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捷:背诵,复习时要不要?怎么做?

语文老顽童 新校长传媒 2019-04-23


转眼又到期末,考试复习往往绕不开“背诵”,那么,到底考前的背诵默写,是不是复习重点?





复习期间的孩子往往很讨厌背诵、默写。


背不熟,写得慢,耽误了时间,很无聊!不善于背诵和默写的孩子,简直视这项复习任务为洪水猛兽。看着孩子熬红眼睛背不下来,默写半天错误百出,家长们带着抵触的情绪问:到底要不要背诵,默写?


教育部三令五申说:减轻儿童学业负担!一声令下,让小孩背诵默写的一线教师成了魔鬼。有毕业的小孩评价:何老师的本领也不大,就是让我们背诵,默写,每天写好百字。我们能学好语文,都是自己的本事……


复习期间,背诵默写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仿佛她就是造成“语文难,考试烦”的罪魁祸首。


而二十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学经历告诉我:背诵默写,是学习语文不可缺少的硬功夫!我要向家长,教师,孩子们呼吁:把背诵默写落到实处,就是学好语文的一条正路。


不管试卷中的背默分值有多少,我们让小孩背默不是仅仅为了迎考。


背诵默写,犹如相声中的说、学、逗、唱,是基本功,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学好语文的底线


很自然想起五四时期的大先生们,无一例外,都有私塾的底子,背默的功夫是一流的,这也成为他们今后屹立于学术之林,以深厚学养享誉海内的支柱。如今的学者很少敢自居博古通今,中西横贯,也许就是小时候缺了这一课,少了一门童子功的修炼吧。


行文至此,骂声响起:少拿私塾说事!那都是要割除的封建糟粕!好,就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谈起,总该义正词严了吧。


在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实践性,确立了培养“语用”能力为语文学科教学的核心任务。


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就要通过反复多次的实践。要达到自如运用的程度,要体现语言文字运用的水平,更要在实践方法,实践的频数上下功夫,特别注重提升实践活动的品质。


背默,就是优质的实践活动。



其一


背默的都是经典作品,经典中带有的值得传承的言语表达方式,状态,结果,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最佳的语言实践样本。特别是课文中的片段,篇章,是规范的语言表达模范。


儿童学习语言,规范为第一要义,先学会走得扎实,再学会走花步,这是常识。


规范的语言如何根植儿童言语发展的温床?就要通过反复背默,形成较为固定的,稳定的,恒常的语言图式。


也许你会说:课文学习时不就是接触了经典么,有必要这么再折腾么?课文学习时,我们诵读,理解,分析,接触到文字,只能算浅尝辄止,点到为止,是引发儿童继续关注的发端。


真正要沉入经典,就要靠自己反复与经典相遇,不断切磋琢磨,品读玩味。背默,不失为一种进入的方式。



其二


背默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感,是一种习惯性的,外显的语言表现,其实质是语言的品质,是语言表达技巧的体现,也是一种语言状态的综合呈现。


背默过程中,儿童势必反复接触规范的语言,在多次重复中潜移默化地接近作者的表达意图,趋于作者的言说习惯,学习借鉴作者的语言运用技巧,不断模仿作者的语言呈现方式。最终,转化为优质的语感。这比小孩闭门造车,自己拼命瞎写更为有效。


如果背默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引发的质变将更为快速和高质。这也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出口成章,口吐莲花的奥秘所在。



其三


背默是素养提升必经的淬炼。背默要吃苦,从古至今无人幸免。


多次听闻有人能一目十行,有人能瞬间记忆……我们不否认有天赋的存在,但不要因为个案而忽略了适用于普通大众的“老话“,诸如: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笨鸟先飞;勤能补拙……不断背默,以求精准,这就是一种记忆力的训练,是学习意志力的磨练,是学习品质的培养。


儿童缺乏的就是这样的刻苦精神。减负,不能把学习中必须的过程,必有的锻炼方式,必备的能力减掉。


我们再次提醒:复习中的“减负”,减去的是过重的、不合适的学习负担。只要是智商正常,越是不善于背默的孩童,更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不经历背默这样的阵痛,就仿佛没有九九八十一难,无法取得真经一般,是空虚的。而注重背默积累,就是《课标》中关于语文素养形成的最传统,最有效的方法。



最后


当代社会,背默还是维系家庭纽带的一种巧妙的方式。


小孩背默,家长监督,忙碌的现代人有机会,有意识,有责任,回归家庭,陪伴儿童。


复习期间,父母在家最好,家庭聚会才能共享的美好时光。一盏明灯下,映照出家长子女的身影;朗朗书声里,回荡着汉语和谐的音韵,甜蜜与幸福,自在不言中……



日常,就应该注重背默,考前呢?该如何是好?


我们有四个字的建议,就叫起、承、转、合


所谓“起”,主张在迎考期间的复习课前,都可以组织全班高声诵读一段需要背默的语篇。


用诵读刺激回忆,让朗朗上口的书声唤醒记忆,把背诵默写安排在每一次的课前活动中予以巩固。


同时,复习课相对沉闷,用读书声来刺激与唤醒,更有利于小孩尽快进入注意力集中状态,振奋精神,高效复习。


所谓“承”,就是教师要承接日常教学,在期末复习时做好规划,将之前教学中要求背诵默写的片段进行分解,每天巩固练习一段。


整个学期需要背诵默写的段落很多,但分解到每一天的复习作业中,就成为一小部分,这才有助于练得更扎实。这需要一线教师提前做好统筹,复习课也要备课,同时从意识上不回避,不随意。


回避,指的是忽视这一项硬功夫的练习;随意,指的是一股脑儿地堆给小孩,认为这是他必须完成的任务。


一线老师的统筹计划,犹如带兵将领的排兵布局。运筹帷幄,才能决胜千里。一将无谋,必将累死千军。


所谓“转”,指的是转化方式,实现多背少默。


期末时间较紧,各科复习都在向小孩抢时间,真要拿起笔墨写,很多小孩会耗时巨大且收效甚微,这样的机械复习模式性价比不高。


我们主张,该背该默的更多用“背”而不用“默”,特别需要默写的也可以集中关注语篇中的个别关键字词。


教师可以帮助梳理,也可以引导小孩自己总结出语篇中高频出现的关键字、难写字、常考的部分,集中练写关键字,就是一种力量的转化,保护了小孩的体力和脑力。


最后的“和”,主张采用小组合作、同桌合作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相互抽测。


我们反对把背诵默写的检查任务转嫁给家庭,给父母,也不主张由教师一个人来承担,即做教官,又做法官,那么多的背默片段逐一对照检查,没有意义也没有必要。


组织小孩互相检测,互相背诵,还可以评选“背诵大王”“记忆之星”等,让竞赛与游戏化来辅助巩固,让小孩在玩中掌握。其实这样做,每一个小孩的背诵对于其他人来说就是一种互动,就是参与内容的分享。


熟读成诵,自己背诵的和他人背诵的,都是熟悉的过程。


还不快开始复习?再不努力,就对不起自己啦。一年学习,就在于此,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微信改版了

如果想更方便地阅读“新校长传媒”

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 ▼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2594889720@qq.com

期待您的精彩分享


 你可能会感兴趣 

澳大利亚国王学校:高素养教师如何创建学习型社区?

这个时代,人会去到哪里? ——2018全球基础教育年度风向标

倪闽景: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能深度吸引学生?


作者丨何捷,福州教育研究院

来源 | 语文榕

责编 | 赵方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