圈分享和底部留言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更多“专栏”文章
青岛二中校长:从平台到机制,如何塑造教师持续发展动力?
一所学校的审美是最高级的教育表达
责编丨张光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